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这个题目似乎有点大。越来越不想说大道理的我,今天要写这么大的一个题目,实在是因为心里充满这个说的欲望很久了。如果说,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经过自己的选择,都是带着自己的任务来的,那么我们的孩子为何选择中国为何选择在这个时代来到这里,他们的任务又是什么,而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话说我们这样的70后,在我们被灌输“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内在图景中是否能想到目前这样的现代化?而当现代化实现的时候,我们又为此而失去了什么?为何现在的小孩越来越难带,为何现在的人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追求孩子智能发展的还是追求心理发展的,家长们都很难让自己坦然镇静,很容易被外面的风吹草动吓到了自己的内心。当教育被染上了铜钱的颜色,当医生被戴上了销售的帽子的时代,你还相信善良、真诚、无私和奉献吗?你在生活中有关爱过邻居吗?你有出门时对他人微笑吗?你有随手把地上的垃圾捡起的勇气吗?你有面对不公平待遇一笑了之的宽容吗?你有对家人每日劳作的感恩吗?
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的内心似乎都被加入了不少的愤恨,阶层之间的不信任越来越多,农民不相信城里人,患者不相信医生,家长不相信老师,被问路的人不相信问路的人。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的孩子被赤裸裸的暴露在不安的环境中。每天的新闻除了开会之外,就是倒塌、奸淫、欺骗等等,在这样的负面信息中,成人变得焦躁和无奈,恐惧不安的野草日益增长,愤怒情绪如同火苗,一不小心就会窜到孩子身上熊熊燃烧。而我们努力在这个环境中给孩子们讲着大树爷爷的智慧,讲着秋季精灵的忙碌,讲着四季更替的美丽,只为在6岁前这个最为重要的时刻,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善意和美好的种子。
在这个时代里,孩子的童年常常被提早结束。我们对竞争的意识从没如此强烈过,我们期待孩子不是在学科上优先于他人就是在人际交往上优先于他人。看几米的漫画看到这样一句“大人希望自己孩子的脑袋里开出智慧的花朵,而别人孩子的脑袋里最好长出一堆杂草”。如果真的如此,那所有孩子的脑袋里先没长东西,心里就先长出了苦果。童年并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那个身材小小,行动好笑的人就享受着他的童年。童年是人类和精神世界相连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他浑身充满美好和善意。当我坐在院子里,看着大孩子牵着小孩子的手慢慢散步,当我看着3岁的孩子疯狂追着大孩子奔跑,而大孩子会善意的停下来等他,当我看着几个孩子头顶着头卖力挖沙的时候,我觉得我也在一个美丽的精神世界中。可更多的却会听到一些成人世界的语言进入他们的童年:“如果你不听我的话,我就不理你了”一个孩子用这样的话威胁另一个孩子,两个孩子都浑身僵硬;“你个大笨蛋,我才是第一名的”一个孩子因为跑步没先到而痛苦的说;“这是地毯,才不是大海呢,我也不是小鱼”一个孩子对一群正装扮小鱼玩疯的孩子说。我们急于把孩子带入我们的世界,而我们又没有能力把我们的世界建造的美好而幸福。做为教育者,我们拥抱这些孩子,我们带着他们去做木工,带着他们去做点心,带着他们彼此拥抱,可我们有时也会觉得无助和无奈,这些改变都是缓慢而深层的,孩子一年年的长大,时间不等人啊!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早早切断了和精神世界的连接,我们只相信我们的大脑。妈妈不会做饭,爸爸不会做木工,我们展示给孩子看的只有我们脑袋里的虚幻。妈妈谈美容,爸爸谈电子游戏,孩子你最好快快长大,不要让我们太费心。我依然记得我小时候,爸爸亲手为我制作一个易拉罐的小灯,那个灯早已忘了在哪里,可那个场景,那个无所不能的爸爸形象却深深印在我的心里,直到突然一天蓦然回首中看到爸爸老去的背影,我才意识到是该轮到我们来扮演这样的角色去滋养我们的孩子了。我们的孩子一出门,看到的成人世界都是低着头,用手指划着手机屏幕的,看到的成人世界都是彼此没有微笑互相防范的,看到的成人世界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物的,哪里有美感哪里有真情?于是在孩子的世界,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不会沟通的孩子,所有的出发点都是自己,也看到越来越多身上没有温暖气场没有爱的能量的孩子,眼神中都是对人的怀疑和防备。那清纯的笑容,那憨憨的表情,那好奇的目光才是童年啊!我们一起唱歌,我们一起画画,我们一起远足,我们一起游戏,我们更在一起成长,老师们每天讨论自己身上的不足点,探讨我们能做什么更多的环境建设给孩子们,我们不仅仅拥有大脑,我们还有情感,我们还有灵巧的双手和坚定的行动力,这些是和谐这些是合一。
佛法讲因果,现在的一切都是果,那个因在更早以前。这个时代会有这些,或许可以追溯到那个动荡的年代,那个人心极度黑暗的年代,或许可以更往前追溯到更早的文化变革,再往前可以追溯到唐宋时代。可是,那有什么意义呢?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一切也是个因,他决定着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所处的那个时代将是怎么样的。所有的抱怨和仇恨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现在是否愿意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点滴做起,看着孩子们清纯的眼神,你是否愿意不仅仅为了你的这一个孩子,而是为了他以后生存的那个群体,那些和他一样年纪一样生活在他时代的孩子们,改变自己成长自己呢?我们的孩子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到这里,恰恰是来唤醒我们内在早已沉睡的意志力,唤醒我们不再夸夸其谈而是真正投入。这个时代对教育的挑战,恰恰是对我们自己的挑战,恰恰是一个新时代的起点,恰恰是改变的开始,你我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