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林外史》里的考生故事[贺源]

(2025-06-14 09:56:29)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在《儒林外史》的笔墨纵横间,一个个考生的故事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百态与科举制度的利弊。这些发生在封建科举时代的故事,看似与现代高考相隔甚远,却能在诸多方面为当代考生带来深刻启示。

  周进是《儒林外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考生之一。六十多岁的他,依然是个童生,饱受冷眼与嘲笑。在参观贡院时,他头撞号板,满地打滚,哭得口吐鲜血。这般近乎癫狂的举动,是多年来压抑的痛苦与绝望的总爆发。周进的遭遇,让我们看到过度执着于考试结果可能带来的精神创伤。对于高考考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绝不是人生的全部。如果将全部的价值与希望都寄托在高考成绩上,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高考只是人生长路上的一站,无论结果如何,未来依然充满无限可能。考生们应学会调整心态,以平和、理性的态度看待高考,既要全力以赴备考,又要明白考试失利并非世界末日,而是可以重新出发的新起点。

  范进中举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范进多年寒窗苦读,屡试不第,在中举后却喜极而疯。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之前的不屑一顾到阿谀奉承。这个故事,深刻地展现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以及社会的世态炎凉。在高考的大环境下,也存在类似现象,社会、家庭和学校对高考成绩的过度关注,可能给考生带来巨大压力。有些考生背负着家庭“改变命运”的沉重期望,一旦取得好成绩,便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反之,则可能遭受诸多质疑。但真正的成长,不应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考生们要坚守内心的追求,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我、实现理想,而非仅仅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同时,社会、家庭和学校也应营造健康的氛围,不要将高考成绩作为评判考生的唯一标准,应该给予考生更多理解与支持。

  匡超人原本是一个勤劳善良、孝顺父母的农村青年,通过努力学习,在科举道路上逐渐崭露头角。然而,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他却逐渐迷失自我,变得虚伪、冷漠、忘恩负义。这警示着今天的高考考生,在为目标拼搏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高考不仅是知识的检验,更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和品格的考验。考生在努力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要保持真诚、善良、正直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无论高考成功与否,良好的品德都是立足社会、成就人生的基石。

  在《儒林外史》中,也有杜少卿这样的人物,他蔑视科举,敢于挑战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虽然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特立独行,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角度。在高考的浪潮中,考生们也需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盲目跟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并非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名校这一条道路才能成功。考生们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


------2025年06月14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506/14/content_27683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