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尾秀介《背之眼》书摘(七)

(2013-03-19 15:53:25)
标签:

译文出版社译文好书

道尾秀介

背之眼

骸之爪

本格推理

分类: 书摘连载

04年日本恐怖悬疑大奖特别奖作品,本格推理新秀道尾秀介成名处女作
道尾秀介《背之眼》书摘(一)
《背之眼》
http://t.cn/SvmYPx
作者:道尾秀介
译者: 王蕴洁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开本:A5
装帧:平装
定价:36



“那我就洗耳恭听了——”

真备在我对面的长椅上坐下后说道。

“向来深居简出的你特地来找我,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

我重新在沙发上坐好。

“但是,我不知道我要说的事和你的业务到底有没有关系。”

“你不必在意。你是我的朋友,况且,我并没有规定业务范围。你有没有看到门上的牌子?我并不是在研究灵异现象,而是在探求,是在寻觅。我会仔细倾听来访者所说的事,只要和灵异现象有一点关系,我都很乐意介入,以便寻找真正的灵异现象。北见,我没说错吧?”

真备转头看着一旁的北见凛。

“只是到目前为止还一无所获。”

“你别这么说嘛,真正的灵异现象并不常见,所以才值得我去寻找。的确,自从我开这家事务所 后,调查过的都不是真正的灵异现象,但如果因此就认为这个世上不存在灵异现象,那就像是自家庭院只有一棵小柿子树时,就认定柿子树不可能长高一样。我说过 好几次,有朝一日,一旦我找到真正的灵异现象,就要把门上的牌子改成研究所,这将成为我的第二个出发点——对了,道尾,你要说的事,应该和灵异现象多少有 一点关系吧?”

“嗯,我想应该有关系……”

“是吗?那就很有希望了。”

真备说着,用力拍了一下大腿。

“这种暧昧的语气太棒了。应该——嗯,很好。那些说绝对或是当然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应该……实在太好了。应该,好久没有听到这个字眼了。”

真备双眼发亮,向我探出上半身。

他向来如此。虽然平时很文静,但谈到自己有兴趣的事时,就会表现出这种异常的兴奋。

我有点被他吓到了,于是语无伦次地谈起前几天的事。

“不久之前,我去福岛县的山里旅行——”

当我说到福岛县的时候,真备露出疑惑的表情,当时,我并没有在意。

 

三十分钟后。

或许是我的表达能力不够强,花了很长时间,才把我在山里遇到的所有情况说完。在我说话时,真 备始终不发一语,认真地听我说话。坐在一旁的北见凛也忘了喝咖啡,注视着我的脸,和真备一样全神贯注地听我说话。在他们的面前,我觉得沉积在我脑海深处那 令人不愉快的淤泥似乎减轻了一点。

“——原来是这样。”

好一会儿后,真备打破了漫长的沉默。

“我在新闻上也看到了那一带连续发生的少年失踪事件,据说第一名少年的尸体发现时状态相当异常。当然,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嗯——”

他注视着手上的咖啡杯。

“奥特亨其——对吗?”他低吟道。

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我又一次不寒而栗。

“你真的听到了吗?”

“——我听到了好几次,听得清清楚楚。”我断言道,“真备,那到底是什么?会不会是被杀少年的怨念留在了那个河滩,如今传到我的耳朵——”

真备低头看着自己的咖啡杯,始终沉默不语。

“真备,真的有灵异现象吗?虽然说不准,但其实我难以相信。不,正确地说,是我不愿意相信。就拿在山里发生的那件事来说,我希望是我搞错了。如果真的有所谓的灵异现象,我真的会吓死——真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真的有灵异现象吗?刚才听北见小姐说,你不相信幽灵……”

真备转头看着北见凛。

“你是这么说的吗?”

“对啊,因为我之前听老师这么说过啊。”

北见凛惊讶地看着真备。

“北见,你误会了——我只是说,我不是所谓的神秘学者。”

“什么意思?”我插嘴问道。

“总之——神秘学者是指那些信奉心灵现象等神秘主义的人,但我不属于这种人。”

“但是,门上的牌子——”

“我刚才就已经说了吧?我并不是在研究灵异现象,而是探求,只是纯粹在寻找而已,并没有确信 灵异现象的存在。对于灵异现象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我既不是神秘学者,也不相信现代的科学万能主义。至于我的立场,应该 是两者皆非的蝙蝠状态——只是我不像伊索寓言中的蝙蝠那么狡猾,所以我热切希望灵异现象确实存在。”

真备一口气解释完,反而让我有点混乱。我抓了抓头,看着北见凛,她也看着我,露出“我没说错吧”的表情。我在脑海中回味着真备的话良久,他又再度开了口。

“所以,我才会开这家事务所。”

他单手指着室内转了半圈。

“开这种事务所,挂上那种牌子,虽然有时候会招惹来一些莫名其妙的教团的信徒,但找我咨询的大部分都是你这种遇到疑似灵异现象的人。而且,我向来不主动寻找灵异现象,而是去调查别人说的事。因为,我不能主动去找灵异现象。”

“嗯——为什么?”我对真备的话感到疑惑,于是反问道,“你为什么不主动去找灵异现象?比起像我这样来找你咨询的人,你对这种事不是了解得更加详细吗?”

自己主动去寻找,找到的机率不是比较高吗——我很单纯地这么认为。

“不,那不行——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我由衷地希望这个世上存在灵异现象。这种人往往容易犯下信以为真、先入为主的错误。我之所以不主动去寻找,就是避免钻牛角尖。”

“就像‘幽灵的真面目,竟然是枯萎的芒草’吗?”

“不,这不太一样。”听我说完后,真备否定道。

“这句川柳(日本杂俳的一种,以洞察人世微妙为特征,多诙谐、讽刺。) 的意思是说,原本满心的恐惧,最终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后感到安心。我想要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要避免的是遭到渴望的背叛。到时候,我所得到的不是安 心,而是更强烈的渴望,也就是说——”真备想了一下,“假如用食物来比喻灵异现象,我就像随时处于空腹和饥饿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就好像在无人的原始森 林中迷路了。然后,在森林的深处发现了不明物体。那个东西软软的,外形和气味都很暧昧,无从判断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根本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东西。正常人 看到这种东西,都会产生疑问——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然后,会用树枝戳一戳,用鞋尖踢踢看,试图验明正身。但处于饥饿状态的我一定不会这么做,一看到那个东 西,就会觉得‘可能是食物’!一旦有这种想法,就会觉得那东西越看越像食物,甚至认定那就是食物。最后,甚至会期待着它或许可以饱腹,很可能在没有好好确 认的情况下就放进嘴里。如果真的是食物,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不是食物,我会马上拉肚子,甚至陷入无药可救的状态,它将变成无限空虚的渴望和我一起在原始 森林深处殉情。”

真备把手肘放在双腿上,交握着指尖。

“——所以,我才会在这里守株待兔,等待咨询者上门。我不主动去找食物,而是鉴定咨询者带来 的食物——也就是说,当有人来问我‘我发现了某种不明物体,这到底是不是食物’时,我马上认定‘这一定是食物’的可能性比较低。就算我肚子再怎么饿,实际 吃下这个食物的不是我,而是咨询者,所以我才能做出冷静的判断。”

“原来是这样——真备,我借用你的比喻也来说一说吧,即使在无人的原始森林中,除非已经饿到头昏眼花,否则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如果看到软软的恶心的东西,除非已经饿到极点,不然怎么可能在没有搞清楚是什么东西的情况下就放进嘴里——”

“这是因为——”真备打断我的话,似乎不愿意听我继续说下去,“——你不了解真正的饥饿。”

我觉得他的这句话中带刺,忍不住看起了他的脸。他突然垂下双眼,闭上了嘴。我用好奇的眼神看着坐在他身旁的北见凛,她也移开目光,掉头看着其他方向。

怎么回事?

我心里有点纳闷。

刚才那句话是什么意思?真备说的“真正的饥饿”到底指的是什么?

算了——

他这么认真听我说,我不能太偏离主题,不然太对不起他了。我决定暂时保留这个疑问。

“不过,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这种信以为真、先入为主的情况。”

不一会儿,真备又打开了话匣子。他的语气已经恢复了刚才的轻快。

“比方说,很久以前,在科学还很不成熟时,有学者认为,人类的身体来自精子,以为精子中含有 极小极小的小人身体,它在母亲的子宫中成长,变成婴儿后离开母体。那位学者为了证明自己的学说,每天都拼命在显微镜中寻找。结果,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 在显微镜下的精子中,他看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人,抱着腿蜷缩在那里。”

“真的吗?”我忍不住问道。

“怎么可能嘛。”真备笑着说,“是他的错觉。他每天看着显微镜,想要寻找自己脑海中想象的东西,最后以为自己真的看到了。”

“原来是这样,也对喔——”

“他并不是看到了存在的东西,而是把看到的东西当成是原本就存在的——这是人类很容易犯下的 愚蠢错误。现代也有很多这种信以为真的例子,除了科学的领域以外,心灵现象以及超常现象等疑似科学的领域,几乎都是由这种信以为真的事例形成的,但不能因 此就认定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心灵现象和超常现象。我个人认为,就好像以前的科学家对一些目前令人喷饭的学说深信不疑一样,认为不可能存在心灵现象和超常现象 的大部分人,有朝一日也可能遭到嘲笑——况且,大部分人之所以认定不可能有这种现象,其实他们相信的不是否定论,而是提出否定论的某某教授或某某老师。的 确有大学教授用等离子体来解释人的灵魂,也有怀疑论者提出,灵异照片其实是光的恶作剧。但是,即使可以用等离子体来解释一百个人的灵魂,可以用光的恶作剧 来说明一百张灵异照片,谁都无法否定第一百零一个人的灵魂或第一百零一张照片可能是真的,我没说错吧?”真备说道。

我摸着长裤的膝盖处,拼命点着头。

真备一下子说了这么多,而且他的语速很快,我无法一下子完全听明白。

“所以——”

终于,我抬头看着真备,努力将自己内心得出的极其简单的结论说了出来。

“灵魂可能存在,对不对?”

我内心忐忑不安,以为真备听到这么简单的结论,会露出觉得我无可救药的表情,没想到他一脸正如我意的表情,缓缓地对我点头。

“没错——可能存在。”

我第一次听到有人用这么确信的语气说出“可能”这个原本带有暧昧意思的字眼。

 

“咖啡冷了,我再去重泡。”

“好,谢谢。”

目送着北见凛拿起三个人的杯子走去厨房,我问真备。

“真备——所谓灵,到底是什么?”

“目前还不清楚,但在日语中,‘灵’这个字眼本身就代表了‘肉眼看不到的神奇力量’的意思。”

“你从事的领域是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的?”

“在心灵科学的世界——向来以人类由肉体和具有灵性的身体二者构成作为前提。心灵科学的世界 不是去定义灵到底是什么东西,而是建立在‘灵的确存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所以,心灵科学中,并没有针对‘灵是什么’这个物质性的问题加以说明。想要说明 灵,就会变得概念化。这就是心灵科学聪明的地方。”

“概念性的说明——”

我问他那是什么,真备将双手的手心对着自己的胸口。

“首先,认为人具有灵魂,同时,还假设存在非物质的、人的第二个身体,即幽体——spirit body。这是灵魂寄托的地方。当寄托灵魂的幽体显现出影像时,一般就称为灵异现象——也就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用照片拍到或是以声音的方式显现。这种灵异现象的主体,就是所谓的灵。”

“所以,灵就是幽体吗?”

“大致可以这么说。人类的幽体通常和肉体重叠,然而,人一旦死亡,幽体就会离开肉体四处彷徨,并暂时徘徊在‘幽界’和‘明界’这两个世界,也就是‘那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然后迅速进入幽界。当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离开明界前往幽界时,就会在这个世上造成各种灵异现象。”

“就是无法成佛的灵魂吗?”

“不,成佛又是不同的概念。那是佛教的概念,而且,成佛这个字眼里并不包括灵魂离开这个世界到那个世界的意思。成佛的意思是摆脱了烦恼和生死,变成了佛的意思。灵媒师很喜欢用成佛这个字眼,但成佛和灵的问题完全没有关系。释迦佛教本身就不承认灵和灵魂的存在。”

“是吗?”

“在释迦佛教的存在论中,基本上采取‘灵魂不说’的立场,也就是不谈论灵魂,否定灵魂和肉体这种二元论。其实仔细思考一下就知道,佛教是以‘空’或‘无自性’作为基本的宗教,认为灵魂和肉体是相同的存在。所以,一方不灭、另一方灭这种想法本身就不符合佛教的教义。”

“原来如此。”

“佛教中有轮回转世的概念,在讨论轮回主体是什么的时候,为了方便起见,会假设有某个类似灵 魂的存在。但这并不是将肉体和灵魂视为二元的存在,而是把‘类似灵魂的存在’视为一切众生的本质,因此不需要重视人活在这个世上时的肉体。在佛教教义上, 最重要的是‘心’和‘行’的部分,并不重视肉体的部分。”

听他说完这番复杂的说明,我只能回答一声“喔”而已。

“在这里讨论佛教的概念也无济于事——总之,你所说的灵,在心灵科学上指的是离开肉体四处彷徨并引发各种现象的、人的第二个身体。”真备总结说。

一阵沉默中,只听到厨房传来餐具碰撞的声音。

“但是,道尾……”

真备再度开了口:“其实,我不太喜欢刚才说的那些观点。”

“你的意思是?”

“就是断定灵就是这种东西的想法。我刚才已经说了,心灵科学是在假设灵这种东西存在的基础上定义灵到底是什么。而佛教本身就是一大堆假设,根本是非科学的。”

我点点头。

“当然,宗教完全不需要具备科学性,而心灵科学呢?既然打着科学的名号,我认为应该用科学的方式解释灵,至少采取归纳的态度,努力加以说明——你应该知道我不喜欢看推理小说吧?”

真备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看他时有点心虚。

“对了,以前我推荐你看过一本文库本小说,你好像抱怨连连,说什么‘为什么无法阻止命案发生的侦探会受到如此赞赏’,我记得那是金田一耕助(日本推理小说家横沟正史(19021981)的系列侦探小说中的人物。)的——”

“好像叫什么村什么岛。名字不重要,在那本小说中,死了好几个人,在凶手达到所有的目的后, 侦探才把相关人士找来,指出凶手是谁,然后一一说明包括杀人动机和杀害方法在内的命案原委,最后,这名侦探受到周围人的赞赏。我实在无法苟同这一点。侦探 的确成功地破了案,却无法预防事件的发生。至于命案的经过,只要逮捕凶手,问当事人不是也能一清二楚吗?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任何人都可以当事后诸葛,在命 案发生后再说明当时的情况。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及时逮捕凶手。”

“你说的没错——但这和灵有什么关系?”

“杀人案和灵异现象一样,命案最重要的是及时逮捕凶手,对后者来说,与其纸上谈兵地讨论灵到底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找到真正的灵异现象。按照正常的顺序来说,应该找到之后再来讨论灵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

“原来如此——”

虽然听起来像是狡辩,但他说的话总是特别有说服力。

“真备,如何才能分辨什么是真正的灵异现象?”

“消去法是唯一的方法。”真备说。

“我个人把灵分为五大类——你看过我的书吗?”

我摇了摇头。

“那太遗憾了,如果你看过我的书,就很容易解释——不过没关系,我来说给你听。但你必须了解,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别人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我刚才也已经提到,信以为真是最棘手的问题。”

我点点头,用目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首先,第一类是故意创造出来的。先有某个匪夷所思的具体现象,因此不得不用‘灵’加以解 释。比方说,家中连续发生不幸的事,或是在墓地拍照时,拍到了看起来像脸的东西,或是某个地点很容易发生车祸——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就会利用‘灵’的说 法。人类无法将自己不可理解的谜或是恐惧保留在自我观念的世界,认为凡有果,必有因,所以才会用灵来加以解释,或者编织出灵的故事。许多灵媒师或萨满巫师 的工作就是创造这种说明和故事。针对一些无法理解的事,他们通常会回答说‘之所以家门不幸,是因为祖先的灵在作祟’,或是‘照片上看起来像脸的东西,是对 这个人世还有留恋的死者灵魂’,或‘这一带容易发生车祸,是因为以前死在这里的人的灵魂在向其他人复仇’——这里出现的灵具有一个隐性的目的,就是将人类 无法理解的事升华为可以理解的事物,以得到一种形而上的认同,是由实际经历该事件的人,或是灵媒师、萨满巫师等第三者基于某种意图而创造出来的。”

“原来是这样。”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是树动了才会产生风。这是由于我在附近的杂树林看到树木在风中摇动而萌发出这种想法。一定是因为对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风感到不可思议,才会有树木产生风这种愚蠢的想法。

“第二种灵和第一种完全相反,是先有信息,再有实体。是信息创造了实体——也就是首先有‘听 说以前曾经有人在饭店的这个房间自杀’,或是‘很多人在这个海岸溺毙’之类的信息。有人听到这些消息后,觉得自己真的在这些地方看到了灵或是听到了灵的声 音。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了解的信息感到害怕才会创造出这些灵,有点像是安慰剂的效果。”

“安慰剂——”

我知道这个名词。安慰剂是医学和精神科学等领域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比方说,拿着维他命告诉末期癌症病患“这是新开发的癌症特效药”,就可以利用心理作用缓解症状,据说实际效果颇值得期待。

“人大脑中的信息一旦成为安慰剂,就会发挥出灵异现象的效果。住在曾经有人自杀的饭店房间时,隐约看到床边半夜站着个人影,或是在有很多人溺毙的海岸,明明周围空无一人,却听到呻吟声。这就是所谓的‘物怪’。”

“物怪……”

真备点点头。

“日语中的‘物’,原本就是指人的心。发自内心地感到哀伤在日语中叫做‘物哀’,发自内心地感到寂寞就称为‘物寂’。当心理作用导致人心产生某些诡异的东西——就称为‘物怪’。除了灵异现象以外,诅咒和妖魔作祟都属于这一类。”

“诅咒和妖魔作祟也是吗?”

“嗯,在找到我这里的事例中,有这样一件事——一名住在公司单身宿舍的男子因为某种理由,对 住在同一个宿舍的同事产生了不除不快的仇恨。他对那个同事恨之入骨,最后甚至于丑时参拜神社。一到晚上,他便穿上一身白衣,头上戴着插了蜡烛的铁环,手上 拿着稻草人前往神社。他嘴里念着同事的名字,然后把五寸铁钉钉在稻草人身上。他这样连续做了好几天。结果,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发生了什么事?”

“他的同事竟然真的因身体不适住院了。医生始终查不出造成身体状况不佳的原因。”

“诅咒真的奏效了?”我情不自禁挑了挑眉毛。

真备点头说:“可以这么说吧。但不是你以为的那种灵异作用。”

“你的意思是……”

“这也是一种安慰剂的效果。像这样发挥负面作用时,也称为负安慰剂。你可以想象一下他在丑时 参拜时的装扮——穿着白色衣服,头上顶着蜡烛,手上拿着稻草人和五寸铁钉。即使是三更半夜,仍然可能被别人看到。果然,的确有人看到了他。那个人把自己看 到的景象告诉了他憎恨的那个同事。那名同事惊讶不已,并深感恐惧,这下导致体内荷尔蒙失调,最后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事情就这么简单。所谓‘精诚所 至,金石为开’,这刚好是完全相反的现象。”

“喔……”

“在当今被科学文明包围的现代,仍然有这种诅咒奏效的情况,不难想象以前的诅咒应该存在更强 烈的效果。对那些用前逻辑进行思考的古代人来说,把钉子钉在稻草人身上的行为,无论对诅咒者和被诅咒者来说,都几乎与杀人无异。我很想坐上时光机,亲眼看 一下那个时代诅咒和被诅咒的光景。”

真备越说越兴奋。

“先不谈诅咒的事,总之,这就是先有信息、后有实体的第二大类的灵。”

“真备,但是——”我插嘴说,“以前,我曾经看到电视上介绍——有一个年轻人租了一间租金很 便宜的公寓,他在那里展开了新生活。但不知道为什么,每天晚上都会做一些奇怪的梦。时而梦到自己上吊,时而梦到割腕。他变得有点神经衰弱,于是就找朋友商 量。结果,那位朋友告诉他——以前曾经有人在他租的那间房子自杀。真备,这种情况又该怎么解释?他完全不知道以前曾经有人在那个房子自杀,而是在经历了匪 夷所思的怪事后,才知道的。这难道不是在没有信息的情况下,先产生了现象吗?”

“你说的这件事很有趣——”


欢迎扫描附图中的二维码,添加上海译文官方微信账号,获取更多好书信息

重松清《你的朋友》书摘(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