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荣巷

标签:
走遍中国无锡荣巷暗室不欺《圣经》 |



2012年11月7日
礼拜三
晴
早餐时点了一份小笼包、一小碗馄饨和一只玉兰饼。所谓玉兰饼也就是糯米糍粑,是南方各地到处都有的一种点心。作法并不很难:先将糯米粉用热水糅和后做成饼胚;后包入豆沙、花生碎或芝麻末等等的馅料;然后蒸熟或煎熟即可。
无锡的玉兰饼是煎熟的,表面呈金黄色,很有卖相。不然怎么会想到吃它,广州有各种各样的糍粑,但多是蒸熟的,要是没人给送一年也想不到买来吃一次。但这里要说的不是这个……
点餐的时候,跟人说的是:要一份小笼‘包’……但人向厨房那边却喊的是:这边一个小笼‘馒头’……而端上来的却是小笼包(灌汤包那种非发面皮的)。然后一下就想到了,‘馒头’应该是‘包子’的原名。传说是三国时,武侯(诸葛亮)以面裹肉为人首祭泸水(怒江一带),谓之‘蛮头’……后被讹传为‘馒头’。也就是说,吴、越地区的人以古称‘馒头’称呼包子,已经称呼近2000年了。







今天打算去‘荣巷’。‘荣巷’是一条位于无锡滨湖区内的老街,恰所也距离住的青旅并不很远。去荣巷,一是因为在无锡没什么别的安排了;二是因为很多年前,偶尔听到过关于荣家的一些事,而这么许多年又莫名其妙的一直没忘……
荣巷,是曾经的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及其家族生活、发祥的故地。荣氏家族是财团式的大家族,是曾经吴越地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军力量之一,其家族在国际商贸界都享有着相当的声誉。新中国成立后,以荣毅仁为代表的荣氏家族,不但率先将族内企业全数无偿的上交了政府;还纷纷积极从政,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出资出力、倾情奉献,因而得到了各界广泛赞誉。







荣氏家族该老早就是旺族了,其族人于惠山以南、太湖以北,分居着上、中、下三个村子。后人丁恒旺,使三个村子渐渐连接,‘荣巷’便也因串起了这三个村子,而产生、而得名。据说曾经的荣巷里,开张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商铺,每集日时总是热闹非凡。于附近一带的村民,这里可算是个能买到任何东西,且能有吃有玩的好去处。
如今的‘荣巷’该是一个范围的称呼,因为它被分为了好几块……
——正在全面建设、并招商中的历史文化区是一块。这一块是全新的,工程的收尾工作还在继续……
——破败的老街部分是一块。这里未来应该是要改造后被保护起来,并开发成旅游项目的。老街上的旧店铺十之八九已人去屋空,个别几家还在营业的,只能认为是拆迁费还没谈拢。
空荡的老街上已几乎不见人影,街道两边那些或被锁、或干脆被钉死了的暗红色木排板店门,多已腐朽残破的没了样子。于是,看那些偶尔在哪个门口一现身,远远投来警惕目光的坚守者们,就由不得不想到鲁迅笔下的闰土、祥林嫂、或保姆阿长,等等的那些人物了。
老街的背巷里是一些老民居,说是还有百余座存留着,其建筑年代自明、清至民国的都有。这些民居的占地好像并不很大,却也都院墙高垒;其中建筑飞檐斗拱,而门窗椽梁等一切木作上也都雕画整齐。只是如今的它们,大多都久已荒芜,斑驳的墙体早已无法辨识原色;而阶前、屋角也都布满了青苔;连门上的那些铜锁也都已锈蚀的开始掉渣了。










——还有一块,就是‘荣氏故居’的部分了。但这部分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被挪作他用的,因此此刻所见,就里外里都是不久前才刚给重新置办的。所以见有什么疑惑就也没法较真了,全当是个意思的那么看就好。
‘故居’又被分为了两部分,一是荣家在无锡本来的故居;一是复制了荣毅仁在北京史家胡同47号的故居。这些不用看就该知道,原先的故居里生活气息要浓些,也更显得豪华些;而复制北京的故居则要简朴的多,却又会在不经意处,发现一些意义重大到无可价值估量的东西,比如大领导的题字;比如国礼,等等。
参观期间,看到了一份荣家的家谱,感觉很有意思。上面记着说:荣家先祖,是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的荣子琪,之后又怎么样,之后又又怎么样……绵绵2000余年的家族谱系清清楚楚,真正叹为观止。也是这份家谱上显示,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共育有九女七子十六个子女……很厉害!




参观到荣德生书房的时候,注意到书房被称为了‘戒欺室’。于是就想到,‘不欺暗室’该是荣家的家训之一了,因为好多年前有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过一篇关于荣毅仁年轻时做生意的轶事。说是当时在一笔交易上,因为信息不对等,情形对他有利,但他不愿意赚这种欺室的利益,就跟对方说明了状况……因而就得到一个长期的死忠客户。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这是唐代骆宾王《萤火赋》中的句子。不欺暗室,是指即使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该要主动的不做见不de人的事;指为人处事因当光明磊落。
——以这种态度经商还能赚到钱吗?这本来根本就不应该是个问题。但大概率,提这种问题的人靠它是赚不到钱的。因为他们无能认知,因而就不会相信;因为不会相信,因而就即使做了也不会贯彻;而一切的半途而废,则终都是一无所获的。







一通走马观花后,离开荣巷时已值正午。回青旅前,找了家顺眼的菜馆吃午饭。点菜时,点了一道梁溪脆鳝和一道肉酿面筋。点前一道菜,是因为此刻正住在梁溪路上,而梁溪河也就在不远处,这道菜显得比较应景;而点后一道菜是因为邻桌点了,见给上的菜颜色很好看。
所谓脆鳝,就是把剔了骨的鳝肉拍上生粉后,在油锅里炸透;然后调个糖醋汁再爆炒一遍……酥脆当然是够的,但‘糖’的有点狠了,吃着让人有些手足无措。但想到此刻身在江浙,你又没话说。
那道肉酿面筋就还行,甜的能接受,面筋用的是油面筋,里面塞了肉馅。但吃完第三个感觉就有点腻了(吃客家的酿豆腐可是能吃下半份的),好在这道菜是合着笋片、香菇和金针菇等辅料一起烩的,至少那笋片永远是好东西。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智慧人爬上勇士的城墙,倾覆他所倚靠的坚垒。
箴言的另一处这样写道: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16:32)。所以,有智慧的人都能够‘攻克己身,叫身服我’,而不是让情绪不受控制地来左右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