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吗?《吵架的艺术》后续(13)
(2014-08-18 06:58:16)
标签:
育儿 |
分类: 女人和小孩--团子手记 |
大部分的育儿文章,都在谆谆告诫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云云。这种大道理,我们都知道,其实,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因为,是人就会有情绪。
我们有很多自以为是的错觉,其中的一个错觉,就是我们往往以为,只要我们不说出来,别人就不会知道。我们还以为,如果我们把情绪压抑下去,要面对的状况就结束了。其实这仅仅只是开始。语言只是成人的表达方式,而且是最笨拙的表达方式。我们压抑下去的情绪,最终都会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比如冷暴力,做梦,说溜嘴,再严重一些的就是神经症行为。
所以,要求自己成为圣人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现实,我们至少可以做一个有勇气承担责任和后果的成年人。
我记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团子很小的时候,可能一岁左右吧。她大哭,不肯睡觉。到后来,我不理她,一直让她一个人哭了一个多小时。转天早上,她坐在自己的餐椅上吃早饭。一瞬间,我看着她的眼睛——那是多么无神的眼睛啊!而她的整个人,也是缺乏活力的,完全像是一棵脱水的,蔫坏的白菜一样。
打那以后,再也没有过让她一个人哭这么久,而不去哄她的事情。
先从孩子的例子说起,是因为我们最容易共情和理解自己的孩子。也许我们对自己的伴侣,父母还存有怨恨,但是我们都懂得,孩子是最无辜的。所以,请你先回忆,当你不理会孩子的时候,孩子是怎么样的?
所有没有得到回应的心灵,都会渐渐的枯萎。
孩子发脾气,哭泣,吵闹,是带领我们认识自己,特别是自己负面情绪的过程。
现在,团子快4岁了。形成的“吵架”原则是,如果吵架了。她要求我说对不起,我说了,她就会说。说对不起,我会就事论事,告诉她,对不起,妈妈让你哭了。
说回到大人吵架。
其实大部分吵架的原因,都是我们对对方心存期待。
这种期待,基本上是我们自己的执念,是自私的。说一个有点好笑的例子。有一次晚上,我去接团子回家,已经很饿了,结果回到家,团子爸还没做饭。我很生气。按照以前,我就会自己一个人躲到房间里,然后生闷气。这次,我气鼓鼓地开始炒菜做饭。炒着菜,我忽然就心平气和了。按照我生气的逻辑,我接了孩子,对方就应该做饭。那之前许多年,我闲待着却还是让对方做饭,这不是更过分吗?
每当这种时候,就不禁想起《看见台湾》里面的台词“当我们不愿意承受的时候,环境就默默的替我们承受了很多。”
当我们不愿意承受的时候,我们就让孩子,伴侣,亲人承受了很多。
最近还有两次很好玩的吵架,发生在我和团子爸之间。
第一次,我们聊天,我说了什么,团子爸不高兴了。然后,其实我是觉得莫名其妙的,我没那个意思啊!我委屈啊!但是,当团子爸问我的时候,我强忍着不服气,嘴巴上还是说:“既然你有这种感受,那肯定是我错了。”说着说着,我也忽然就心平气和了,也接受了我自己的说法。如果对方有不高兴的感受,那肯定是我的话错了。
第二次,正好反了过来。团子爸的话让我觉得不舒服,让我觉得他居高临下。说着说着,团子爸也很诚恳的道歉了:“我没这个意思,但是如果你觉得有,那是我错了。”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是避免不了的。那么,要做的是,善后工作。告诉孩子,爸妈吵架,是爸妈意见有分歧,这不是你的错,跟你没关系。另外,如果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了,最好也要当着孩子的面道歉。给孩子正面的示范: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有勇气面对,有勇气道歉。
最后,要说一点,这里提到的处理方式,是如果你是一个强势的人,是一个相对自我的人,可以这样去反思。如果你本来就是温柔型的,那么要反思的反而是如何坚持自己的界限,如何去表达自我,让对方意识到他或她伤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