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遗韵玉华宫[雷焕]

(2025-08-17 17:37:58)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玉华宫位于铜川市金锁关镇玉华村北的玉华山麓。玉华宫初名仁智宫,后更名为玉华寺,再至后来的玉华宫,其命运跌宕起伏,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它诞生于唐高祖李渊在位时期,那时北部突厥势力强盛,频繁侵扰边境,对京师长安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抵御突厥的进犯,李渊在武德七年(624年)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在秦直道附近的玉华山修筑仁智宫。这座宫殿不仅是前沿的军事指挥部,还兼具离宫的功能,李渊在此处理国家大事,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一


  随着时局的转变,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世民在仁智宫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重建,并更名为“玉华宫”。玉华宫成为唐朝皇帝们喜爱的避暑胜地,与翠微宫、九成宫、华清宫并称为“唐代四大避暑行宫”。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研究,玉华宫的前身仁智宫不仅是皇帝避暑的场所,也是文人墨客和僧侣们交流学问、修身养性的地方。仁智宫内的肃成殿依山而建,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展现了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肃成殿以“山崖为屏、悬泉为幕、松林为障”,将人工殿宇与自然奇观融为一体。今日遗址虽仅存基址与石窟,但通过航拍与出土文物,仍可窥见当年“丹溪缭绕,璇树玲珑”的仙境之姿。


  唐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将玉华宫改为佛寺,名为“玉华寺”,使得这里更添一份宗教文化的色彩。玉华寺成为当时享誉世界的佛门圣地,吸引了众多高僧前来译经讲法。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应玄奘法师的请求,将玉华寺赐与其作为译经之所。玄奘法师在此带领弟子们夜以继日地翻译从古印度带回来的佛典,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玉华宫的建筑艺术独具特色,由唐初著名的建筑工艺大师阎立德设计营建。他巧妙地借势就势,利用玉华山的自然地形地貌,通过石桥、廊道将西北的兰芝谷与东北的珊瑚谷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凤凰谷中的玉华殿作为正宫,内有沿山凿成的石室,至今仍然留存于世。这些石室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冬暖夏凉,是避暑的绝佳之地。宫殿群中还有多座正殿,如排云殿、庆云殿等,以及皇太子居住的晖和殿等配套建筑。整个玉华山东西十多里的三个山谷中,共修了九座宫殿、五个宫门,彼此间以桥和甬道相连,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布局精巧的宫殿建筑群。


  为了保障玉华宫的安全,唐太宗还在其西北的庆州至宜州地带修筑了坚固的长城,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防御体系。这道长城蜿蜒起伏,如同一条巨龙守护着玉华宫的安宁。唐太宗对玉华宫的环境和建筑艺术颇为满意,曾亲撰《玉华宫铭》予以赞赏。虽然原文未能流传下来,但太子李治的《奉和玉华宫铭》中却留下了对玉华宫美景的生动描绘:“顺请铜山,镌芳金谷,道光轩驾,声流姬迹,引此崇崖,介通帝宅。峻侔铜柱,祥韬金碧,饮渭南通,鸣岐西格,炎生肇授,彤暑初融。”“丹溪缭绕,漩树玲珑,径分余云,岭界斜虹。”“云飞御鹤”,这些诗句不仅彰显了玉华宫的典雅大气,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辉煌的时代,感受着那份属于玉华宫的独特魅力。


  二


  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华文化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唐太宗李世民也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他曾在玉华宫两次召见高僧玄奘。玄奘,是法相宗的创始人,也是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他二十六岁西游印度,历经十七年,往返五万里,游历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了大量的佛教经律论。他的归来,为中国的佛教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唐太宗首次在玉华正殿召见玄奘时,对其献身中印文化交流与治学精神予以了高度的表彰,并安排他在玉华宫避暑休养。第二次召见则是在庆福殿,唐太宗还让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宣读御制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也在此撰就了《述三藏圣记》。这些举动,不仅体现了唐太宗对佛教文化的重视,也彰显了玉华宫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唐高宗即位后,永徽二年将玉华宫改为玉华寺,并命玄奘到玉华寺译经。玄奘僧徒在玉华寺的正殿,于悬崖峭壁间开凿石窟,内造佛像及浮雕,还留下了诸多石刻文物。这些石窟和浮雕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他们从显庆五年正月一日开始翻译《大般若经》,至龙朔三年冬月二十三日完成,历时三年之久。这部经书的翻译完成,标志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一次重大飞跃。完成之日,玄奘合掌向众徒感慨道:“向在京师,诸缘牵乱,岂有了时,今得终讫。”“此镇国之典,人天大宝,徒众宜各踊跃欢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麟德元年正月初一,玄奘欲翻译《大德经》时,却已力不从心。他前往兰芝谷、珊瑚谷朝拜后,于二月五日半夜病逝于玉华殿。他的离世,不仅让佛教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高僧,也让玉华宫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文化使者。


  玄奘之后,玉华寺逐渐走向衰落,规模也日渐缩小。至明末时期,因战乱而毁,曾经的辉煌成了历史的记忆。此后的一千多年里,玉华宫所在的山谷沦为了落魄之地。虽然林木繁茂,但因地处偏僻,崎岖险峻,不利于农耕,因此人烟稀少,尽显寂寥与惆怅。在关中贴近陕北的广袤大地上,它本极易被忽视,若不是曾经的辉煌与传说,恐怕早已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三


  历史总是充满了惊喜与转折。进入21世纪以来,玉华宫迎来了新的转机与崛起。随着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这座古老的宫殿再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巍峨的宫门拔地而起,令人心生敬仰。踏入宫中,甬道、湖水、草木等景点错落有致,虽然中规中矩,却也偶有惊喜之处,引人入胜。玄奘纪念馆庄严肃穆,屹立其中,更添了几分文化底蕴与历史厚重感。这里不仅展示了玄奘的生平事迹和佛教文化,也成为人们缅怀先贤、感悟人生的重要场所。


  乘车盘山而上,松涛阵阵,山岩斑斓,飞瀑高悬,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玉华宫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站在山顶俯瞰,整个宫殿群尽收眼底,那些古老的建筑在岁月的洗礼下显得更加沧桑而神秘。


  20世纪80年代起,玉华宫犹如一颗蒙尘的明珠被重新擦拭。甘甜的水、清新的风、肥沃的土地、新旧交融的建筑、重见天日的碑石、流传的故事与传说、绚烂的云霞与璀璨的星光,纷纷汇聚于此,共同谱写着玉华宫的新篇章。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题写了“玉华宫”“肃成院”两块牌匾,正气浩然,为玉华宫增添了几分庄严与肃穆。1998年5月,铜川市佛教协会会长正竖法师在玉华寺遗址主持修复奠基典礼,各地高僧大德云集于此,香烟袅袅,钟鼓齐鸣,共同见证了玉华宫的重生。


  如今的玉华宫,有郭玉沟、珊瑚谷,有玉华湖、七叶湖,有丝路玄奘纪念馆、六小龄童艺术馆。阳春,山花烂漫,美不胜收;盛夏,溪回松风,旷然神怡;金秋,色彩斑斓,壮美如画;隆冬,银装素裹,冰雪梦幻。可谓是“瑶琳福地,景象万千,人杰地灵,源远流长”。玉华宫已经不仅仅是一处古老的宫殿遗址,更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游玩佳地。它不以单纯的风景取胜,而是将自然景观与深厚的人文精神相互交融、彼此提升,既重拾了昔日的繁华,又叠加了玉华寺的厚重内涵。


  站在玉华宫的遗址上,我不禁感慨万千。这座古老的宫殿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也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与信仰。它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记录着过去的辉煌与衰落,也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与重生。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玉华宫一定会以更加璀璨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继续书写它穿越千年的传奇故事。而那些关于玉华宫的故事与传说,也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发显得珍贵与动人。它们将像一曲曲悠扬的琴声,在人们的心中久久回荡、不绝如缕……



 

------2025年08月16日《西安晚报》第7版文化周刊 西安地理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8/16/content_29116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