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与墨客之缘[辛锐]
(2025-11-17 14:11:49)|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国人在提到文人时,喜欢用一个成语“文人墨客”。
文人缘何与墨客结缘?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文人墨客这个词出现得很晚,晚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写道:“而那些封建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置国事于不问,整天吃花酒,作艳诗。”
而文人墨客的同义词文人墨士,出现得也早不了多少。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100回写道:“哪知百花仙子忽然命他把那泣红亭的碑记付给文人墨士去做稗官野史。”还有一个出处,是清代李渔的《比目鱼》:“一来使情人见了,也好当面招魂;二来使文人墨士闻之,也好做几首诗文,留个不朽!”
再扩大一下范围,文人墨客还有个同义词“骚人墨士”,这个词出现的倒是比上述二者早不少时间。宋代叶适《宜兴县修学记》曰:“罨画之溪,犹浴沂也;善拳之窦,亦舞雩也;非骚人墨士专而有也。”浴沂是个典故,出自《论语》中曾点的话“浴乎沂,风乎舞雩”,乃孔子和曾点师生的人生梦想。叶适认为,这种安贫乐道、自得其乐的高雅生活情趣,并非只有“骚人墨士”才能专有和享受。这实际上是提升了“骚人墨士”所代表的精神追求的价值,认为它具有普遍性。叶适的这段话,算是为骚人墨士正名了。
西汉扬雄《长杨赋》云:“言未卒,墨客降席,再拜稽首。”《长杨赋序》谓:“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籍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扬雄在赋中虚构了“翰林主人”和“子墨客卿”这两个角色来对话。因此,“墨客”最初就是指擅长文辞的人,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了文人的代称。
回到开篇的问题上,笔者觉得文人偏好墨客这个称谓,主要还是因为对墨的热爱。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墨一直是文人的心头好。墨在古代被称为“金不换”“书媒”;宋代形成了“嗜墨成癖”的现象,很多文人通过收藏名墨彰显身份。北宋时期,墨既是文房用品,更是士大夫日常的雅玩、鉴藏之物,司马光、苏轼等皆有爱墨藏墨之喜好。宋代文人将制墨、品墨发展为生活的重要部分,苏轼、黄庭坚等亲历制墨过程……墨成为文人寄托情思、展现清雅生活态度的载体。托名墨客,自能彰显文人的雅趣。
还有一点,笔者觉得墨客很可能跟墨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墨家学说作为战国显学,虽秦汉之后消失,但它仍然像血液一般浸入古人的思想。即使儒家门人,有时也想像墨家弟子那样仗剑天下、纵横四海。以墨客自称,无形中也增添了几分任侠之气。
------2025年11月15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11/15/content_311051.html
后一篇:白鹿原上安村镇[雷炳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