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图讲座——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2009-03-15 21:46:59)
标签:

育儿

幼儿心理

情绪管理

分类: 幼儿教育

    暖洋洋的太阳终于一大早露面了。南图讲座——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早晨没赖床,匆匆忙忙赶到图书馆去听讲座。感觉就像多年前在校园里一样,听讲座要提前占位子,不然去晚了就进不去了。今天主讲的是东南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的马向真老师,题目是“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是讲座题目吸引了我。

    说实话,我连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都不知道,更何况是孩子的情绪呢?

    以下是整理的笔记。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讲座开始,马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过去的一个星期里你有没有过生气的时候?情绪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会生气,又为什么会开心呢?

 

一、什么是情绪?

    情绪(emotion)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情绪具有易变性、流动性和两极性。

 

二、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

    情绪是一种心情状态,不能用好坏来衡量。

    情绪要去管理而非控制。情绪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引而不发。

 

三、情绪固然有正、负面之分,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

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情绪健康的重要性:

    当拥有的能力比需要的能力大的时候,人就会感到轻松。

    当需要的能力比拥有的能力大的时候,人就是感到有压力。

    而孩子学习的能力与处理情绪的能力无必然联系。家长往往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情绪。

 

四、儿童情绪是如何发展的?

   0-6个月:所有基本情绪出现。积极情绪的表达受到鼓励并更为经常地出现。通过吮吸、回避的方式调节消极的情绪,婴儿可以对快乐、愤怒、伤心等面部表情加以区分。婴儿对圆形的物体关注时间最长,对圆形脸、胖乎乎的人更容易有亲近感。

   7-12个月:愤怒、恐惧、悲伤等消极的基本情绪更经常地出现。婴儿通过滚动、撕咬等方式远离让个人不安的情绪,对情绪进行调节。能更好地再现他人的基本情绪,社会参照出现。

   1-3岁:出现自我意识。会有意识地辨别“你”“我”。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控制刺激物的方式调节情绪。幼儿开始谈论、掩饰情绪,同情反应开始出现。

  3-6岁:有意识地调节情绪。从躯体动作中识别情绪。调节情绪的策略不断细化。

  6-12岁:表达规则进一步调整。

 

五、孩子情绪不稳的的原因

1.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可能模仿父母性格中的弱点、说话的方式。

2.三独时代:父母、老师、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优点:独立。

  缺点:孤僻、影响合作。

3.中国式丁克家庭:只生不养。中国式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弊大于利。

4.隔代抚养:老年人带孩子话多或者语言少,保护多,孩子太乖了,不吵、不闹。

  孩子跌倒了,四种处理方式与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

  1)成年人急忙赶过去把跌倒的孩子抱起来。——孩子以后会总等待别人的帮助,寻找依赖感。

  2)成年人急忙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然后敲敲地,说地不好。——孩子以后学会了抱怨。

  3)成年人看着孩子自己爬起来,然后问问孩子疼不疼。——孩子学会自立,遇到挫折会寻求有效帮助,如果没有有效帮助也会乐观对待。

  4)成年人熟视无睹。——孩子学会了自立。遇到逆境不去寻求帮助,保持冷漠。

5.养育方式:

  顺产:天生经过了挤压,皮肤触角灵敏。

  剖腹产:缺乏触觉。多动症的幼儿以剖腹产方式出生的多。

  母乳喂养:有温暖的怀抱,有安全感。

  非母乳喂养:奶瓶喂养的孩子,会有被催促感,会着急。

6.生活压力事件:

  心理学家Reen认为情绪虐待对儿童的伤害最大。

  情绪虐待包括身体虐待、性虐待和被忽视。

  Johnson认为导致儿童心理困扰的因素有三大类:牺牲、丧失、家庭病症。

  其他:断奶、转学、搬家。

  儿童在压力下会产生情绪困扰。若未获得协助,将导致不良适应行为。

 

 成人不知道自己在与儿童互动时,即在对儿童进行情绪虐待。成人下列行为均是对儿童的情绪虐待:抽回爱、说坏话、忽视、恐吓、诱惑、压制、讥讽、欺骗、轻视、羞辱、粗暴、拒绝、情绪的否定、侮辱、不关怀等。

  儿童的不安全、焦虑为成人后的神经症孕育了丰富的土壤。

 

六、怎样及早发现孩子的情绪和别人不同?

    很多儿童的行为看起来是正常的,其实内心是痛苦的。

    儿童在情绪困扰后的行为表现,不同年龄断有不同的特质。

   1.学前儿童:粘人、不说话、哭、行为退化

          不愉快的事情会和行为连在一起,这种刺激被强化,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征。

          如,某个小女孩不喜欢是葱姜馅的东西,一定是之前在吃葱姜馅的时候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有关于幼儿恐惧情绪形成的实验。

       某个偶然情节刺激被强化,同时形成的情绪会被泛化,即对所有类似的东西都有恐惧情绪。

   2.学龄前儿童:不说话。

   3.学龄后期儿童及青少年:发脾气、孤立、退学、酗酒、自杀、报复。

     例:某儿童自小家庭条件好,会说外语、弹钢琴、画画。

        一天在学校阳台上说想跳楼。

        老师:这么高的楼,跳下去会摔死。

        生:我就是要摔死。

        老师:你死了,爸爸妈妈会难过的。

        生:我就是要他们难过。

        ......

   再如:幼儿的疾病获得利益——小孩喜欢生病,因为生病会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应该不忽视幼儿的感受,训练健康的情绪。

   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学习能力是可以被获取的。情商却不易培养。

七、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非常重要。

   1. 谨防情绪的“踢狗效应”。

     踢狗效应——一个人因为自身压力管理不善,任由负面情绪蔓延儿转嫁到其他无关的人身上的一种行为模式。例:父亲——母亲——儿子——玩具。

    烦恼树的故事:父亲回家之前对着门口的大树说烦恼的事情,把烦恼关在门外,把快乐带进家门。

   2.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务。

   3.在想法上改变,以合理、宽容的想法看待孩子的行为,以尊重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是第一步。

     同时,针对自己本身的问题(婚姻、经济),要缓解负面的情绪,放松肌肉、做深呼吸。

     父母是一种职业,有意识地训练父母职业意识和行为。

  八、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1.让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

      快乐、悲伤、嫉妒、怒气、害怕、难过、想念

      斯贝曼的书《我想念你——我的感觉》。

   2.有目的地帮助孩子宣泄情绪

      允许孩子表达情绪,鼓励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言语倾诉、注意力转移:满足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要。

       运动方式:剧烈运动,发泄内心的消极情绪。轻缓运动,控制孩子的情绪冲动。

       训练触觉:玩土、水。

       小孩子的爱抚训练。

       袋鼠跳等亲子游戏。

    3.教会孩子调控自己的情绪

      为孩子设规范。

      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和游戏的机会与条件。

      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式。如:钉钉子和拔钉子。

    4.让孩子学会感恩和回报

      学会关心父母、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做事。

     让孩子了解家中发生的事情并介入家庭事务之中。

    5.学会处理负性情绪。

      负面情绪有正面意义需要挖掘。从负面中寻找积极的意义。

       如:愤怒,给人以力量去改变自己;焦虑,让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