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不扫兴”的父母
(2024-03-17 15:49:08)
在店里吃火锅,听到邻桌一个女孩高兴地说:“妈妈,这家店的火锅真好吃呀!”我会心一笑,食材新鲜,底料也香,确实很不错。我想,女孩的妈妈应该也会认同,甚至和女孩一样开心。母女俩吃到一顿舒心的饭,大快朵颐,不失为一种乐趣。
“所以,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为钱发愁。”女孩的妈妈认真地说。听到妈妈的话,女孩闭了嘴,默默地吃着东西。我看到女孩眼里的光在一刹那间黯淡下来,欢喜的表情还在脸上,却僵成一团,不再生动。此刻,再好吃的食物在女孩看来大概也味同嚼蜡了吧。
好好的,干嘛呢?分享女儿的喜悦,与女儿一起享受美食,不好吗?非要提学习的事情干什么呢?并不是说父母不可以说学习的事情,当然可以说,而且应该说,但不是在这种场合,更不是无论子女说什么,都要趁机拐到学习的事情上说教。在孩子最高兴的时候,兜头一盆冷水泼下来,扫了孩子的兴致,破坏轻松融洽的氛围,更无法起到教育的目的。图什么呢?
老一辈的父母从苦日子里走过来,习惯了吃苦,很多时候喜欢以苦为荣,自我感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位离家比较远,一周回去一次。那时家里的条件已经好起来了,父母会特意做好吃的等我回来吃,或者干脆一家人去餐厅打牙祭。
一次在餐厅吃饭,有道菜特别合我的胃口,我一连吃了好几口,迫不及待地跟父母分享:“爸妈,你们快尝尝,这道菜太好吃了!”“妈不吃,你吃吧。只要你喜欢吃,妈就高兴。”母亲看都没看那道菜一眼。我突然感觉有点尴尬,我知道母亲是好意,可这么一说,显得很苦情,我都不好意思再去碰那道菜。
“好吃大家都吃呗,咱又不是吃不起,不够再点一盘。”父亲一边招呼母亲夹菜,一边自己也夹了一筷子,“真的好吃啊!下次再来还要点这道菜,太好吃了。”见状,母亲也尝了一口,直夸好吃。那顿饭,我们一家三口吃得其乐融融,特别开心。
有些父母信奉“苦难教育”“感恩教育”,却容易把苦难与痛苦混为一谈,给孩子们带来过度的负担和压力。朋友的孩子想要和同学一起参加夏令营,对朋友来说,参加夏令营的费用无足轻重,完全负担得起。朋友偏要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爸妈挣钱不容易,可只要你想去,我们节省一点、苦一点没关系。只是希望你别辜负了爸妈的良苦用心,要多学习知识,不要只顾着玩。”
孩子还没有出去呢,先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他能玩得高兴吗?在同学面前,他不会有压力,不会感到自卑吗?原本愉快的旅行,他能轻松自信起来吗?人们都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成年后的生活不乏艰辛和无奈,在孩子还未长大时,父母就不要人为制造苦难了,让他们尽情享受童年的福利。给孩子一个和谐、温暖,充满爱与关怀的童年,能让他的一生都快乐起来。
周末孩子睡懒觉,别去拉窗帘、搞卫生,在他还贪睡的年龄,让他多睡一会儿,又不需要拯救世界;孩子有时点个外卖,喝杯奶茶,别急着唠叨不健康,要知道,人生的许多乐趣就是从偶尔的“小放纵”中得来的;孩子想在假期和同学出去玩几天,只要确保安全,有什么大不了呢?以后上班想出去玩也没时间了……不搞苦难教育,愿意接受新事物,打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鸿沟,与孩子一起享受生活。你会发现,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真爽。
《特别关注》202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