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报》2012年5月6日)去年年初,我为海豚出版社主编了一套“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丛书,为它写了一篇序言,第一批30余种,已开始陆续出书上市,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网上反映强烈,认为这些标志性的中国儿童文学名著,确实是永恒的经典,算得上不朽的文化积淀。可是其中有的已被人们忘却,如丰子恺的《文明国》,凌叔华的《小哥儿俩》等,不仅书店里买不到,连许多的大型图书馆也借不到,海豚出版社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启迪,文化的丰饶往往蕴藏在我们已经忘却的记忆中,值得庆幸的是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图书情有独钟。他发动全社力量,发掘蕴藏在人们已经忘却的记忆中的一座座文化宝库,并把它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在做,已发掘了包括“民国幼稚园老课本”在内的“民国儿童教育大系”,商务印书馆的“幼童文库”、“小学生文库”……,分批陆续推出了经过认真整理的新版本。
今年春节刚过,俞社长不辞辛劳带着编辑部主任李忠孝先生专程从北京赶到金华,邀请我担任《小学生文库》的主编。他的话刚出口,马上唤醒了我内心许多蕴含情感的记忆。上世纪30年代我正在金华金中附小上学,这是一所百年名校,当年在金华就是教育资源和师资最佳的小学,有一个较完备的图书馆。记得馆内就陈列着一套出版不久的“小学生文库”,其中《安徒生童话》、《格兰姆童话》、《大人国和小人国》、《黑奴魂》等都曾令我废寝忘食,沉醉其中。不仅文学类的书让我着迷,许多史地类的书,如《罗马小史》、《世界大战小史》、《哥伦布》、《马可波罗》、《谈天》、《地说》、都使我爱不释手,连自然科学类的《自然界的四季》、《水》、《光》、《声》、《热》我也会去借来浏览一下。我的最基础的一些科学知识就是从这里得到的。我是读《小学生文库》长大的,确实从中受到恩泽。俞社长的邀请,我便欣然接受。
文化遗存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我是从自己童年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只有文化是永恒的,长久的。而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在积累的过程中,还得要人们不断地科学地分析,科学地利用,如今海豚出版社就是在做这份值得赞美的工作,所以我乐意加盟,参与其中。
“小学生文库”和“幼童文库”是商务印书馆前任总经理王云五先生主政期间,于1934年出版的。当年的商务印书馆是被日寇炮火夷为平地之后不久,刚在废墟上挺立起来,处于极其艰困的年代。王云五先生胼手胝足,自强不息,沿着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崇高理想,怀着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从培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高度,以儿童为本位,延揽国内第一流的专家学者,编撰了这两套百科全书型儿童读物。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装帧美观的《小学生文库》分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矿物、游戏、神话、寓言、童话、故事、诗歌、戏剧等45个门类,共500种。《幼童文库》分故事、诗歌、社会、自然等四类,共200种。这两套书是王云五先生自认为具有“创造性出版物”的得意之作。凡是上世纪30年代上学的读书人几乎都读过。海豚出版社领导出于对年青一代的关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它从忘却的记忆之中发掘出来,《幼童文库》己于今年年初面世,现又将《小学生文库》认真整理,选出42个门类394本,根据原书的篇幅多寡不同,合编164本。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广大读者面前,也该算是一件值得赞美的好事。
我们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把它整理编辑出版的,是把它作为事业来做的,抱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理念在做,相信这套文库不仅会给小读者们增添一份可口的读物,更会对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化事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我们的工作,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指教。
(本文为《小学生文库》总序,标题为编者后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