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数中的明珠》后记

标签:
杂谈 |
一九八二年初,我从大学数学系毕业,来到出版社做理科编辑,编了五年多数学类的书。工作之余,我喜欢写一些科普类的小文章,投到科学报刊上发表。说是“小文章”,不怕您笑话,开始写小知识、小趣谈等“豆腐块儿”,最少的稿费只有两块钱。
在编辑工作中,我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数学家,对我影响很大。梁宗巨、胡久稔、吴振奎、王前、孙宏安等,他们不但是我的作者,写出许多优秀的著作,还是我的老师和朋友。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写作热情和水平得到逐步提升,走上亦编亦写的道路。
大约在一九八零年代中期,我开始对数字史(或曰数论史)感兴趣,用三年多的业余时间,研读了完全数、亲和数等八种数字,最终写出这本小书,在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
这是我大学毕业后,独立出版的第一本书。篇幅不大,我的本心却极其喜爱。即使后来我的兴趣转移,渐渐远离数学专业的工作,我依然无法忘记这本小书。看到它,就会想起当年我钻进图书馆中,认真研读迪克森英文原版《数论史》时的情形;就会想起我将本书中的段落,在杂志上发表时的欢喜;还会想起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埋头奋斗时的心境。那是一个热血喷涌的年龄,每天我的心中,都充满了激情与梦想,不知道疲倦,不知道失败,不知道厌烦,不知道退缩,总是一往无前地向前冲。
今天,当我看到一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地奋斗时,我内心中的喜爱与感伤之情又会涌现出来,因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看到一代代学人梦想的延续。可是,我为什么要感伤呢?你想,看着那些年轻人生龙活虎的样子,仿佛是我二十多年前的情景再现。我的心头,怎能不掠过一丝时光飞逝的感伤呢?
这本小书再版,首先要感谢 孙宏安教授。因为在这二十多年间,作为数字史,许多问题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着,发展着,许多新的成果、新的故事不断涌现出来。正是在孙先生的帮助下,本书在此次修订时,加入了许多新内容,使书中论述的笔触,能够一直能够延续到当下。因此本书在时间上、学术上和完整性上,都得到了充分保证,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次,孙宏安教授还为本书撰写一篇长长的序言,其中许多高论让我受益,让我感动。最后,我还要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张跃进先生和编辑余海峰先生,正是他们的支持和工作,才使本书能够出版第二版,继续为读者服务;才使我的那一点难以割舍的情怀,能够有所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