春节年味何以浓
(2010-02-17 11:26:09)
标签:
年味
吃饺子
腊八醋
经济群体
贴门神
中国
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
|
春节,古老而年轻。早自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以来,作为中国农历纪年的岁首,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但近年来,春节年味儿渐趋平淡。如今,既然恢复“老字号”可以繁荣市面,那么
“老年俗”也不妨“复礼”和“召回”吧?
早年,天津一进腊月就“腊八粥”、“腊八醋”,腊月十五宫南宫北大街上,男孩儿奔风葫芦,大人买灯笼,妇女拜娘娘。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祭灶。三十半夜年来到。庆祝活动从除夕一直忙到正月十五,贴门神、贴对联、贴福字、挂灯笼、吃饺子、放鞭炮、吃团圆饭、熬夜守岁。初一祭祖、向长辈拜年,到亲友家贺年,说不完的吉祥话。初二小两口儿回娘家。“破五”家家户户吃饺子。接着是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直到元宵节还得大放鞭炮,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上述种种,大都含有敬老、祥和、富贵有余之意,不应都当作“四旧”给扫了。因为,复兴春节传统文化就需要载体——美妙的神话传说、动人的民间故事。如中秋节有嫦娥奔月、端午节有屈原投江,这已是民族的共同记忆。过年,就得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隆重虔诚的仪式,使每个民俗主题都过得浪漫有趣,把文化性、故事性、神圣性三者融为一体,充分满足人们的参与愿望,让孩子们乐得屁颠儿屁颠儿。这些,千百年来在强化民族凝聚力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整合作用。近年来,更有现代春晚、贺岁影戏,形成多元的文化软实力,就连一些老外都远道而来、共睹其盛。反之,倘若春节只有大吃大喝,缺乏文化韵味,却把一些洋节过得拥挤不堪,那不是数典忘祖、舍本逐末了吗?
当然,过年也得讲究各有所爱。但在浓化年味儿上,有一点却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古人云:“一人向隅,举座不欢”。意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人皆会为之不欢。汉刘向《说苑·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春节之乐,乐在普天同庆,不能“几家欢乐几家愁”。假如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忽见楼下朔风里有些乞讨者拖儿带女瑟瑟发抖,那你还会有什么陶醉吗?近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说,中国居民平均工资水平在不断增长,但确实也存在不同经济群体的收入差距在拉大。无可回避的是,在各发达地区和繁荣城市的灯火阑珊处,还有些贫民困顿在生存线上。人们都爱看程派戏“锁麟囊”,那位薛小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可圈可点。春节中,无论是位卑忧国、还是重责在身,不妨到草野和宇下探究一下,怎样使中国人口中最贫穷、最勤奋,也最弱势的10%人口,能够尽早地把钱包鼓起来,那才叫天天过大年!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