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代邮刊》:笑迎客来

(2024-07-07 11:26:12)

                     笑迎客来

                张君燕

小时候,家里来客人,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情。父母忙着洒扫庭院,我和哥哥负责擦拭桌椅板凳。干净整洁,是对客人最大的尊重。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父亲却必是要留客人吃饭的。我不解,父亲笑着说,咱家过得紧巴,别人可能更不易,留他们吃顿饭,一来是尽主人的本分,二来也算帮了人家一把。既为相帮,断不能用粗茶淡饭招待,父亲早就准备好了食材,叮嘱母亲做出几盘像样的饭菜。

家乡盛产竹子,乡亲们靠手艺制作了各种竹货。父亲脑子灵活,又踏实肯干,在镇子上开了个竹货铺,将乡亲们生产的竹货卖出去。竹货铺不大,货物多是卖给周边村镇的人,偶有外地客商采购,但数量都不多。父亲很满足,赚多少算多呀,能够维持一家人的吃用就行了。

那时候家里来的客人,主要就是父亲的顾客。由买卖结识,一来二去,成了朋友。朋友来了自然热情招待,餐桌上虽没有大鱼大肉,但普通的饭菜就足以看出父母的用心,再加上几杯从小商店里打来的二锅头,宾主相谈甚欢,皆是红光满面。母亲提前给我和哥哥留出来了一些饭菜,这些都是平日很难吃到的美味,我们吃得大快朵颐,自然也很高兴。饭毕,父亲笑容满面地把客人送到大门口,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

旧时交通不便,通讯也不发达,亲友来访一般无法预约,除了偶遇乡亲,提前捎个口信之外,大多都是不期而至。面对突然造访的亲友,家人既惊喜又有一些慌乱——没有准备,拿什么招待客人呢?父亲总是最先镇定下来,一边指挥我们给客人端茶倒水,一边去院子里巡梭,走一圈下来,心里就有了谱。

一次,外婆去我家附近的庄子上办事,顺便来我家看看。外婆看过我们之后,忙忙地就要走。父母极力挽留,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能不吃顿饭呢!不巧的是,当时家里的余钱都压在了货物上,连我们的学费都是借来的,父母手头没有一分钱。

“宰只鸡吧!”父亲说着,就把鸡窝里的一只母鸡捉出来,炖鸡汤给外婆喝。母亲有些心疼,还靠那只母鸡下蛋给我们吃呢。父亲说,母鸡以后可以再养一只,不把老人家招待好可就是子女的不孝了。那顿饭,我们一家人吃得高高兴兴。时隔多年,我还能回味出那碗鸡汤的鲜美,如同外婆脸上欣慰的笑容一样,深深镌刻在我幼时的记忆中。

因为做小买卖,父亲认识的人很多,而父亲开的竹货铺又在镇子里的交通要道上,于是很多过路人也会到我家里歇歇脚。来者就是客,父母从来都是笑脸相迎,给客人搬凳子,泡茶、倒水。不管是熟人,还是仅仅只是萍水相逢的过客,父母都一视同仁。遇到饭点,还会留他们在家里吃饭。

现在看来,吃顿饭不算啥,添双筷子而已。但在当时,缸里没米、瓶里没油的状况并不罕见。而且一顿两顿倒也算了,长期这样,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久而久之,母亲自然偶有怨言,父亲耐心解释:家有客来是好事啊,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多好,如果无人问津,才该发愁呢。后来看到顾客时常捧场,生意还算不错,母亲便也没有再反对。

长大后,读到“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这句话时,我突然想起父亲,这不就是父亲所为的写照吗?有客常来,是因为主人人缘好,而且也有招待客人的实力呀。

在如今去别人家做客成为一种打扰甚至是冒犯的时候,我无比想念童年的时光,想念那时候一家人忙碌着招待客人的情形,想念那时简单、纯粹的快乐以及人与人之间真诚、朴素的情意。

《时代邮刊》2024年6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