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青岛让我们当起双桨学习雷锋好榜样蜗牛与黄鹂鸟儿歌 |
汇报一下:昨天本人无征兆的突然回青岛,原本上午就上完了课,直到下午还在宿舍睡觉休息,虽然想着要回青岛,但是想自己有点小咳嗽,回青岛别传染了孩子还是自生自灭的比较好,可是到了下午六点,我突然想回去了,打车去火车站,路上好堵车,和一个小两口一起叫停了车,可是男的很温柔地对我说要赶时间,无情的拒绝了我先走,幸好出租车老弟让我上车和他一起拼车,六点五十到火车站,冲进去,正好赶上动车7点开车,9点20到青岛,在海边等公交40分钟,十点坐上车,十点四十到达家楼下,抬头望上去,家里的灯还在温馨的亮着,于是轻轻打开房门,跟老婆轻声地说:睡吧。于是轻轻的把卧室门关上,去卫生间洗澡,等到我睡下的时候都十二点了。
这一晚真是好梦呀,早上醒来已经六点半了,赶紧起床给老婆做早饭,早上知道她吃得不多,于是下了一口面条,加了一小颗娃娃菜,面条上放上了两大块炖得稀烂的牛肉,看着老婆热乎乎的吃下去,我也放心了,呵呵。
所以说这生活呀就是战斗,你看北京离我那么近,回趟长春也就是8个小时了,可是我还是固执的、言不由衷的每周四下课就往家里跑去,昨天瑶瑶爸爸知道我不回青岛说摸已经习惯了每周四下课回青岛,今天怎么很例外呀?我也在想的确我今天的确很特殊,没回青岛,哪曾想我内心潜在的情感突然激发,使得我突然之间蹦回了青岛,看似不简单的路程,奔波的路程在我眼里就跟玩一样,所以说我已经习惯了,习惯了是很可怕的事情。
再来说说女儿吧,这几天我有时候就在想,为啥女儿在幼儿园里学的歌曲都是我们以前唱过的歌曲呢?真是奇怪了,难道这个属于她的时代就真的没有属于她们时代特征的歌曲吗?
上小小班的时候,苗苗回到家里总是喜欢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有点百思不解,为什么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歌曲,那些儿歌还在被我们的孩子传唱呢?不过事实就是如此,苗苗喜欢我们70年代的歌曲,比我们大的或者岁数小的老师们也喜欢我们那个年代的儿歌,。然后去教给孩子。
2岁的时候她就喜欢听我给她放的《蜗牛与黄鹂鸟》,我知道是清新欢快的音乐感染了她,音乐无国界,音乐也无年代划分,直到上一周我用U盘给她录制了几十遍蜗牛与黄鹂鸟,于是苗苗总是不断的在跟着唱,非常的欢快,除此之外她还喜欢唱《让我们当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等等那个曾经属于我们时代的歌曲。
看来的确如此,这个新世纪的新生代们已经没有了属于自己时代的儿歌,但是有一首儿歌我一听到声音就想吐,那就是你们都知道的《喜羊羊》,越是弱智的东西越是大行其道,上周回家那个娃娃一听到这首歌就兴奋的在我家地板上使劲地跳呀蹦呀的,兴奋得满脸通红,把我吓得够呛,因为我怕楼下的老太太上门来打架呀,我就不明白了,怎么这首歌一响起来,怎么孩子们就跟打了鸡血一样那么兴奋呢?
从儿歌的现象就能分析出来,我们的孩子正处于没有文化、没有独特社会特征的时代,一个处于没有儿歌记忆的年代,是不是也是残缺的童年呢?为什么我们70年代会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儿歌和台湾校园歌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