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2024-05-29 07:58:23)
标签:

走遍中国

无锡

鼋头渚

钱钟书故居

《圣经》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2012年11月6日   礼拜二   

跟在扬州一样,昨天入住青旅时,前台提醒说有售‘鼋头渚’的优惠门票,就又随手买了一套门票85元 + 渡船费5元 + 观光车费15元,共计105元。付95元即可,优惠了10元。

早餐后,先乘车至蠡园,后转乘K1路车坐三站至终点站,下车就是鼋头渚的充山正门了。入园时,正好碰到有旅行团同行,就混在团里蹭听了一段随团导游的讲解。人家是这么说的……
有道是,曾经大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疏洪流入海,因而辟得万顷渔耕富地,福泽华夏千秋。这三江五湖之‘五湖’所属,世人一直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是共识,就是这‘太湖’必在其中。而无锡于太湖之畔,自古为鱼米之乡;又曾因运河之兴盛,热闹了千余年;且无论天下如何动荡,都不会轻易殃及于此,可见这里果然是一处富地、福地了。

太湖,自地图上乍看,形状好比一只掌心朝上的左手:小拇指,在苏州吴江区的苏州湾;无名指,在苏州吴中区的东山镇和金庭镇之间;中指,被省道S19和S9的环围;大拇指,在周铁镇与灵山之间;食指,在灵山与吴堂门之间……如此,实在就像是一个二二的剪刀手了。
而这个剪刀手的食指指尖处、就是经常会被菜刀切到的那个地方,就是大家此刻所在的鼋头渚了。这里属于是太湖西北岸,是无锡市的西南方。

这里早先什么样不清楚。于此刻大家所见相关的是,上世纪初的时候,突然开始有人在这附近购地置产,营造起了私家别院,于是引得无锡的有钱人们纷纷效仿而后在极短的时间里,各等的园林别墅就在这里星罗棋布了。却不想只几十年后便江山易主,一切被收归了国有。而后经过修葺、合并,就成了今天的鼋头渚景区。
鼋头渚三面临水,这也正就是‘渚’字的意思:水中的小块陆地。鼋头渚之‘鼋’为神兽,据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呈龙头鳖身凤爪鹰尾,善负重。所以,鼋头渚,该就像是一根伸颈入湖中的昂首鼋头了。

解说至此,都一切正常。然后导游突然给加了这么一句:鼋说白了就是龟,只是你说那个啥头不好听……所以才只好说‘鼋头’喽。(游园过程中,至少有听到三个导游这么说)(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显然是来的时节不对,业已深秋,景区里处处显得绿颓红败,没了生机;今天的天气也不对,晴天白日,空气中尘霾若雾,全不见清明。鼋头渚说到底就是个公园,若没有绿树繁花加持,敢挺胸脯的东西真就不见得多。于是,就怀念起了几天前,在扬州瘦西湖所见‘烟雨楼台醉江南’的情形【见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扬州--瘦西湖】。然后,就尝试脑补把那意境套在此时此地,却是死活不能……于是心就开始有些在往下沉了。

门票里渡船的部分,内容指的是乘船往返湖中的一个所谓‘太湖仙岛’。不知道‘仙岛’长什么样,就也随众一起自渡口登了船。
‘仙岛’很近,十分钟就到了。登岸处有一座名为‘会仙桥’的廊桥,百分百有理由相信,其设计借鉴了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只是这座桥建造的过于单薄了,显得没什么诚意。
岛不大,高处有一座道观,略过。岛上南向的一侧,有一尊老子的巨型坐像,周围又塑刻着一众佛像作伴,很有些道场的意思;而岛上的另一侧,则有个给游客提供简单餐饮的地方。该是因为淡季的缘故吧,那本就不多的几个小吃摊档,多都还没有开始营业;而开始营业了的两家恰相邻着,却见两掌柜正头碰头地坐着,在一起吃罐装的八宝粥……(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草草一游‘仙岛’,全不见有亮眼处,似就被搞塌了心情。于是之后鼋头渚,再往各处去,终就再没提起劲儿来。(当天的日记里有这样写道:残塘败景,绿已旧;湖光乱目,尘拂秋)
显然是花了钱没能回本儿……有些不甘心,于是之后再转悠就硬找角度拍了些片片,想以此来安慰自己。却也不成功,因为因果全明了。后来是走进了澄澜堂,见有茶座,就讨了杯碧螺春来闲坐。该是转了一大圈走累了,也或者是这杯秋茶真的还行,于是那么坐着歇着,感觉才得了安慰。
然后,就开始做起了自我检讨:到底是来的时节不对,这怨不得谁的;太湖美,应该是不会错的,不然人家唱它干嘛?感觉到的一切不对,或者是个审美角度的问题;或者是期望与现实总会要有的一点偏差等等总之是人犯不上糊弄我。纵使真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人家日后也是会改进的嘛。——很会检讨是不是?(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离开鼋头渚返回市区后,先随便找地方糊弄了午饭。然后就乘87路公交,去了位于健康路新街巷的‘钱钟书故居’。到站下车,往新街巷去的路上,恰看到有个身着邮政制服的邮递员,正骑着一辆邮政绿的专门电单车在派件。不确定是自己一直没注意,还是真就已经不多了,反正是感觉已经好久没见过这么正式的邮政派送了。
邮递员骑车先拐进的巷子,跟到巷口时,正好看到他在‘故居’门口刹车。后见他仍坐在车上,转身从后座的邮包里找出个邮件来,并开始在上面(应该是回执)写着什么……以为他会冲里面喊一声,让人出来拿件。正好走到了附近,就站住等着了,想看一下钱家出来……

——当然不会有!但情境如此,想万一有个人出来应景呢……于是突然就想到曾有告诉说,伦敦真的有个福尔摩斯的‘故居’。你上去敲门,来开门的一定就是那位穿戴整齐、端着烟斗的福尔摩斯‘本人’。
‘本人’会将你迎进屋,然后自我介绍说:我叫福尔摩斯,这里是我家,我是个私家侦探;但我已经一百多岁了,脑子不够用了,所以就不再办案了,因此您要是真有事,得赶紧去别处……我的助手华生医生出去买肉夹馍了,可能得好半天才能回来,所以此刻家里就只有我一个人。如果你愿意付六英镑的话,我倒是可以带你在各房间随便转转……
所以,就也指望‘故居’里可以疾步走出个,着长衫、戴大框眼镜的‘先生’来,谦和地笑问邮递员:是有钱钟书的挂号信吗?(而实际情形却是,之后邮递员就下车进门去了)(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做为一个文保单位,故居的门面还是很顺眼的。院墙为石座、白墙、黑脊瓦;院门为高大的六扇排门;门两侧的墩柱上嵌着一副砖雕的对联:文采传希白;雄风劲射潮。(上联:北宋初年有大文豪,姓钱,名易,字‘希白’,其文才让苏轼都仰慕,为钱家牛人一枚!下联:五代时,有吴越王钱镠,于钱塘江‘射潮’的故事……雄风赳赳,为仁为善,令人颂赞。为钱家牛人又一枚!上下联用两位杰出的先辈提醒钱家后人,要努力文武双全,要努力广行仁义)

进大门,玄关处嵌着一幅漆画,画中并无其它,就单单一株槐树。据说槐树辟邪,又寓文吉、祥瑞、以及生生不息。画中题辞曰: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蛙鸣自一天。——没有这样恬淡的心境,是不可能踏实作学问的。漆画前立有一尊先生的半身塑像,先生戴着他的大框眼镜,嘴角带笑,如常的和蔼、腼腆。

往里就是故居的正宅了……据说这方宅院是先生的祖父和叔父先后筹建的,曾为三进院,占地约两亩半。但后因种种原因就没那么大了……此刻好像部分还有人在住着,不完全开放,于是能参观的部分就很有限了。整体感觉是,两进院落都不很大,两进正面房同为阔七开间;同为中天井,又天井两侧各有很小的厢房一间;东侧另有背弄,厨房、柴杂房就都在其中了。(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据说先生的大伯无嗣,于是由祖父做主,就将先生自小过继给了大伯(家族里的大家是同住在一起的,因此所谓过继实际上就是个名分)。大伯夫妇极疼爱先生,甚至有些娇纵,所以先生的童年应该算是极快乐的。
而不好运是,到先生十一、二岁时,大伯早逝。于是先生就落回到了因他学业总不长进,而早就看他不顺眼的父亲手里。据说那时的先生读书还没太开窍,因此常会受到父亲的责罚,说是直到十六岁了还在挨打(也真是佩服他的忍功,都这么大了还不赶紧离家出走)

可能也许大概……之后的某次挨打终于被打对了地方,于是先生的脑袋一下就开窍了。之后,其学业的进步更可谓一日千里,从此步入通途,——至入清华、至留学英法、至育教天下、至终成巨匠……(但也得承认,先生是赶上了一个真正千载难逢的好时代,碰到了一众宏儒硕学、德才兼备、且负有使命感的育才大师,所以就才会以数学只15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所谓奇人必有异举,传说先生一直不辩左右,一直不能顺利的拿筷子,至60岁上刚才学会划火柴……这个状态怕是难以生活自理的。于是,就又所谓奇人有奇缘,让他遇上了那样的杨绛先生。纤纤的杨先生终是藏了自己的才华,  而甘愿默默去弥补先生生活中那万般的不灵光。这样的相知相伴堪为传奇了吧……

国内作家里最喜欢的两个人,即沈从文和钱钟书。沈先生的文字如清流,干净而真诚,稍再进一步,该就能冒仙气儿了;而钱先生的文字,语句平易,用词极简,读着让人感觉舒适。这看似无奇,实则其间满是新意、重意,绝对是只有那些确能让文字服帖的人,才能如此游刃。不知道他们这样的人对文字会是怎样的态度,敬畏吗?轻蔑吗?也或者,他们单就是上天为给一个时代留下的几点注笔。(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智慧人家中积蓄宝物膏油;愚昧人却随得来,随吞下。追求公义仁慈的,就寻得生命、公义和尊荣。
                                              ——《箴言21:20-21》

 将恩典给予任何人,不同是,有智慧的人懂得积蓄;愚昧的人却只会不加节制地挥霍。同样的道理,有智慧的人,以追求 神所喜悦的公义、仁慈为积蓄,终必会寻得 神所应许的生命、公义和尊荣。有节制,不放纵,追求真理,积蓄良善,这些才是有智慧的人所当行的。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鼋头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