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萝卜线/红萝卜线[黎强]

(2025-11-05 18:15:14)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白萝卜线与红萝卜线,是烟火人家里最是普通的家常菜,平实、简单、随性,胜过珍馐美馔。

  一到秋冬,红萝卜白萝卜就在地里呼啦啦长着,才应运而生了一道在乡城都非常认可的美食美味,这也是一道自制家常菜:萝卜线。平日里,从咸菜坛子里随手抓把白萝卜线或红萝卜线出来,拌个菜,做个汤,搭个嘴,下碗饭,那是极美极爽的事儿。

  水灵灵嫩生生的白萝卜圆圆的,在老家俗称为“草墩萝卜”。母亲把萝卜切成长长的细条,撒些盐,倒些高度白酒,在大瓦缸子和匀,置于屋角旮旯,发酵三五天。待冬阳出来,捞至簸箕里拿去院坝向阳处晒晒,实则是晒干萝卜里的水分,便于储存。母亲很细心,也很细致,一边守着簸箕驱赶蚊虫,一边打着手工毛线,还不时用竹筷子翻一下簸箕里的萝卜。因为此时的萝卜条既没有成为萝卜干,更没有成为萝卜线。

  几天后,经过冬阳与雪风晒过吹过的萝卜条,水分早已经消失殆尽了。这些萝卜条,母亲有两种做法,一是取一半且一条一条地用细麻丝拴好,挂在迎风避雨的地方,让它成为萝卜干,以后可以煮麦粑、玉米粑。二是留一半加入花椒、三萘八角等香料,让它成为萝卜线。萝卜条置于一个干燥的空瓦罐里,在罐沿加水隔离空气,起到密封的作用。这样制成的萝卜线,一年四季,随吃随取,不变味,也不霉烂,味道极其正宗。

  做好的红萝卜线又有另外一种叫法,老家人称作“鸡冠子”。我还小,不懂“鸡冠子”是什么,母亲就从咸菜坛里抓一把红萝卜线出来,在菜板上切成胡豆大小,撒些盐巴,放些花椒面,加上红油辣子,滴几粒菜油和麻油,几下搅拌好,就是下饭菜。长大后才渐渐明白,这红萝卜是红的,红萝卜线的刀法把红萝卜切成鸡冠状,所以叫“鸡冠子”。

  红萝卜做“鸡冠子”不难,难的是要学会用刀的技巧,而且把整条红萝卜切完都不断,提起来一打开就像小时候玩过的纸折的小红灯笼似的。切好整条红萝卜之后,挂在事先拉好的绳子上风干晾干,或挂在事先划成细竹签的竹兜上。待水分干得差不多了,放进用高度白酒抹过无数遍的瓦缸或瓦罐里密封。这样就可以下苞谷稀饭下红苕干饭,那味道,真的很馋人呢。

  这就是萝卜的妙吃。当然还有做酸萝卜的、风萝卜的以及萝卜丝的。

  我自己做“鸡冠子”是母亲手把手教的。刚成家时,啥也不会,我连炒个菜都不知道是先放盐还是先放油,经常把一锅菜弄得惨不忍睹。母亲看在眼里,用手轻轻敲打我的额头,说:“还是小时候没有让你吃苦,看嘛,现在啥都不会!”还说:“现在你没在妈妈身边了,要学会弄出几个像样子的菜才行啦。”我点点头,眼眶湿湿的,鼻子酸酸的。

  恰逢腊月,母亲冒着寒冷从家里提过来一菜篮子红萝卜,二话没说,挽起袖子,拿来菜板,让我站在她旁边,把红萝卜一刀一刀切着,教我学会切“鸡冠子”。一边切一边教导我待人接物的礼数。这是母亲教我实操做菜的第一次,更是教我为人处世、诚恳待人的重要一课。

  从这个角度讲,除了感谢养育了我的母亲外,我还真应该感谢白萝卜线红萝卜线。那味道,一直在我心里记着呢!


------2025年11月05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闲情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11/05/content_30898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