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理解“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2022-04-22 15:10:31)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是六祖在《坛经》般若品中提出的佛学命题。我个人观点,可从分数原理、全息理论和佛学色空关系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佛学命题:
       1.从分数原理看。百分之百等于一,一等于百分之百。“百分之百”是全部的、所有的,即是“一切”,所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数学原理,实际是对宇宙万物所蕴含的客观规律的抽象。                        
       2.从全息理论看。全息理论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着宇宙整体的信息,与宇宙全息对应。如一张全息人像照片,不管你把它撕成多少小的碎片,我们仍能从每块小碎片中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亦即部分所含信息与整体所含信息完全相同。完整的全息像片是整体,整体是一切,撕成的小碎片,是部分,部分是一,所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3.从色空关系看。形态变化万千、生灭不止的世间万物即“色”,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空”。“色”是一切,“空”是一,所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为了更加形象地说明“色”与“空”的这种关系,我们就拿物质与原子的关系来打个比喻。我们知道,形态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本质,物质是原子的现象,一切物质都是原子,原子是一切物质,所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确切说,“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实际就是对《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另一种表述,我认为这应该是六祖提出这一佛学命题的本意。
       我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因为在我国,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分数了,但六祖家境贫寒,他从小就以砍柴为生,没上过学,不识字,不可能学习过分数,并根据分数原理提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这一佛学命题。
       此外,全息理论是由诺贝尔得主G·霍夫特于1993年才正式提出来的,而六祖是一个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人,怎么可能根据全息理论提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这一佛学命题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