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镜花水月的玻璃教堂--《奥斯卡与露辛达》

(2012-04-16 18:51:55)
标签:

译文出版社

译文好书

奥斯卡与露辛达

彼得·凯里

深圳晶报

存磊

电影

文化

分类: 书评专栏
镜花水月的玻璃教堂
转自12.04.08 深圳晶报  文:存磊
镜花水月的玻璃教堂--《奥斯卡与露辛达》
《奥斯卡与露辛达》
(澳大利亚)彼得·凯里 著
曲卫国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年3月版



  “玻璃教堂”是《奥斯卡与露辛达》的核心意象。教堂是人们为信仰而聚集的场所,玻璃为易碎之物,二者叠加起来有种不祥之指向。奥斯卡与露辛达命运多舛,个体的选择遭遇现实的硬墙,终局早已注定。

   《奥斯卡与露辛达》中,两位中心人物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均为新移民,都嗜赌成癖。身为牧师的奥斯卡与继承了一大笔财富的露辛达,结识于自英国开往澳大利亚的轮船上,因赌结缘,从此命运缠绕在了一起。两人身份不同,却都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萌生了爱意的奥斯卡与露辛达为表达对对方的感情,进行了一场奇特的赌博。奥斯卡请露辛达建造一座玻璃教堂,由自己送往波特郡,赌注是双方的全部财产。本来,无论输赢他们最终都能获得对方的爱情,然而天不遂人愿……

   玻璃教堂事关爱情,却又不仅仅是爱情。奥斯卡自小信仰虔诚,为了内心的召唤不惜与父亲决裂,离开家庭。在以后的人生之途中,奥斯卡从未背叛过自己的信仰,但他并非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苦苦地思索着著名的帕斯卡赌注(源自法国思想家帕斯卡)。也即,我们的信仰是一种赌注,因为如果我们信仰上帝,世界末日到来这天没有上帝,我们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如果我们不信仰上帝,那到了世界末日我们都得下地狱。而人类的局限性在于,上帝存在与否不可证。奥斯卡虔诚地参与,时刻寻找着答案,有时他认为自己的信仰得到了验证,有时又陷入了无法确证的煎熬之中。

  信仰如此,那理想与现实的胶着又如何?奥斯卡与露辛达是现实生活的碰壁者,这源于他们执念于理想与信念,不肯妥协,在外界看来不免乖僻。他们周围的人,小市民的势利与唯利是图自不必说,即使宗教从业者,也压抑不住横生的俗念,或理直气壮谋取私利,或委曲求全为了生存。而奥斯卡与露辛达的坚执与单纯,显然是其中异类。在此情境中,二人建造玻璃教堂,自有其隐喻意味。以玻璃为材质建造教堂已属匪夷所思,何况还要跋涉数百英里将之送到另一个郡。透明的、脆弱的玻璃与它所要完成的任务构成吊诡的比照。他们欲以此达成自我的救赎,不过悲剧就在于,理想主义者不仅遭遇尘世的漠视,命运的捉弄亦不期而至。

   不管是奥斯卡还是露辛达,对于人生之途,他们都是积极选择的,不甘臣服于俗世的安排。奥斯卡选择圣公会,露辛达选择开办玻璃厂,直至两人以玻璃教堂为赌注,押上一生的幸福。人之高贵在于人有足够的自主性,可以以自己的双手开拓前途,但造化是不可捉摸的,人无法预期将会遭遇什么。奥斯卡与露辛达的爱只为对方,全无私心,无奈造化弄人,他人从中渔翁得利,奥斯卡却送了性命。两人的美好愿望如镜花水月,只漾起了几层波纹,无法收获幸福。

   彼得·凯里关注的是现代人生存的困境,在写实的笔法下,渐渐延伸出寓言的色彩来。奥斯卡与露辛达不乏现实感,同时也有超然物外的一面,那一场赌局怪诞奇趣,终局却又充溢着哀伤。如此爱情故事固然是“激荡人心的探险历程”,但理想的落败、纯真的遭愚弄、信仰的进退失据,终究令人感觉到命运的残酷。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是为悲剧,但某些永恒的意象却长久地存留于我们心中,这亦为悲剧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