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如果总是被嘲笑

                   张君燕

他是一个懂事的小男孩,母亲身体孱弱,经常生病。每次看到母亲躺在病床上闷闷不乐的样子,小男孩就很难过,他想做点什么事情让母亲开心起来。小男孩试着模仿在马戏团看到的各种滑稽的表演,展示给母亲。不得不说,小男孩很有表演天赋,他的模仿惟妙惟肖,把病床上的母亲逗得开怀大笑。

 

                      来自病房的信

                  张君燕

1945年夏末,普林斯顿大学的信箱里躺着一封特别的信。浅蓝色信纸上,稚嫩的笔迹写着收件人“爱因斯坦教授”,寄信地址是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病房。打开信,爱因斯坦看到11岁的白血病患儿艾米莉用蜡笔涂画的问题:“如果您是上帝,会怎么设计人类?”这位头发蓬乱的科学家摘下圆框眼镜,对着信纸沉思许久——彼时他刚完成一项复杂的研究论

望夏

               张君燕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在吾乡豫北,有一个“望夏”的习俗,女婿们要带上礼品去看望老丈人和丈母娘一家。老女婿随意一些,如日常走亲戚一般。若是还未成婚的新女婿,就要认真对待了,它关乎这桩婚事是否顺利,也是新女婿在媳妇一家人中树立形象的关键。万万怠慢不得。

 

当人类开始“比蠢”

              张君燕

滑动验证码的设计很有意思。当机器人以毫秒级速度精准完成拼图时,人类却常常在歪歪扭扭的滑动轨迹里暴露笨拙——这正是科学家们设计的初衷,既然和机器人比聪明比不过,那就让人类和机器人比“蠢”。

 

“糊涂”不含糊
张君燕
      在豫西北乡下,“糊涂”是人们餐桌上必备的一种吃食。早年间,太行山脚下地薄,粮食不够吃,玉米这种粗粮就成了“香饽饽”。如今,当地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已不常吃玉米面片等粗粮主食,但“糊涂”却保留了下来。

  “糊涂”以玉米面熬煮而成,做法十分简单——起锅烧水,把碗里的玉米面用凉水搅拌均匀,水开后倒入锅中,煮上十来分钟就做好了。母亲做“糊涂”的时候,喜欢往里面加一点碱面,她说这样做出来的“糊涂”颜色金黄、口感顺滑,喝起来更美味。早上,来一碗“糊涂”,配上一个馒头和几根咸菜,就能获得饱满的精力,开始一天的劳作。

  “糊涂”老少皆宜。牙口不好的老人,喝起“糊涂”来,一点都不含糊。热了也不用吹,把碗举到嘴边转着圈吸溜。豫西北乡下几个月大的婴儿,除了母乳外,第一口喝的保准是“糊涂”。老辈人说,“糊涂”营养丰富,又好消化吸收,是再好不过的辅食。

  “糊涂”可稠可稀、可甜可咸。玉米面放多一点,能用勺子挖着吃,像吃老酸奶一样

且去山里躲几日
张君燕
家住太行山脚下,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山里。但若想觅得与世隔绝般的清静与清凉,需再往山里深处进发。沿着新修的盘山公路一路向前,不过半个时辰,车窗外的景致便换了模样。回头看,群山已被甩在身后;往前瞅,山峰仍层层叠叠,没有尽头。举目四望,皆是黛色的山影与浓得化不开的草木,郁郁葱葱、蓬勃旺盛。在这里,蝉鸣变得疏朗起来,风从车窗溜进来时,竟带着些微的凉意,像给发烫的皮肤敷上了片薄荷叶。

山里的凉是有层次的。先是漫过脚踝的舒爽,再是缠上胳膊的清润,最后连头发丝里都渗进了凉意。海拔往上一程,气温便往下降几分,像是从盛夏一步跨进了初秋。最妙的是山气,带着松针的清苦、泥土的湿润,深吸一口,连肺叶都像被洗过一般,再没有空调房里那股子沉闷的味道。

山里的天,
那些不必为之的难
张君燕
       閒翻古書,讀到一些小故事,時光跨越千年,品咂出的滋味卻依舊熟悉。

  蘇軾被貶黃州,在東坡開荒種地,昔日翰林學士,淪為田舍翁。《東坡志林》裏記載:「布衣草履,與田父野老相從溪谷之間。」有位巡營的武官路過,見他布衣芒鞋在田埂間勞作,竟故意在茅屋前勒馬駐足,命士兵當着他的面拆毀籬笆。並非籬笆礙了道路,只是武官覺得,曾經的強者在自己的刁難下低頭,成了他平庸生活裏難得的「快事」。

  明代李樂《見聞雜記》裏記過一件事。有書生赴京趕考,在驛站歇腳時不慎打翻茶碗,濺濕了驛吏的衣袍。那驛吏本是個小角色,平日裏常被上司呼來喝去,此刻卻偏揪住書生不放,非要他跪下擦乾淨才肯罷休。書生急於趕路,怕耽誤了考期,最終忍辱照做。

  《紅樓夢》大觀園裏的宴席上,劉姥姥站起來,依照「規矩」念了句:「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話音剛落,滿屋子的人都笑開了。王熙鳳聽着,眼尾的笑紋裏帶着點打量,像看一件新奇的物事──她可能沒
皱眉的瞬间
张君燕
家庭聚会上,表妹小棠新烫的卷发垂在肩头,刻意装扮的成熟也没有掩盖住笑容里的青涩。姑姑举着红酒杯张罗:“祝贺小棠正式步入社会,以后肯定顺风顺水、一片坦途!”长辈们纷纷跟着举杯,碰杯声叮叮当当,像串轻快的风铃。

“其实也没那么顺……”小棠小声开口,皱起了眉头,“带我的前辈总把杂活丢给我,昨天加班到十点,连地铁末班车都错过了。”她话音刚落,空气突然安静下来,我笑着说:“这多像我第一份工作时的样子啊!”

二十多年前,我在广告公司做文案,每天抱着笔记本电脑日夜写稿。记得某个休息日,老板打电话说我的方案有问题,让我去公司修改。那是一个暴雨天,我冒雨跑到公司,浑身湿透地在办公室等了两个小时,却只等到了对方的电话:“我临时有事,来不了了,你回去吧。”我站在写字楼的旋转门前,突然开始反胃,因为忙碌,我已经连续吃了一个月的泡面。

感情里也有过类似的刺痛。大学时和前男友约会,他总爱选安静的西餐厅,连说话都要压低声音。有次我笑得太大声,他立刻皱起眉头提醒“注意形象
软面汁煎饼
张君燕
“小时候,你爱动,饿得快,一饿就哇哇哭,我立马就得给你弄吃的。面缸里盛半碗面,加半碗水,拌匀了倒在铁鏊上,前后不出三分钟,就能堵上你的嘴。”每次与祖母聊天,她总爱提起这段往事。她百讲不厌,兴致勃勃;我百听不烦,津津有味。讲完,她笑我也笑。

  祖母提到的吃食是软面汁煎饼——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这种吃食,是不是这样的叫法,在我们豫西北地区,这是一道老少皆宜的面食。豫西北的风,裹挟着黄土的气息,轻轻掠过村庄的屋檐,拂过晾在打麦场上的麦粒。质朴的家乡人总能把简单的麦子做出无数种花样,软面汁煎饼便是其中之一,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与温情。

  六岁之前,我一直跟着祖母生活。可能那时我已经有了记忆,或者祖母不断地讲述为我勾勒出了画面,在我的脑子里,祖母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总是与那一张张软面汁煎饼紧密相连。她麻利地把面粉倒入瓷盆,水如灵动的精灵,融入面粉之中。筷子在瓷盆中快速搅动,不一会儿,便和成了细腻的面糊。烧热的铁鏊抹上一层薄薄的油,舀一勺面糊倒入,迅速转动铁锅,让面糊均匀地铺开
心安身康
张君燕

近段时间,我周身乏力,感觉人到中年的自己就像一块旧电池,待机时间短,电量很快就耗尽了。

我想不能大意,去医院一番检查之后,各项指标却都正常,看不出什么大问题。可是,我的身体反应不会说谎,怎么办?听了我的困惑,医生忽然问:“你最近睡得可好?”

医生这么一问,我才想起,近两个月工作节奏太快,压力很大,忙碌和紧张填满了每日的空白,精神紧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晚上睡觉也不踏实,要么难以入眠,要么多梦易醒。如此一来,第二天难免疲惫不堪。医生的诊断指出了问题的关键——焦虑,这个悄无声息的情绪窃贼,不动声色地偷走了我的健康。

“妈妈的手指总是冰的。”下午接女儿放学,我拉起她的手时,女儿对我说,“妈妈现在不怎么笑了。”女儿的话让我愣了片刻,是的,我确实很长时间没有开怀大笑过了。每天脚步匆忙,我不曾留意脚下的花开,也没有抬头看过天空的云卷云舒。

我终于意识到,心情于身体,犹如风中行舟。顺风时,船帆饱满,轻快前行;逆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