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方如何搞活旅游[陈保琳]
(2024-05-06 05:14:19)分类: 网文/报刊文摘/散文/小说 |
2023年淄博烧烤火出了圈,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赶去体验;今年伊始,哈尔滨又火爆异常,引得小土豆、小砂糖橘、小葱花一拨拨匆匆奔赴。如今,各地旅游红红火火、异彩纷呈,人们都在为当地的旅游奉献、助力。那么,古时有没有“网红打卡地”?人们又如何搞活旅游呢?
唐代
白居易修整河道火了虎丘山
在繁盛的大唐,旅游景区景点比比皆是,“网红打卡地”数不胜数。尤其是诗歌的时代,一首诗出来,传播很快,就像如今上了热搜一样,诗中吟咏的景点也随着火了起来。在首都长安,被诗人们吟咏最多的乐游原、曲江、大慈恩寺等,在当时“火”得一塌糊涂。
离开都城,放眼大唐全国,在著名旅游城市苏州城中,热度最高的当数虎丘山了。山并不高,仅30多米,但风景宜人,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因而得名;又有传说是“丘如蹲虎”而得名。自东晋以来,成为吴中名胜,不仅声闻江左,更是名扬四海。到了唐代,虎丘的威名更是爆棚。这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所做的贡献分不开。任职苏州后,白居易常去虎丘游赏。他发现,如此美妙的景区,交通却很不方便。经过考察,遂发动民工,对旧有河道加宽、清淤、排涝,使河道畅通,从阊门始,长七里,直达虎丘山下,并加高加固河堤,栽柳种竹,供车马往来驱驰。如此一来,无论水路还是陆路,人们去虎丘游玩都非常方便,纷纷到虎丘游览“打卡”。
诗人元稹游虎丘题诗,后来诗人刘禹锡在虎丘寺壁看到元稹的题诗(此时元稹已离世)触景生情,写下《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怆然有咏》:“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大书法家颜真卿游虎丘,看到道士刻下的诗,题写一首《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并刻于岩壁。此后,诗人皮日休、李德裕等纷纷续作。
当时,来虎丘赏玩的游人数不胜数。粗略统计,唐代先后在虎丘留下诗篇或题名的诗人,还有李白、刘长卿、杜甫、韦应物、陆羽、李绅、权德舆、韩翃、许浑、张祜、皎然等。虎丘盛名如此,与当时诗人们的“打卡”、吟咏推荐不无关系。眼看着虎丘成为“网红打卡地”,白居易颇为得意,写下《武丘寺路》:“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宋代
资州四岩为诗人热门“打卡”地
宋代“网红打卡地”也不少。如济南的大明湖,经过苏辙、曾巩等著名诗人的吟咏,也成为了著名旅游地。
说起苏辙,他对旅游景点建设的贡献也很大。任职汝州时,他曾重修了“网红打卡地”汝州思贤亭,此亭是为了纪念宋初文坛领袖杨亿曾任汝州知州而建。苏辙到汝州任职时,思贤亭已经很破旧,苏辙遂整修增广,重刻杨亿汝州诗,并作《汝州杨文公诗石记》嵌刻在亭壁上。重修后,思贤亭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吸引了更多游人光顾游赏。
在宋代的资州盘石县,其“四岩”美景吸引了当时的文人墨客来此游赏打卡,并留下大量的诗词歌赋,同时也引得更多普通民众前去游览。
明代
赶考举子带火南京
明代的“网红打卡地”同样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个地方火出圈靠的是赶考举子,这个地方就是南京。
南京作为南直隶行省的住地,辖区相当大,共有十四府、十七州、九十五县。到南京应天府参加考试的人数众多,明王朝继续加大应天贡院的建设力度,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贡院。那时,每科参加应天乡试的士子达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再加上应试者的随从等,使得南京热闹非凡,自然也成为万人瞩目的“网红打卡地”。
随着数万学子、随从,以及考官、保卫等人员的大批进入,首先带火了南京各种可供租赁的旅店。尤其是在应天贡院附近的秦淮河畔,出现了大量的河房,具有住宿、交际、娱乐于一体的功能,吸引了绝大部分士子。对此,明末清初张岱记载道:“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便淫冶,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明吴应箕也曾经记载:“过学官,则两岸河房鳞次相竞。其房遇科举年则益为涂饰,以取举子厚赁。”
历经长途跋涉的乡试举子,除了有食宿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秦淮灯船歌妓业,被时人誉为“金陵一奇”,一时也热火朝天。秦淮河,自然便是那时的“网红景点”。
不仅如此,南京三山街也成为士子们所青睐的“网红地”。因为这里是书坊一条街。据文史学家考证,当时南京有书坊150家左右,前面开店、后面作坊,楼上则是编辑部,编印发一体流水线作业,看到什么书好销,便立刻动手。针对考生教辅书需求量大,他们就专做应试题材,推出的状元策、翰林院馆课、八股文等书极受欢迎。有时,南京书坊或书林也会请来进士、状元代言,更是带火了三山街。万历十九年,金陵魏卿刻本《新刻三状元评选名公四美士林必读第一宝》四卷扉页印着“状元养淳朱国祚、抑所唐文献、从吾焦竑仝选”的字样;万历二十八年,余氏自新斋刊本《鼎镌金陵三元合选评注史记狐白》印有“会元霍林汤宾伊精选、状元兰隅朱之蕃详注、解元兰谷龚三益摭评”字样,如此操作,自然大受欢迎。
------2024年04月27日《西安晚报》第6版文化周刊
文化纵横栏目刊登
https://xafbapp.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4/27/content_194894.html
前一篇:陕西的四路秦腔[雒社阳]
后一篇:再婚女人[张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