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江苏--无锡--南长街

标签:
走遍中国无锡南长街书码头《圣经》 |



2012年11月5日
礼拜一
晴
昨天下午住进来的两个人,晚上一起出去喝酒很晚才回来,所以当早上6:00起来的时候,他们两个都还睡着。出去吃了早餐回来,正好见隔壁房间的人退房离开了,门却大开着。于是就回房间去,把行李一点点轻手轻脚地搬到那个房间,然后才开始整理装包。还顺手煮开水冲了杯咖啡,又顺手把一双没用过的一次性棉拖鞋插在了背包侧袋里。


江、浙一带水乡遍布,但除去苏、杭等个别几个闻名已久的地方,再其他好像真就都陌生了。地名是个个都听过,但让具体说出个一二三来就立马哑口了。因此,就使那些特意赶往水乡玩的,具体去哪儿、或不去哪儿就成了一个问题。总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去的,那一大圈玩下来,怕日后再看到个水塘就都能吐出来了。所以,建议是……
——要是没有多的时间,就只是出来度个假,就直接往周庄、西塘等那几个名声火爆的地方去。人家名声火爆自然有火爆的道理,起码是资源丰富等等,有可以被吹捧的本钱。至于说商业气氛过浓,那也说明是可以提供食宿、购物、玩乐等等的便利嘛……关键是你没时间呀,边挖掘、边享受那样的慢节奏旅行你玩不了呀。所以,人家这样一站式就能让你领略到水乡风土人情的地方,就还是很值得关注一下的了。
——相反,那些有时间的,就可以考虑去一下甪直、木渎、同里等等,这些不怎么出名的地方了。这些地方不出名不是因为她们不好玩,仅仅因为是‘她们暂时还没有出名’,所以等过些年这些地方也出名后,玩家得继续往周边去挖掘。
这些地方是原生态水乡,生活节奏、及消费水平等等都还只顾及的是本地人。就是说,本地人不需要的东西根本就不会出现,所以也就不会给外来人提供那么多的便利。但是,因此却就可以长时间的呆一阵子了……而且只要愿意,顶多两天后,就能跟当地人搭上话;一周后,该就能成为人家的座上宾了……是成功打入内部了的玩法。



班车一路向南,深扎入了江南水乡那连绵不绝的乡乡镇镇。车窗外阳光明媚,大片的稻田、鱼塘、莲池交替连接着,一望无际。好感慨,如此富庶的鱼米之乡若没有大的天灾人祸,人民该永远也不会知道饿肚子是怎么回事。但每每在时代的大变革中,这里的处境又总那么的尴尴尬尬、死不死活不活的,总也不能自己支楞起来。究其原因,说也是因为地方富庶,没有动力……扬州如是,无锡也如是。
跟扬州一样,无锡也是一座跟京杭大运河共命运的城市。大运河兴盛时,这里‘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而大运河落寞后,这里除了那首《太湖美》,谁还能再说点其他的吗……所以,来无锡,真就也只为了要看一眼太湖。因为这是‘八年走遍中国’的目标之一:即‘三山五岳’+‘五湖四海’都得去到。太湖,为‘五湖’之一。
但后来也是觉得,就只这一个理由好像有些单薄。于是就又使劲地百度了一下……后终于就使‘钱钟书故居在无锡’、以及‘前辈骨灰驴
· 徐霞客是无锡江阴人’等等一些原本仅文字信息,渐就具象化了。于是,‘无锡游’这就才有了些丰满的理由。





扬州至无锡有约150多公里,车程要两个多小时,到达时刚好是午饭时间。无锡的新客运站不错,智能化程度很高,且处处都体现着人性化的周到。比如他们把旅客分流就设计的很好,顺畅而高效,使旅客可以从容来去,完全不必要争先恐后的造成混乱。于是,脑子里突然就闪了一下‘内地也开始把人当人了’的安慰。(这里说的是2012年的情形,对照的是那之前)
出站后,自公交站A岛,乘203路车去到西郊宾馆站。但要住的,却是附近老党校院子里的‘徐霞客青旅’。前台的女孩给开的是四人间的204房,45元/床位。那女孩满脸的青春痘,一点点吓人的意思……其实女孩方方面面都还行,却就是不笑。开始以为只是不对我笑,可之后几天观察下来,发现她是对谁都不笑。一般来说,有个男朋友了,痘痘几个月自己就能消下去。可你这总不笑……痘痘该长就先长着吧。
上楼,房间里已经住着个北京的男孩了。男孩很帅(不是一般帅的那种)……天下太平已久,无灾无祸,因此使现在的孩子们都长得很周正。男孩并不比我高多少,穿的却是45码的鞋子,被这给小惊了一下下。男孩说他是做婚庆的,到上海去参加什么培训,但一段时间下来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就迷迷糊糊地跑到无锡来了。至于为什么要到无锡来,他说他也想知道……(好吧)
——同类是第二天住进来的,是个玩骑行的哥们儿,广东江门人。去年完成的往返‘江门至拉萨‘;此刻是今年‘江门至漠河’的返程中……这趟少了一颗牙,但扑街后脸上的擦伤已经基本上痊愈了。这些都是追梦的代价与奖章,是绝对值得称道的。



安顿好后,下楼出来先就去了南长街。南长街于无锡,等同于东关街于扬州、夫子庙于南京等等。京杭大运河穿无锡城而过,美其名曰‘江南水弄堂’,水弄堂上曾一路架桥若干,如今存留的古桥仍有九座。其中又以‘清名桥’最为著名,于是地方上就以此为中,方圆数里划区,搞了一个‘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简称‘桥区’)。
桥区内,随运河西北而东南去,两岸陆街、民居相依并行。其间民居,又多为明清至民初时建筑,而那时的人们,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还都是有要求的。所以区间种种水桥幽巷,非但布局错落有致,还处处都透着水乡独有的温婉风情。而这其中最精华的一段,就是南长街了。





南长街,是北宋年间南连苏州、北接常州的古驿道中的一段,说是全长有差不多五公里。那一趟走下来,这天也就干不了别的了,所以小走一段就行……自‘运河古邑’牌楼行至清名桥,后过桥就往回走。这趟来回有差不多两公里,该也就够了。
去的路上,临街面的好些房子,已经被辟成了酒吧、茶楼、或各种的时尚小店;而背街里,却藏着如‘泰昌丝厂’等等的十数家,代表曾经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旧址;又临河处、古桥上,统都能看到运河人家几乎每家每户的后门处,都会有的一个或洗濯、或泊船的小平台码头,等等等等。于是这么一趟走下来,吃的喝的,看的玩的,该学习该见识的……就都有了。
南长街上的建筑很有意思……虽外观多已显斑驳,但曾经白墙、黛瓦、二楼以上嵌着整付的木作雕花窗棂等等的这些形制,却还都明显着;而特色是,这其中的一些建筑上,竟还装饰着仿西洋建筑的构件,比如类似罗马柱顶起的拱门框、或三角形殿额;或屋顶以下长方形卷花纹的托檐石,等等。
于是,突然就记起了钱钟书在《围城》中写到的,大意是:西洋建筑的要求是好看又坚固;而国人模仿出的东西却是,看着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因此,看这些中西合璧的东西时,就能生出好些的趣味。





过清名桥,至运河对岸是南下塘街;由此往回走至大公桥时,附近有一处叫‘书码头’的评弹书场。对评弹的印象全就在影视剧里偶尔的一闪现,此刻有现场了,当然就想要看一眼。于是就进去对人家说:我没见过评弹表演的现场,也听不懂,想进去看一眼……人家痛快的就让进去了。
书场里不大,能坐下百来人的样子,但现场观众却还不及三成,且统为中老年人。跟影视剧里一样,台上一张小桌旁分坐着两位说书人,一执三弦儿,一抱琵琶;而跟影视剧里不一样的是,影视剧里的说书人多为一男一女,但此刻的两位却都是女士。两个人以吴侬软语或唱或讲,一唱一和,声音轻柔平缓、抑扬顿挫,娓娓悦耳……应该是好听的,却也果然是一句都听不懂。
就退出来,跟之前让进去的那位大姐聊了几句。她告诉说:南长街一带上午不见人,入夜后又多为酒徒,所以书码头只每天下午有演出,且只演出两个小时。这样的状态自然是不可能有营收的,而好在东主并不指这个过活,人家另有营生……开办这里全是情怀,想给运河人家的人们存个念想。
:这里的门票仅6元/张,还依传统需奉清茶一杯;而每天来听书的人数也大致就如此了,因此所谓营业额,也就可想而知。但必须的支出,却包括有场地租金、人工、水电、各种杂费、以及两位老师每场500元的出场费等等……所以,这里真就是公益性的存在了。传统曲艺不景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之后在苏州的平江路上,也有看到评弹书场,那边的观众就很多,而且场面极热闹。那里的表演者会一边表演、一边停下来给大家讲解,还会跟观众们产生一些互动,甚至会用英语跟场里的老外互动……很有点要向全世界普及评弹的意思。于是场中常就会有几声各种腔调促成的评弹合唱,然后当然就是一通拍着巴掌的、哈哈哈的傻笑了。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宁可住在旷野,不与争吵使气的妇人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