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明日报》:荆条花开

(2025-08-24 09:29:22)
《光明日报》:荆条花开

荆条花开
张君燕
  我常去山里散步。连日高温,山里的植物茂盛蓬勃,在日头下散发出浓烈的气息。其中夹杂着一股独特的芳香,带着一丝凌厉,深吸一口,提神醒脑。不用问,这是荆条的味道——准确地说,是荆条叶和荆条花的味道。
  我家的老房子在太行山脚下,房后有一片长长的缓坡。每逢蝉鸣密集起来,如网一般铺天盖地时,荆条花就大张旗鼓地布满山坡。人们意识到荆条的存在,首先是因为那浓郁的味道,其次才是一蓬蓬细长弯曲的枝条、狭长而细碎的叶子以及淡紫色的小花——花瓣虽小,但花朵数量众多,形成一片片花海,十分壮观。
  荆条属于耐旱、耐寒的植物,能够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太行山土层薄,却也成了荆条繁衍生息的老家。它们生得泼辣,碎石缝里、崖壁边上,哪儿都能扎下根。发达的根系紧紧抓牢土壤和雨水,蓬散的枝叶对迎面而来的山风起到缓冲作用,让山风收敛暴烈的脾气,变得温柔起来。
  上小学时,老师讲到“负荆请罪”的故事,同学们马上会意。整日在山里玩耍,怎么会不认识荆条呢?家乡有句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荆条质地柔软,不易折断,打得人生疼却不伤人筋骨。孩子犯了错误,大人就会去屋后折下一段荆条打孩子的屁股。男孩子通常比女孩子调皮,没少被荆条“教育”。《‌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古者刑杖以荆,故字从刑。”
  庄稼人勤劳、智慧,荆条当然不会只用来教育孩子。千百年来,荆编技艺为豫西北地区的庄稼人必备的生活技能。篮子、背筐的用途自不必说,还有一种用来运输庄稼的工具——荆笆。用荆条编织成的笆片,兼具硬度和韧性,可以弯曲并卡在平板车的两个车帮之间,从而封闭车厢。不管是拉粮食还是运工具,东西装再多都稳稳当当的,不会滑落。若是把荆笆围一圈,里面用细草和泥磨平缝隙,做成囤,就成了存储粮食的工具。
  荆条花开的时节,山坡上会支起养蜂人的白帐篷。一排排蜂箱整整齐齐地码在花荫下,箱盖一掀开,嗡鸣声便像潮水似的漫出来。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养蜂人是老李——人们都这样叫他。与其他养蜂人不苟言笑的样子不同,老李看起来和蔼可亲,喜欢跟我们这些孩子说笑,还会在我们靠近蜂箱时大声提醒危险。
  从老李的口中得知,荆条蜜是一种高品质的单花蜜,产量很高,与枣花蜜、槐花蜜、荔枝蜜一起被称为“四大名蜜”。荆花蜜呈半透明的琥珀色,气味清香,有淡淡的荆条花香,还有清热去燥、解毒去痛的功效。“荆条蜜好啊,喝了能长力气。”这是老李的原话。
  这次进山,偶遇了一位养蜂人,竟然就是十几年未见的老李!此时的老李确实是“老李”了,山间的沟壑都刻在了他的脸上。见到我,他的双眼一亮:“是你啊!都长这么大了……”
  “还在追着花期跑?”我问。
  “这些年腿脚不行了,可一闻到荆条花的味儿,骨头就痒。”老李笑着指了指蜂箱里忙碌的蜂群,“这些伙计比亲孙子还黏人,丢不下了。”
  老李从木架上取下一个玻璃罐,蜂蜜已经凝成乳白色的膏体。他把蜂蜜塞到我手里,告诉我,这是他追的第37个花期。
  下山路上,山风依旧,荆条花香依旧。荆条花年复一年开在太行山间,就像故乡令人怀想的点点滴滴,永远不会改变。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