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为什么会事与愿违?(郭骅)
(2011-04-15 10:12:23)
标签:
转载 |
最近碰到几个孩子要中考的家长朋友,都是担心孩子考不好,因为孩子都不太喜欢学习,短时间内无法提高成绩。这个事情背后的心理成因其实并不复杂,但家长要做好并不容易,这意味着家长要承受焦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抵御教育的变态。太难了,社会的洪流都要裹挟你,奥数的洪流,英语的洪流……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学习,但他们的做法却往往事与愿违。越是督促、提醒、批评,孩子越是不喜欢学习,这方面的事例太多了。怎么做呢?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学习,你可以学着用强化的办法。
总肯定孩子,看到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和夸奖,孩子就会得到足够的内心满足,会无意识地,慢慢地喜欢上学习(每个孩子都是要寻求心理满足的,每个大人也是这样)。自然,他的学习就会慢慢好起来。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差学生,也可以用强化的办法做到。你关注孩子的每个缺点,总是提醒他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后你去示范、矫正……给他讲道理,不厌其烦地讲……慢慢地,他就会准确地滑向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厌学
因为他在学习上总是得不到及时的奖励,总是得到不愉快的批评,这是个痛苦经验慢慢积累的过程,自然地,他就要逃避痛苦,讨厌学习。这当然成不了好学生。看看,正是家长的批评把一些小问题搞成了大问题。
让我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学会不压制孩子的创造性吧!如何做到?
第一是关注,对孩子的一切新行为都感兴趣,不管他行为的意义是否符合大人的世界观,我们对孩子的了解,对人类心灵的了解,从来都是有限的,对不了解的东西保持高度敬畏,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宝藏,学着每天在他身上发现美好的东西。这种关注就是一种强化,孩子会不断地为你呈现新行为、新思想。
第二是认同与分享,让孩子觉得,他对世界的一切探索都会让父母接纳,哪怕这种探索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父母总是对探索本身很赞同,并参与孩子的探索,鼓励孩子享受探索的快乐和痛苦,体验成功,承担失败。不要因为害怕孩子会失败,就过多地去帮助他、替代他。小时候过多的成功会让孩子觉得失败是最可怕的事,长大后不能面对困难情境。
第三是恰当的评价。告诉孩子有些事情需要等大一些的时候再做,有些事情,在孩子失败后再告诉他正确的方法,让他有机会从失败中获得经验。有些时候,要为他提供一些选择,选择如何才是更有效率、更便利和不影响他人的方法。在评价时,要注意先肯定,再否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说“不!”让他知道自由是在一定规则之下的自由,它既符合规则,但又不完全受限于规则,它可以让刻板的规则变得生动,甚至创造规则。只要注意这三个要素,孩子会越来越对创造性感兴趣,孩子的天赋才能会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