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老人老口味[郭德诚]
(2024-05-24 23:07:05)| 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老城,就像一幅大棋盘,胡同纵横交错,密密麻麻。
周记茶叶店,只两间小门面儿,守着一个胡同口;旁边,撑一株老槐树,巨伞似的,遮出一片阴凉。树荫下,罩着小桌、小凳、小茶几。这是胡同人的聊天室。老邻居品茶聊天,也是胡同人的“老节目”。
要论侃茶,首推老甄。什么清茶、花茶、普洱茶,红茶、乌龙、碧螺春,一旦聊开,跟说书似的,还能引经据典。什么好茶要好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什么好水分温度,“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不同的茶,不同温度。说得我们一圈人都一愣一愣的。
老甄能侃,是个“喷壶”。但我不信,看本《茶经》就能封神。就说,别整那没用的,什么上水下水,咱也办不到,你就说自来水、纯净水,哪个好?他说绿茶,纯净水好;普洱,自来水好。“什么茶,什么水。”说得卖茶叶的老周也频频点头。
我说咱一直在老槐树下,也没见你喝啥茶呀,一直都是70块钱一斤的绿茶。我不懂茶,单位发啥我喝啥,喝的品种,倒比你多点。他听了我的话,不屑地一笑说,这才证明你是“野喝家”,不入流。老茶客,讲究的是老口味,这里有口味定型、情感认同、历史回味等等,就像吸烟喝酒一样,认牌子,喝的就是这一口。你再高档的东西,都不如老口味顺溜。大家一听,都点头称是。末了,老甄又说,要换口味儿,那也是只能上不能下。“对,对,对!”又是一连串的赞同。我想想,他这话也确有道理。
我们胡同里的人,都喜欢“老”。老邻居,老熟人,老地方,老槐树下,老节目,清茶一盏,天南海北,古今中外,云里雾里,千奇百怪,管撂不管接,乘着凉风,一通神聊,醉在其中。当然,也有探讨,质疑,抬杠,争执,最后,都在大槐树下,化为嘻嘻哈哈的岁月。
那天,夕阳下,树影婆娑,凉风习习,老槐树下又围了一圈人。老甄拿起新买的茶,“老70”,一人一撮,给大家分着。老周见状,忙掂了一壶水出来,给大伙沏上。大伙品着茶,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
这是晚饭后最惬意的时光。老甄呷了一口茶,半闭眼,仄着头,品了品,摇摇头,又呷了一口,咂摸了一会儿说:“老周呀,忙乱了吧?茶叶拿错了。”老周问咋拿错了,老甄说,我是“老70”,70块钱一斤的,这不像呀。像多少?像60的。咋见得?味儿不一样了呗。我想起老甄说过,老口味,是能上不能下的话。估计,也是老周拿错了。
老周笑了。调转身,从茶叶店里抱出一个茶叶罐,上面的标价是80元。再把老甄的那袋茶,和里面的一比,一模一样。老周说,老顾客了,暗自给升了个级,还真品出来了,行家。我们一圈人都笑起来,说行家是行家,但是个假行家,品反了。老槐树下,嘻嘻哈哈又笑成一片。
老树如伞,凉风依依,清茶一盏,聊客一圈,真是幅淡雅悠远的民俗画。
-------2024年05月24日《西安晚报》第8版终南 晚晴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5/24/content_199689.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