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又一棵的胡杨树[知鱼(上海)]
(2024-08-14 18:31:10)|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到叶城前,我对于它的了解仅限于百度上我不甚明了的“六类区”这个形容。那时我以为我要住在荒漠里的平房,没水没电没网。
但到叶城那天,我站在广阔明朗的、一条名为“幸福路”的商业街的时候,我觉得背上厚重书包里因不安感而跨越四千公里带来的国旗,实在是多此一举。
因为,这里满街皆是国旗。
想象中的沙漠荒景被现实推翻,我开始在一声声“阿达西”(朋友)的维吾尔语里安定下来。
十月,全县干部前往沙漠植树的那天,我第一次直观地看见这个边陲小镇无穷的生命力。
满目荒芜的沙漠成为实景,风轻轻一吹,尽是入嘴的黄沙,但抬眼望去,都是低头挖坑、植树的干部职工,一片片绿意渐渐覆盖沙漠的一角。
挖坑期间,我和书记提到自己来之前的想法,他笑着说:现在可比以前好多了,脱贫攻坚那时候,县委大院里凌晨两三点都是灯火通明,再往前更是如此,你们来在了好时候。
我们回城时,经过了一片浓郁的绿荫,一排一排全是高大的行道树。书记说,这里以前也是一片片沙漠。
车窗打开,树荫下的微风里没有黄沙,带着缕缕清爽,不远处的易地搬迁地有年迈的维吾尔族商贩在卖石榴汁,他身边不大的孩子口齿清晰地帮忙说着普通话。
快到县城的时候,路过伯西热克乡,是整块田的石榴树,我感叹:叶城石榴树好多啊。
后来,我才知道——叶城最多的不是石榴树,是胡杨树。
2023年参加五四青年座谈会,听201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叶城县志愿者说:因为看见了很多胡杨树在这儿扎根,所以,也想成为这样子的胡杨树,于是就留在了叶城。
2023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立20周年,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座谈会结束后,我们去了叶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是个笑眯眯的大叔,说起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却总是愁绪更多。这里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已经很大了还不得不穿着厚厚的纸尿裤。
我和校长站在一边聊天,看老师与孩子们在场地里玩游戏,他说:“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都是从重点中学过来的,有新疆本地的,也有一线城市的。特教学校的工资并不高,甚至算不上有寒暑假,但是老师们待在这里的时间却很长。”他指了指我们带过来的物资:“我们或许缺物资,却从来不是很缺老师。”
时代在前进,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这里,一棵又一棵的胡杨树在这里生长。
征稿提示
投稿邮箱:xawbswds@126.com
联系电话:(029)87622191 87622113
-----2024年07月31日《西安晚报》第8版第九届“禧福祥6年西凤杯”华语青年散文季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7/31/content_213420.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