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2023-12-21 11:19:48)培智一年级生活数学第7课的内容是在数字3的学习中,感知日常生活中的3,通过认识3 并将3和客观物体相联系,形成抽象的思维,理解3的含义。这课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数的实际意义。培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数学符号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数学符号与生活中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数的认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物体作为点数的教具,然后再扩展到用较为抽象的图片点数,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抽象思维能力。
二、内容细化,小步子、多循环。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数字1、2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先对前面已学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再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情境图中要表达的信息。
三、教学设计多样化,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音乐等活动,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主张让儿童在玩中学、做中学。初入学的培智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好动,有些还有情绪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切记不要操之过急。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数学小游戏,如敲鼓辨声(教师或学生背对敲鼓,学生昕声音,说敲了几声,敲几声就说用几表示)、数字对对碰(网络小游戏,同类的有数字连连看等,相同的数字相碰撞就会消除,设计成简单的适合学生操作的小游戏)、听口令拿物品(听教师说拿几件物品,学生按要求拿几件,学生掌握后,可让学生来说口令)、摸五官看谁动作快(听教师说口令,如1个鼻子、2只耳朵,看谁动作快,能找到正确的五官,教师还可根据情况调整说口令的节奏)。
四、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在教学中注重和生活紧密联系,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仅仅是一种学习的载体,数学离不开生活,我善于启发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课标”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适当拓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计多种实操活动,安排学生数一数教室内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把物品的数量和数之间建立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