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美文》:来自旷野的风

(2024-12-21 16:18:07)

                 来自旷野的风

              张君燕

                  

有一段在乡下度过童年的经历是幸福的。乡下的天地很大,孩子们放学后扔下书包,跑向山谷和田野,就像鸟儿飞翔在天空、鱼儿遨游在大海,无拘无束,无边无际。

春山已经悄悄苏醒,一切都有迹可循。原本寂静的大山变得热闹起来,虽然只是窸窸窣窣的声响,但每一声都清晰可闻。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大山里,最先感受到春意的则是栖息在这里的各种小动物们。鸟儿重新唱响了欢乐之歌,松鼠在枝杈间跳来跳去,巢穴里的各种小兽们也耐不住寂寞,纷纷加入盛大的游行队伍中来。

孩子们是游行队伍地主力军,他们来到山里,就像回到熟悉的家,一点都不拘礼,还会上窜下跳地和大山做游戏。他们一会儿摸摸春山的头皮,一会儿挠挠它的胳肢窝,一会儿又对着它的耳朵哈口气——春山再也没有办法装睡,索性敞开怀抱,与孩子们一同嬉戏。欢声笑语在山谷里回荡,震开了水面上的薄冰,荡漾起一圈圈涟漪。

一座刚睡醒的山,蕴育着无限希望,拥有着无穷的能量。它可以唤醒尚处在混沌、懵懂状态里的人,甚至可以唤醒整个世界。行走在春山上,明明四周无人,却能听到无数回响,轰轰烈烈,震耳欲聋。似春山热情的回应,似季节华丽的转身,似时光缓慢的回放。春山精神抖擞,孩子们亦朝气蓬勃,跑着、跳着、笑着、闹着,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玩累了,孩子们枕着双臂仰面躺下,身下是黄绿相间的柔软的小草,头顶是湛蓝的天、洁白的云,还有吹过耳畔的清风。从遥远的山谷吹来,又向遥远的山谷吹去。它们是春的使者,马不停蹄地将春来的消息散播出去,它们悄悄地来,悄悄地去,却不曾想,一路留下的百草香味暴露了踪迹。

带着青草香的风先是吹过山野,掠过树梢,穿过田野,最后来到村庄里,如一张密实而又轻盈的大网,将整个村庄覆盖起来。春风的脚步越来越重,气味越来越浓郁,人们的每一口呼吸里都是清甜的味道,贯穿了整个身体。于是,人们不由地挺直腰身,斗志昂扬,做好了准备在大好的时节里奋力耕耘。

                            

仲夏时节,空气凝固了,身体像被禁锢在水泥里,动弹不得,唯有汗珠不停地往下掉。杜甫说,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可是,打开了窗户,打开了大门,仍是没有一丝凉意,哪怕是“微凉”。窗是热的、门是热的、风扇吹出来的风也是热的,热得让人没了脾气,像面对撒泼哭闹的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忽地想起冬日的一天,坐在炉火旁,浑身暖洋洋的,突然感觉肩膀一阵寒凉,接着刺痛不已,极不舒服。举目四望,目光定格在一扇窗户上——原来,窗户没有关严,透着缝儿,那一丝寒风便是从这条缝里钻进来的。想来颇为好笑,彼时,窗户紧闭,却有风无孔不入;此刻,窗户大开,却不见一丝风。季节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它的背后不知道潜藏着多少神秘莫测的力量。

午后的教室最为安静。窗外有聒噪的蝉鸣,头顶的风扇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孩子们坐在课桌前昏昏欲睡,老师站在讲台上,嘴巴一张一合,声音却像隔着遥远的距离,听得不甚清楚,渐渐与蝉鸣融合在一起,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忽地,一阵清凉的风从窗户刮进来,吹散了女生额前的碎发,翻乱了摊在课桌上的书本,孩子们打了个激灵,回过神来,老师的声音重新变得清晰可闻、声声入耳,同桌两个孩子相视而笑,把目光投向黑板。窗外,阳光透过枝叶繁茂的大树,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傍晚,空气浓稠,让人感觉憋闷、难受,似被湿毛巾捂住了口鼻一般,呼吸倒是可以勉强为继,只是湿热阻滞,不能畅快。

窗外的树叶突然翻动几下,继而树枝也跟着摇摆起来,这才发觉,刚才所见并非幻觉——风,确实来了。遂欣然推窗,立于窗前。一开始,风是干热的,像冬日里干枯的双手摩挲脸颊,干涩、刺剌。渐渐的,风里有了凉意,还裹挟着阵阵潮湿的气流,捎来了雨的讯息。果然,片刻之后,大雨如约而至。

大雨转瞬即逝,却又酣畅淋漓。雨过天未晴,暑气暂时消退,微风拂过竹林、树梢以及盛放的月季、芍药,夹杂着残存的雨滴扑面而来,沁凉、清爽,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少年时,曾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夏日。连日高温,寝食难安,渴望着下一场大雨,换来一晌安眠。有雨的日子终究是少数,大部分时光酷热难耐。空旷的院子里,铺满白花花的日光,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奶奶坐在床头的凳子上,安静地做着针线活,偶尔抬眼,轻声笑着说:“睡吧,心静自然凉。”

许是奶奶的话起了作用,许是午后的时光太过无聊、漫长,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梦里有被浓荫遮蔽的天井,有刚从水井里打捞上来的西瓜,有从花丛里吹来的一阵阵带着香甜气息的风。没有燥热,只有一片清凉。迷迷糊糊地翻身,睡眼朦胧中,奶奶坐在床边,对着我轻摇一把蒲扇。此后,那一缕清风一直陪伴着我,绵绵不绝。

                             

小时候,奶奶经常和我们玩猜谜语的游戏。“扫落千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那是我们第一次听到那么美的谜语,看到我们迷茫地摇头,奶奶笑眯眯地把食指放在嘴边,悄声对我们说:“听!”

此时,耳边吹过“呼呼”的风声,漫卷着树叶纷纷扬扬,天空高远湛蓝,远山清晰可见。从热闹到冷清,从繁茂到凋敝,在这顺其自然的季节转换中,秋风默默担任了强大的幕后推手,带走了许多许多东西。

在山里,秋风似乎无处不在。站在树林中,风贴着树叶吹来;走在山路上,风沿着山路紧紧跟随;踏进山涧,丝丝凉意从双脚直窜而上,仿佛有股风穿透了身体;搬一把竹子做的摇椅,躺在围着篱笆的小院里,风从四面八方而来;如果待在房间里,打开窗户,风会不请自来。等到太阳落幕,月亮慢慢爬上半空,周围各种昆虫的鸣叫热闹起来时,一阵夜风吹来,你会猛地打个寒颤,“阿嚏”一声,再说话时,已经带着浓重的鼻音了。

始终记得有一年,与朋友结伴爬山,爬到山顶,已是精疲力尽、汗流浃背。山顶有一座小寺庙,清幽雅静。走到寺庙门口,突遇一阵穿堂而过的秋风,似乎从广阔的山谷吹来,吹向寺庙空旷的庭院,又从寺庙空旷的庭院,吹向广阔的山谷。霎时,额上、背上的汗水悉数吹尽,顿觉空明澄净,仿佛禅悟了一般。

秋风该是个魔法师吧,它一来,地上的小草全都变得枯黄。“疾风知劲草”,但在气候和秋风的双重作用下,再强劲的草也瞬间被催眠,如冬眠的动物般,把力量积蓄在泥土里,等待来年再蓬勃生发。

秋风还是个严厉的老师。枝头的树叶在秋风的召唤下,不约而同地飞舞着扑向大地的怀抱。还有些树叶像倔强的孩子,紧紧地抓着树枝不肯松手,但禁不住秋风的再三催促,也渐渐放松了意志,最后一阵秋风袭来,它们就势撒开了手,在空中打几个旋儿,飘飘摇摇地落了下来。

做完这一切,天地间不免显得单调、寂寞。秋风这个暖场大师又来了,它带来了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于是有了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但同样的,它也带来了绵绵秋雨,为我们制造了一幕“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美丽画卷。雨过天晴时,还能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西北风呼啸着刮了整整一天。大风裹挟着落叶和枯草从房后遥远的荒地吹来,吹过收割后的田野、吹过干枯的树梢、吹过屋顶、吹过院子的围墙,最后在院子里打了个旋儿,消失了,只留下一些枯枝败叶堆在墙角。

冬季,北方这样的大风格外多。每逢这样的天气,我就老老实实地躲在屋子里,看书或者写作业。大风呼呼地刮着,发出一阵阵咆哮,像一个系着大披风的妖怪,在天地间东奔西突,带走一切它想带走的东西。但有爷爷奶奶在,我就不会害怕。

爷爷在摆弄他的各种农具,推车、锄头、犁耙……一年到头,庄稼里的活计全靠这些“功臣”。趁着农闲,爷爷把它们都搜罗出来,逐一检视、维修,保证来年可以继续保持充足的“战斗力”。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爷爷很认真,眼神很专注,仿佛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在观赏曾陪他一起战斗过的武器。奶奶则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打扫房间、归置东西、翻整衣柜,把不穿的衣服收起来,找出要马上穿的冬装。总之,奶奶整天都忙忙碌碌,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到了晚上,大风还未停住。乡下的厕所都在院子里,半夜起来上厕所是一件极其考验胆量的事情,尤其窗外风声呜咽,像妖怪的呐喊。“走吧,我陪你去!”爷爷披衣起身,打开屋门,陪我一起来到院子里。大风扯了一天一夜,倒把天给扯晴了,满天的星星闪烁着,如镶嵌在蓝丝绒上的宝石。

“砰”得一声,风把大门给撞开了,原来,爷爷忘了插上门闩。我吓了一跳,忙钻进爷爷怀里。爷爷的声音低沉,却充满了力量:“别怕,我去关门。”爷爷送我到屋门口,自己走向敞开的大门。没有了大门的阻隔,风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吹过院墙后,直接顺着大门咆哮而去,把墙角的枯枝败叶也一起带了出去。望着寒风中爷爷的背影,我突然有一丝莫名的不安,我担心大风把爷爷也带走,就像带走一片枯叶,向无边的荒野中奔去。

时隔多年,我重又站在曾经的老院子前,依旧是刮着大风的秋冬季节。因为常年不住人,老院子年久失修,院墙坍塌了一半,上面满是枯黄的野草。

大风裹挟着落叶和枯草从房后遥远的荒地吹来,吹过收割后的田野、吹过干枯的树梢、吹过屋顶、吹过院子的围墙,最后畅通无阻地吹向无边的荒野,带走了枯枝败叶,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只剩下空空的老院子、坍塌的围墙,以及呼啸在耳畔的长风。我本应该感到害怕,但我知道,那来自旷野的风,虽然带走了一些东西,但有些东西却会长久地留下,成为内心里坚强又温暖的支撑。

《经典美文》2024年9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