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上海译文
上海译文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972
  • 关注人气:16,1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仰的理智与情感--《》

(2013-04-03 15:19:27)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阿兰德波顿

写给无神论者

宗教信仰

深圳特区报朱倩倩

分类: 书评专栏
信仰的理智与情感
转自 13.03.29 深圳特区报  文:朱倩倩
信仰的理智与情感--《》

要是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和罗杰·斯克鲁顿(Roger Scruton)在某次聚会上碰面,很难想像两人会成为好友。这两位哲学家将会迫不及待地谈起上帝。对于德波顿来说,宗教信仰总有点着魔似的;而对于斯克 鲁顿而言,无神论反而带有深深的悲剧色彩。前者似乎更感性,后者似乎更理性。《写给无神论者》是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的新书,在台湾,它被翻译成《宗教的 慰藉》,而书名的直译则是《宗教之于无神论者:一名非信仰者关于宗教用途的指南》。用德波顿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本作为无神论者的他,写给所有无神论者如何 借鉴宗教智慧的书,而不是为宗教辩护的书。

德波顿出版过关于各类话题的畅销书。与其说他是一位原创的思想者,不如把他称为是一个思想的融合者。他擅长把复杂的想法转变为简单的文字,这给了他的读者们一种轻松读懂深奥事物的感觉。

虽然德波顿是一个聪明人,但是他时常把一个好的想法延伸出适当的范围之外。他说,宗教是“这个星球历史上最成功的教育和思想运动”,因为它告诉人们该去想 什么,而且还确保大家都理解了。大学里那些急于说服学生的讲师们真应该效仿传教士的那一套说教技巧。在对宗教形象进行了分析后,他在公告板上宣传“宽 恕”,说每天数次对无边的银河进行沉思可以提供“对抗狂妄自大,自暴自弃和焦虑的方法”。

如果斯克鲁顿的书《上帝的面孔》(The Face of God)是写来直接回应德波顿的命题的,那将是最有力的回击了。作为一个哲学教授、小说家和作曲家,斯克鲁顿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对于猎狐运动和斜纹 软呢衣服的偏爱,以及在古典建筑,音乐和美学方面所持的顽固的精英主义态度都受人讽刺过。

这本关于自然神学的书中所包含的文章先被用在了他在圣安德鲁学院的讲座中,而且颇有一丝布道的意味。无神论者们无法理解圣礼和拜神行为,他说,其实那些神圣的、超越感官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使不同的群体团结了起来。

他宣称,根本问题在于科学家们贬低了意义。我们最深层的情感不仅仅是“(人类对环境所做出的)适应”,然后“先天决定于”人类的基因中。如果你把人简单地 归结为一大团细胞,你就一同抹掉了意愿、责任、自由和感情。与此相反,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人与人、人与地球、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中。他认为面孔是意义,关 系和认同的范式。他说,面孔是每一个人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图像,人类通过注视面孔把对方视作意志的主体而不是某个物件。

诚然,斯克鲁顿在书中轻易断言上帝的存在是有问题的,而且他的文字厚重而时常艰涩难读。但是至少是严肃且深思熟虑的。相比之下,德波顿则看起来每翻一页都 变愚钝了一点。他认为宗教可以把人联结起来以抵御寂寞和孤独,然后总结道,弥撒(这个仪式)应该用来作为他的混合版本“神爱餐厅”的范例,不仅有自身的礼 拜仪式,还包括一年一度的狂欢。斯克鲁顿一直担心人们对美和淫秽之间的区别漠不关心。他认为,就是因为人们弄混了agape和eros(古希腊表示“深沉 之爱”和“欲望之爱”的两个词)才导致他们互相疏离物化,然后在越来越铁石心肠的循环中贬低爱的价值。

这两人之中,德波顿或许会卖出更多的书,但斯克鲁顿将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

欢迎扫描附图中的二维码,添加上海译文官方微信账号,获取更多好书信息

重松清《你的朋友》书摘(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