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曲讲座30]李宏弟:〔南南吕·一江风〕浅析

(2023-11-19 21:16:38)
分类: 诗词曲赋文赏析/现当代作品[转
[散曲讲座30]李宏弟丨〔南南吕·一江风〕浅析


原创 潼关文艺 潼关文艺 2022-03-21 15:53





第三十讲〔南南吕·一江风〕浅析


李宏弟



2022年3月10日第29讲,浅析了〔南仙吕入双调·玉抱肚〕的制曲要点。今天,我接着介绍第十个南曲曲牌〔南南吕·一江风〕。
下面从五个方面,把我搜索到的信息与大家分享,希望曲友创作小令时借鉴。
 

一、〔南南吕·一江风〕简介

本调为南曲的南吕宫过曲曲牌,小令套数兼用。全曲十句,四个句段,八个韵位,二十一板。句式为355 3445 555,正字44字,7韵,或8韵。
此调有一变格,七、八两句为叠句,为历来曲家所钟爱,多是比拼对仗手法,花样翻新不尽。
二、三句宜对,五、六句宜对,八、九句宜对。
第四句,《南词新谱》说:“可不必协”,但协韵者仍然不少。曲谱上常常写“叶”,读xie,即“协”,也可解释为押、压,就是要求押韵的意思。可韵,就是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本调有古新两体,后边所收录的第一、二、三、五种谱式为古体,第四、六谱式为新体。古新谱式的区别在于:古体第五、第六句为两个四字句,新体只用一句;古体第八、九句为两个五字句,新体第八句叠一句;古体较多一个四字句,新体较多一个五字叠句,都是十句体。
这种古、新体之分,并不十分妥当。所谓新体,只是因为后人普遍应用而得名。其实,其起源却也是很古的,早期南戏如《白兔记·祭赛》、《荆钗记·绣房》中就已出现了。
后来又有一种综合体,既用两个四字句,又用五字叠句,就成了十一句体,如《纳书楹四梦曲谱》,将《牡丹亭》古体〔一江风〕第八句“陪他理绣床”,仿照新体用一叠句;《西楼记·疑谜》(演出本称《拆书》)即如此处理。
另一种综合体,前面只用四字一句,后面五字句又不叠,成了九句体,《荆钗记·团圆》即如此作,后来无人从之。
 

入套时多是以本调叠用二支或三支成套,用在一出戏的开头。《荆钗记·边愁写意》、《牡丹亭·肃苑》叠用四支,较少见。亦有单用一支,作出场用,前面不用引子,如《西楼记·疑谜》、《清忠谱·缔姻》,颇为通行。《白兔记·说记》〔一江风〕用在后部,后来少见。亦可组成专场,短的如《燕子笺·闺痊》用二支,长的如《娇红记·访曲》用六支。小令常用。
以〔一江风〕为主的集曲有〔单调风云会〕,见《南词简谱》。
 

在此,谈谈散曲创作中的入声字问题。
在散曲创作中,可根据个人喜好,古韵、新韵双轨并行。古韵一般用中原音韵,或《韵学骊珠》,切忌用平水韵;新韵一般用中华通韵,也可以用中华新韵。
关于用中原音韵创作散曲,北曲、南曲在入声字用法上不尽相同。近日,就入声字的用法,我专门请教了当代南曲大家吕荣健老师,获得了一些知识。
在南曲曲谱中,标明入声字,坚持入代三声的原则,必须用入声字,也就是说,只要是入声字就可使用;在非入声字处,如果需要用入声字,可依据中原音韵入派三声的原则,派入平声用平声、派入上声用上声,派入去声用去声。也就是说,南曲在入声字处,入代三声;在非入声字处,入派三声。
在北曲曲谱中,不标明入声字,入声字已分派到平、上、去三声中。在创作时,如果需要用入声字,应依据入派三声的原则,选择已分派到平、上、去三声的入声字;切忌入代三声,主要体现在仄声字处,不能随意把一个入声字放在仄声处,无视已派到平声的现象。这在当下散曲创作中时有发生,我们在编审《中华散曲》杂志时也经常遇到。如,“白”、“值”、“ 学”等入声作平声字,有人就经常用在仄声处。





二、〔南南吕·一江风〕谱式

为了便于曲友们开阔视野,以下列举六种谱式:
谱式一(旧体):10句,44字,句式为355 3445 555,共8韵。
去平平(韵),入入平平去(韵),平上平平去(韵)。去平平(韵),上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去平平去(韵)。平平去上平(韵),平平去上平(韵),上入平平去(韵)。
(摘自《九宫正始》412页)
 

谱式二(旧体):10句,45字,句式为355 345 55 55,共7韵,第4句可韵。
去平平(韵),上上平平去(韵),×去平平去(韵)。去平平(可韵),去上平平,去上平平去(韵)。平平去入平(韵),平平去上平(韵)。×平平去上,×入平平去(韵)。
(摘自《无争斋散曲杂谈》第177页)
 
谱式三(旧体):10句,44字,句式为355 3444 556,共7韵。
去平平(韵),入入平平去(韵),上上平平去(韵)。去平平,去上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入(韵)。平平去上平(韵),平平去去平(韵),入上去平平去(韵)。
(摘自《康熙曲谱》第245页)
 

谱式四(新体):10句,45字,句式为355 345 5(叠)555,共7韵,第1、4句可韵。
仄平平(可韵),×仄平平去(韵),×仄平平去(韵)。仄平平(可韵),仄仄平平,×仄平平去(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叠上句),×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去(韵)。
(摘自潇湘散曲社编《北散曲和南散曲曲谱合编》第54页,来自《中国曲学大辞典》)
 
谱式五(旧体):10句,44字,句式为355 3445 555,共7韵,第4句可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去(韵),×仄平平去(韵)。仄平平(可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去(韵)。平平×仄平(韵),×平×仄平(韵),×仄平平去(韵)。
(摘自罗锦堂著《北曲小令谱·南曲小令谱》第95页)
 

谱式六(新体):9句,45字,句式为355 75 5(叠)555,共8韵。
去平平(韵),上上平平去(韵),入去平平上(韵)。去平平去上平平,去上平平去(韵)。平去入平平(韵),平去入平平(韵,叠上句),平平去上平(韵),去入平平去(韵)。
(摘自《九宫正始》413页)
 
以上列举的六种谱式,并不是同牌谱式的全部,实际上还有一些,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能流传下来,大浪淘沙,说明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不然就不会流传到今。在当今散曲创作中,且不可厚此薄彼,必须坚持这个,必须舍弃那个的。我后边推荐的两个曲谱,也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比较而优先选择的,大家在创作时可以作为参考。





三、古代例曲分析
例一:按第一谱式
〔南南吕·一江风〕昇鸾记(摘调)
明代传奇
叹韶光,寂寞花飘荡,人远难亲傍。细思量,水涨蓝桥,路阻桃源,愁闷如天样。娇姿在哪厢?香囊在我行,睹物添惆怅。
注:蓝桥,一指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蓝溪之上。二指唐朝多位诗人题诗的蓝桥驿亭,位于蓝田、商洛之间,是交通要津。这里指惜别之处。

《昇鸾记》是明代一部传奇作品,因资料有限,剧本内容和作者无从查考。本调摘自《昇鸾记》的一个过曲,描写了主人公离别心上人,因长久思念而产生了惆怅寂寥的复杂心情。
曲作分三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总写时光流逝,通过“花飘荡”“ 难亲傍”一组对仗意象词,心上人离别已久的寂寞心态,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中间四句为第二层,通过“蓝桥”“桃源”两个意象词,主人公无法远赴他乡寻找心上人,一个“愁”字横亘于心,加深了思念之情;后三句为第三层,通过姿态、香囊等有形物件的频频回忆,进一步加深了思念情怀。
曲作通过对仗、反问、比喻修辞手法,叙述、议论、描写综合运用,把心理描写外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才华,层层深化了主题。
 

例二:按第一谱式
〔南南吕·一江风〕无题

明·李开先

病难捱,虐政狼蛇态,重赋鸡豚债。上堂来,乱打胡敲,碎打零敲,巧计临时派。无钱必定抬,有钱释放开,索命阎罗在!
注:捱,ái,心焦地等待,熬。

李开先(1502 --1568),山东济南人。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中麓放客。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吏部考功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因抨击当时执政的夏言和严嵩,揭露政治腐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削职,回到章丘故居。他推崇与正统诗文异趣的戏曲小说,主张戏曲语言“俗雅俱备”,“明白而不难知”。主要作品有传奇《宝剑记》、《断发记》《一笑散》,散曲《中麓小令》(又名《傍妆台百曲》),诗文编入《闲居集》。
曲作是作者壮年被罢官后创作的一首小令,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当时官场的腐败风气,充满着悲愤的情绪和满腔的爱国情怀。作者不便明说,所以题名《无题》,此时无题胜有题。
曲作分三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开门见山,总写了官场的腐败,一个“病”字,给官场定位。当朝官吏如狼蛇一样凶猛恶毒,苛捐杂税如鸡豚债务一样多如牛毛,怎能不教人频生愤懑。中间四句为第二层,通过“打”“敲”“派”和“乱”“胡”“碎”“零”“巧”动词形容词的巧妙运用,以及“巧计临时派”的诙谐语言,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官吏升堂审案时乱政的场景。后三句为第三层,承接上句“巧计临时派”,得出结论:先关入大牢,无钱的人被酷刑致死,把尸骨抬走,有钱的拿钱来赎便可无罪释放,谁要闹事也是有去无回。
曲作先议后叙,议论先声夺人,恰如其分;叙述中,作者模仿官吏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描摹了当时官吏腐败的现场,可谓一针见血。在语言运用上,口语、对仗以及动词的妙用,幽默诙谐,言简意赅,拿捏得当,妙趣横生。




例三:按第二谱式
〔南南吕·一江风〕见月

明·王骥德

月华明,偏管人孤另,后会茫无定。信难凭,两处思量,今夜私相定:“天边见月生,低低叫小名。我低低叫也,你索频频应。”
注:此曲选自春明出版社1955年版《元明散曲》。私相订:青年人不通过媒人、父母,私订婚姻大事。索:元明杂剧、散曲中常用词,有须、应、要等意。
 

王骥德(1540年-1623年) ,明代戏曲理论家,字伯良,号方诸生、玉阳生,又号方诸仙史、秦楼外史,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徐渭弟子。曾为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谱》作序。其戏曲理论代表作《曲律》4卷,是明代戏曲理论的一个高峰。所作传奇、杂剧,多已散佚,今存《题红记》、《男王后》两种。又有诗文集《方诸馆集》,散曲集《方诸馆乐府》,亦均不存。校注《西厢记》,以经史证故实,以元剧证方言,予后人以研究方便,在体例、标目诸方面有其特独处理,为流传至今的一个较好的校注本。
这是一首抒写相思恋情的小令。这种相思情跟月亮发生着密切关系:上一次相会,就是月下发生的,此后却“茫无定”,再也没有幽会的机会。这次“天边见月生”,他自然又想起了情人,多情地觉得“月华明,偏管人孤另”,这自然是痴情人的奇想。情深意浓之极,他的相思更缠绵、更痴情:“两处思量,今夜私相订。”意思是:我在这边月下想你,你在那边月下想我,你我想的都是今夜最好订终身。他把月亮竟当成情人的化身,“低低叫小名”,而且“我低低叫也,你索频频应”,一叫一应都关情。因月思人,因月生情,情不可遏呼叫小名,情痴之极而产生“我叫你应”的构想。这一切都产生于月下,因而题目叫 《见月》。
小令是明朝的通俗歌曲,要求声音动听,能单独歌唱,表达一种完整的意思。这首小令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首小令是散曲中的 “别体”,故呈现婉约的情调,但又具备了散曲的其它特色,特别是语言俚俗活泼。“我低低叫也,你索频频应。”一个 “也” 字,拉长了音调,表达了痴情人情浓意深的特点,在语言上显得生动流畅。

例四:按谱式三
〔南南吕·一江风〕
俏冤家,独立(在)帘儿下,手捻(著)香罗帕。细端详,乱绾(著)乌云,斜亸(著)金钗,似活菩萨。若还(他)到俺家,烧香供养他,说几句知心话。

注:冤家,指对情人的昵称;捻,读nin,指用手指搓转和搓成的条状物;绾,读wn,盘绕、系结之意;亸,读du,下垂之意。
 

曲作是摘自《康熙曲谱》第245页的例曲,从书中、网络上看,小令题目和作者名字无从查考。
曲作从男主人公的角度,描写了一对情人约会时的场景。分三层意思:第一层为前三句,一句“俏冤家”,先声夺人,形象生动,把有情人之间的难以割舍的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粗线条描写了一对情人相见,一个在门外,一个刚揭开门帘、手捻着手绢、害羞扭捏的神态;中间四句为第二层,通过头发、金钗和整体打量,详细刻画了姑娘的外貌和性格,“菩萨”一词,比喻形象,人物刻画深刻,读者一目了然;尾三句为第三层,通过自言自语的心理描写,表达了男主人公朝思暮想把情人娶回家的心理活动。
作者选取情人约会这一美妙时刻,通过细节、心理描写和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尤其是一系列动词的妙用,把一对情人约会前的场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显示了高超语言表现艺术。
曲作语言朴素流畅,生动活泼,生活味浓郁,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例五:按谱式四
〔南南吕·一江风〕浣纱记(摘调)

明·梁辰鱼

〔生〕问他家,独自穿山径,(趁)几曲溪流净。未开门,一带疎篱,(见)花竹相遮映。沿门嗽一声,(里头有人么。怎么再不闻一些影响。)沿门嗽一声。待敲还住停。(待我再问一声。里头有人么。〔旦〕是那个。〔生〕这个娇滴滴声音想是他了。我且不要应他。看他出来么。)急忙里未可便通名姓。
注:剧本中的“生”,指赵国上大夫范螽, “旦”指诸暨苎萝西村施夷光(西施)。疎,读sh,同“疏”。

作者梁辰鱼(1521-1594),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戏剧家。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浣纱记》传奇最著名,此外还有《远游稿》《江东白苎》等。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
《浣纱记》是根据明代传奇作品《吴越春秋》改编的昆曲剧目,原名《吴越春秋》,共45出,借春秋时期吴、越两个诸侯国争霸的故事表达对封建国家兴盛和衰亡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剧本着力表现西施的爱国感情和范蠡的谋士风度。
此曲摘自《浣纱记》第二十三出《迎施》一节。这节故事写的是赵国上大夫范螽与农家女西施三年前在溪水边定情。吴灭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雪仇。范蠡献计将西施(施夷光)进吴王夫差,范蠡赴西施家迎接西施的一段对话。
摘调前三句描写了范螽赴西施家周周围环境,叙述了特意找寻西施的情景。有问无答,以及一系列心理描写,把情人间多年未见的俏皮诙谐心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曲作音律严谨,曲文华美,通俗易懂。

例六:按谱式六

〔南南吕·一江风〕王十朋(摘调)

元传奇

瑞烟浓,剪剪轻风送,日照香奁永。向高堂问寢归来,慢把金针弄。何事不为容?何事不为容?留心在女工,(绣花枝怕)绣出双飞凤。
注:瑞,吉祥意。奁,lian ,阳平,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高堂,原指房屋的正室厅堂,这里指称谓,对父母的敬称。女工,旧指女子所从事的刺绣、编织等手工劳动及其制成品。
 

经查,这首摘调不是古代南戏剧本无名氏的《荆钗记》,至于是关于王十朋故事的哪个剧本,网上没有查到,只知道《九宫正始》413页格四列举了这个曲例,故事叙述了王十朋、钱玉莲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
摘调大体讲的是王十朋赴京赶考后,女主角钱玉莲早晨在家伺候公婆、维持生计、思念丈夫的一段唱词。
开头三句从炊烟、和风、阳光、香奁一系列意象词,描写了厨房袅袅炊烟被轻风吹向远处、太阳照在梳妆台上的祥和景象;四五句叙述了刚从公婆房中请安归来,开始拿起针线,做起刺绣活计来;六七句议论,任何事都能容得下,表达了钱玉莲甘守寂寥和维持家计的态度,句子叠用,加深了语气;后两句是心理描写,钱玉莲一心在家做刺绣活,却害怕不小心在花枝上绣出了一对凤凰,话外有话,把女主人长久思念丈夫的焦虑心情表现得入木三分。
曲作通过描写、叙述、议论,层层递进,句句含情,情景交融,构思巧妙,用语真切,鲜活生动,歌颂了中国传统女性守节、知礼、勤劳的传统美德,以及追求爱情至上的精神境界。
现附录《荆钗记》第九出《绣房》一节的一江风,仅供参考:
【一江风】绣房中,袅袅香烟喷,翦翦轻风送;但晨昏问寝高堂,须把椿萱奉。忙梳早整容,忙梳早整容,惟勤针指功,怕窗外花影日移动。





四、当代曲家作品举例

1、吕荣健(别号无争斋主人,网名芙蓉园,山东龙口人,1943年5月生,大学文化。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国学研究会、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潇湘散曲社常务副社长。著有《无争斋散曲集》、《无争斋韵文辑存》、《无争斋散曲杂谈》、《无争斋南曲格律》等。)
图片



〔南南吕·一江风〕游千岛湖

论逍遥,还数游千岛,那景江南少。立风涛,看水漫金山,鲤跃龙泉,上下飞群鸟。烟波格外娇,轻舟逐浪高,啥物事都忘了。
注: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境内,小部分连接建德市西北,原名新安江水库,是为建新安江水电站拦蓄新安江下游而成的人工湖,在最高水位时拥有1078座陆桥岛屿。

吕老师写的是一首游历山水散曲,描写了浙江千岛湖的美丽景色。
曲作分三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议论开头,一句“论逍遥”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介绍了千岛湖的总体感受“那景江南少”,掷地有声;中间四句为第二层,详细描写了畅游千岛湖的感受,“水漫金山,鲤跃龙泉”,不仅对仗好,不予的更形象生动;后三句为第三层,坐在轻舟上,那种惬意的感觉,真是“啥物事都忘了”,豹尾也。
曲作叙议结合,点面结合,情景交融,凤头猪肚豹尾俱在,语言幽默生动,修辞手法妙用,使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余味无穷。


2、陈福深(笔名野泉,网名野谷山人、山野莽夫,浙江乐清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词协会、浙江省楹联研究会、浙江省之江诗社散曲研究会、广西散曲学会、乐清市诗词学会等会员。出版有诗词集《野谷拾韵》、《野泉流韵》。)
图片

 

〔南南吕·一江风〕隋宰相杨素

处豪门,刻励身勤奋,文武双全一名俊。率兵军,勇毅敌魂丧,壮猛立功勋,权位朝臣震。财雄旷子孙,傲顽势侮人,引续灾危纷。
注: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潼关县水峪口)人。隋朝军事家、权臣、诗人。出身关中士族弘农杨氏,官至尚书令、太师、司徒,再封楚公。大业二年去世,获赠光禄大夫、太尉,谥号“景武”。

陈老师的曲作写的是隋宰相杨素一生的功过。
曲作分三层:前三句为第一层,总体概述了杨素年轻时文武双全的高大形象;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叙述杨素率兵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位列朝臣;后三句为第三层议论作结,从杨素位高权重、恃才傲物等方面,得出了“引续灾危纷”的结论。
曲作以时间为顺序,叙议结合,描述了杨素的一生功过。告诉人们,满招损谦受益,无论做人处事,都要把握一个度,养成谦虚谨慎的好习惯,千万不可骄傲自满。
 

3、朱中柱(湖南湘阴人,居长沙,号远浦归人。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潇湘散曲社副社长,著有诗曲集《归人晚唱》《曲径通灵》。)
图片



〔南南吕·一江风〕题绥宁县李熙桥

景观“美女照镜”

正芳龄,癖好身心净,待字谁来聘?立娉婷,面对苍茫,面对空灵,面对梳妆镜。云鬟泻翠青,霓裳舞画屏,歌一曲群山应。
注:曲作选自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的朱中柱散曲集《曲径通灵》第22页;李熙桥镇位于湖南省绥宁县东北部,美女照镜为该镇的一大山岳景观。
 

曲作描写了李熙桥山岳景观“美女照镜”的无穷魅力。前三句议论开山,“待字谁来聘”一句反问,勾起了读者的兴趣;中间四句采用排比手法,通过面对“苍茫”“空灵”“梳妆镜”的描写,表现了美女峰婀娜多姿、美轮美奂的美丽景色;后三句为第三层,一组对仗,通过白云、绿树和游客唱歌多角度的描写,读者面对美景已经垂涎三尺了。
曲作采用大写意构图,拟人、对仗、比喻等手法的综合运用,动静结合,叙议穿插,点面融合,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图,打动了读者的心,起到了极好的宣传作用。
 

4、梁耿(1945年生,山西介休人,居太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晋中诗词学会副会长、介休作协理事、汾河微刊总编、白雀奖曲部评委、黄河大课堂教务长、《当代散曲》副主编。2021年获第八届华夏诗词二等奖。)




〔南南吕·一江风〕吟曲

韵如金,总理茅台饮,工匠灵魂渗。小杯斟,细品轻吟,入口迎香泌,催肠迸出心。诗花电出音,词池冰化尽,佳句霞光临。(谱二)
注:总理茅台饮,指1954年4月周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举行招待会时,用茅台酒招待各国代表、新闻记者和国际友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茅台外交”更是大放异彩,茅台杯酒融坚冰的传闻遍天下。
 

这是一首议论曲。曲分三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开门见山,指出曲人用韵的重要性。一个“金”字给韵定位,一个“饮” 字道出好韵有好味;一个“渗”字道尽好韵须费工夫;中间四句为第二层,通过斟、品、吟、入、迎、泌、催、迸八个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催肠迸出心”的诙谐俏语,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品酒与品曲的相通之处;后三句为第三层,承上启下,得出写曲用韵得法后的良好效果。
曲作先议后叙。议论先声夺人,用典自然,比喻恰当。叙述中模仿品酒人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描摹了品酒的场面,可谓如临其境。在语言运用上,六七句、八九句两组对仗工稳,幽默诙谐,动感十足,耐人寻味。
此作严格遵从格律,又用了中原音韵的侵寻部,四个去声韵的选择余地有限,虽在险韵里度曲既险又难,却不露声色地衬托出选韵写曲的妙处:逆难而上,不同凡响,值得称道。


5、周海燕(女,字弘灵,笔名谛听。讲师,文史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散曲分会会员,《上海滩诗叶》副主编。著有《采薇集》《诗经》风篇,《敦煌吟稿》《庚子疫记》等。)
图片

 

〔南南吕·一江风〕春日行歌

落梅花,寂寞千张画,春懒微风嫁。过篱笆,几处莺啼,万朵瑶华,新燕泥融话。桃源是我家,东君派使差,岸绿丝绦挂。
 

这首小令描写了春日的美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曲作分三层内容:前三句为第一层,从梅花入手,一组对仗句,勾画了大自然的初春景象,尤其是“寂寞”“懒”“ 嫁 ”三个动词的拟人化妙用;中间四句为第二层,通过黄莺、春花、燕子一组春天意象的排比展现,构成了一幅动感十足的春日画图;尾三句为第三层,叙议结合,议论和剪影同框,人间美景怎能不教人流连忘返呢?
曲作通过大篇幅描写和叙述,同时穿插议论,综合运用拟人、对仗、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一幅明媚的春色映入眼帘,使人流连忘返。
 

6、拙作一首
〔南南吕·一江风〕春回故里

遍芳芬,拙笔难描顺,贫嘴难聊尽。细风巡,柳絮梳肩,杏蕊舒眉,油菜金包蕴。花儿愣了神,蜂儿醉了魂,老朽踩着春潮韵。(谱一)
 

拙作是今年3月初回故乡寺角营村的春日所见。前三句议论,中间几句具体描写新农村的田园风光,后二句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尾句谈了自己的一点感受。





五、〔南南吕·一江风〕制曲要点

1、此曲牌适合叙事、览胜、写人、感怀等,题材涉猎广泛。
2、全曲10句,正字44字,字数为355 3445 555。
3、共8句或7句押韵。
4、第2、3句、第5、6句、第8、9句,宜对仗。
5、本调有新旧两体,以旧体为主。
6、入套时,多以本调叠用二支或三支成套。小令常用。
7、优先推荐2个曲谱:
谱式一(旧体):10句,44字,句式为355 3445 555,共8韵。
去平平(韵),入入平平去(韵),平上平平去(韵)。去平平(韵),上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去平平去(韵)。平平去上平(韵),平平去上平(韵),上入平平去(韵)。
(摘自《九宫正始》412页)
 
谱式五(旧体):10句,44字,句式为355 3445 555,共7韵,第四句可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去(韵),×仄平平去(韵)。仄平平(可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去(韵)。平平×仄平(韵),×平×仄平(韵),×仄平平去(韵)。
(摘自罗锦堂著《北曲小令谱·南曲小令谱》第95页)
 

今晚的讲解就到这里,不妥之处,敬请曲友们批评指正!最后,以一首小令作结:
〔南南吕·一江风〕起草一江风讲义得句

这江风,一曲真难弄,多谱真难共。事亲躬,找遍佳文,嵌满评书,责任如天重。常常笨脑崩,时时混眼蒙,可别遭人讽。(谱一)




李宏弟,网名拓荒者,1969年生,陕西潼关人,研究生学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委员兼办公室主任、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散曲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潼关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华散曲》杂志副主编、《潼河》杂志主编、《九州散曲》《潼关文艺》微刊主编,著有诗词集《古关风韵》。


近期优秀作品


【散曲讲座29】李宏弟丨〔南仙吕入双调?玉抱肚〕浅析

【散曲讲座27】梁耿丨〔黄钟·刮地风〕浅析

【散曲讲座27】梁耿丨〔黄钟?贺胜朝〕浅析

【散曲讲座26】梁耿丨〔仙吕?太常引〕浅析

【散曲讲座25】李宏弟丨〔南羽调·胜如花〕浅析

【散曲讲座24】李宏弟丨〔南仙吕?鹧鸪天〕浅析

【散曲讲座23】李宏弟丨〔南双调·锁南枝〕浅析

【散曲讲座22】梁耿丨〔中吕·上小楼〕浅析

【散曲讲座21】梁耿丨〔小石凋·青杏儿〕浅析

【散曲讲座20】梁耿丨〔中吕·朝天子〕浅析

【散曲讲座19】李宏弟丨〔南商调·黄莺儿〕浅析(第19讲)

【散曲讲座18】梁耿丨〔越调·小桃红〕 浅析 (第17讲)

【散曲讲座17】梁耿丨〔南吕?四块玉〕浅析 (第16讲)

【散曲讲座16】李宏弟丨〔南南吕·懒画眉〕浅析(第18讲)

【散曲讲座15】梁耿丨〔正宫·醉太平〕浅析(第12讲)

【散曲讲座14】梁耿丨〔正宫·小梁州〕浅析(第11讲)

【散曲讲座12】梁耿丨〔双调· 驻马听〕浅析(第10讲)

【散曲讲座12】梁耿丨〔中吕·红绣鞋〕浅析(第9讲)

【散曲讲座11】梁耿丨〔 双调?沉醉东风〕浅析 (第8讲)

【散曲讲座10】梁耿丨〔双调·寿阳曲〕浅析 (第7讲)

【散曲讲座9】梁耿丨〔双调?水仙子〕浅析(第六讲)

【散曲讲座8】李宏弟丨〔南仙吕·傍妆台〕浅析(第15讲)

【散曲讲座7】梁耿丨〔仙吕?一半儿〕浅析(第5讲)

【散曲讲座6】李宏弟丨〔南越调·黑麻令〕浅析(第14讲)

【散曲讲座5】梁耿丨〔正宫?塞鸿秋〕浅析(第4讲)

【散曲讲座4】梁耿丨〔双调·折桂令〕浅析(第3讲)

【散曲讲座3】梁耿丨 〔越调·天净沙〕浅析(第2讲)

【散曲讲座2】李宏弟丨〔南南吕·一剪梅〕浅析(第13讲)

【散曲讲座1】梁耿丨 散曲入门及〔中吕·山坡羊〕浅析(第1讲)



主办:潼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李宏弟

编辑:章  巧   李晓波

刊头题字:井汉升




投稿邮箱:3112358509@qq.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