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心》:心无门槛便自在

(2025-06-25 16:03:22)

                 心无门槛便自在

              张君燕

所谓“门槛”,就是门框下面、紧挨着地面的横木条,也有石头或者金属做的。现在不常见了。旧时,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有这么一条门槛,用来防止雨水漫进家中。传统文化对于一些事物常常有特别的解读和延伸,“门槛”也就有了其它寓意,对外挡雨水、晦气,对内挡财挡命。仿佛有了这条门槛,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无法进门,财气、福气和寿命则可以好好地保留在家中,不会流失。

在过去,门槛能显示出一户人家的财富和地位。豪门贵族家庭会被称做“高门槛”,这里的“高”可不光是一个形容词,是实实在在的高,门槛高与膝齐,再加上向外延伸的台阶,比一般人家的门槛要高出两三倍,体面与气派一展无遗。有些人家还要用铁皮包门槛,或者干脆用金属做成门槛,看起来更加牢固、坚不可破。门槛高,大门就高,门槛低的人家自然与其极不相称,一个高高在上,一个瑟缩一角——这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

关于门槛,民间有很多讲究。父母常常叮嘱子女,去别人家做客,要跨门槛而过,千万别踩在上面,否则就成了“迈不过去的槛”。听起来很玄乎,我到觉得,这只是父母教子女遵守礼仪的托词罢了。大概认为吓唬比说教更管用。寺庙里门槛的讲究更甚,过寺庙的门槛,男客要先迈左脚,女客要先迈右脚,这事关百年之后究竟是入西方净土还是入地狱,一点都马虎不得。我常纳闷儿,佛教讲究因果,积德行善之人来世必有福报。那么,一个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如果进寺庙时迈错了脚,一辈子结的善果就清零了么?

讲究多了,有形的东西会慢慢抽象成无形的东西,现实中的“门槛”会变成心里的那道“槛儿”。很多人时运不济时,会抱怨“遇到槛了”;本命年也被称作“槛儿”,扎根红腰带辟邪,就是为了迈过这“槛儿”;有句话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里的七十三和八十四就是老年人面临的“槛儿”……只是,看得见的门槛好迈,看不见的门槛就难过了。

《红楼梦》中,妙玉自称“槛外人”,取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妙玉清高,“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超越于众人、常人、俗人之上,其他人在她眼中不过是“槛内”扰扰之人。然而,曹雪芹给她的判词则无意说出了真相“云空未必空”。妙玉虽自认槛外人,其实非常执著于槛内的等级之分、尊卑之分。在她眼中没有佛家弟子的众生平等,从对刘姥姥和对贾母的态度可见一斑。而梅花雪茶、绿玉斗杯子等等也只是她刻意显示自己高雅品味的工具而已。

倒是谦称为“槛内人”的贾宝玉恰恰是一个真正的槛外人,无偏执之心,无虚妄之心,无分别之心,从执著于有形的外在色相转入宁静澄明的自然心性中,实现真正的解脱和自由。可见,心无门槛,便得大自在。

《谈心》2025年第一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