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跟孩子沟通的艺术 ( 郭骅 )
(2011-04-11 08:58:07)
标签:
转载 |
在包子的邀请和鼓励下,要去亦庄格林公益童书馆做个讲座,整理了一个提纲,先发一部分,剩下的随后再发。
一、要认识语言的力量
理解了这一点,父母通常才会有所触动。
父母说的话,就是孩子内心世界的雕刻刀。父母要警惕自己语言的杀伤力。我们的语言来自我们的内心世界。
二、父母的问题
很多父母说我就是管不住嘴,不是嘴的问题,是内心的问题。除了跟孩子重新成长别无选择。我们必须了解自己。为什么容易焦虑?为什么总为小事发怒?为什么容易讨好人?为什么喜欢说教?
三、了解孩子
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用精神分析的语言描述如下:
口欲期:0—1岁
1、口腔是婴儿满足快乐以及进行交流的最重要的身体部位
2、内驱力投注的对象主要是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客体关系处在共生关系阶段
3、通过母亲的精心养育,婴儿获得基本的安全感,反之则导致基本焦虑;
4、由于婴儿并不总是能够得到即刻满足,常常必须等待,获得延迟满足,自我就逐渐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共生关系也就逐渐向二元关系过渡。
肛欲期:2---3岁
1、随着直肠括约肌的发达和排便训练,孩子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大小便,伴随着还有简单句的使用,骨骼、运动肌的自主活动增加,对外界的接触增多。
2、内驱力投注的对象是主要是母亲、保姆等,客体关系由二元向三重关系过渡,在观察环境、探索环境中,孩子寻找过渡性客体;
3、心理发育上出现早期逆反,通过控制排便表达自己对环境的积极服从或不肯屈服,孩子开始感到大便是行使自己权力的一个工具,伴随的还有一些破坏性行为的出现。
4、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使孩子的超我开始发展。
1、快感区转向性器官,孩子明确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开始性别角色认同;
2、内驱力投注的对象开始分化,出现恋母或恋父现象,客体关系呈三角形
3、自我力量进一步增强,超我也进一步发展,压抑机制开始发生作用;
4、求知本能、探索本能开始表现出来。
2--5岁是父爱介入的最好时期,父亲的功能是把热恋中的母子分开,以促进孩子的成长与独立能力,并形成平衡的家庭情感。
潜伏期:6—10岁
运动系统的发达和智力的发育,使孩子的内驱力逐渐转向外界,对动物、自然界、运动的好奇大大增加。学龄期的到来使孩子开始阅读、书写和计算。客体关系的发展也出现变化,父母的形象更多地被米老鼠等替代。
具体表现在:
社会道德感开始发展,超我进一步发展,孩子对事、物、人的认识通过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和评价而逐渐内化,形成自己的初步人生观,对未来充满幻想。
青春期:10—20岁
指个体达到了生物性成熟,并开始心理社会性发展。
1、躯体发育趋向成熟,性特征出现,月经或遗精,性功能
2、建立家庭以外的亲密客体关系,与家庭内的原始客体开始了心理社会性分离
3、性别的确定及个性形成过程
4、认知功能继续发展
5、与文化和社会价值观进行同化以及适应。
对青春期的孩子,家庭的规则和教育要具有弹性,父母的情感要变得相对紧密,保持与孩子的界线并留出感情空间,以培养他的社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