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条原则重塑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2015-07-10 10:35:15)
标签:

爱情

健康

情感

文化

心探索

分类: 心探索每期亮点

3条原则重塑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心理咨询里有一些原则,可以帮助痛苦的人在交流中疏导情绪、认识自我、集聚力量。这些原则其实可以被借鉴到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就能和亲密的人有更高质量的交流。

 

非常耐心地倾听

 

谁都知道倾听很重要,可做到的没几个人。在一场谈话中,每个人都着急表达自己,就像每条鱼都在努力吐出泡泡,但泡泡都消散在了水里,没有人听到。

 

面对很熟悉的人,我们更是这样。我们太想让对方知道我们的意见,因为我们相信这是对他/她好。越是这样认为,就越急。可是在心理咨询里,第一重要的事就是听。光听还不够,还要不断地诱导对方说:“还有什么想说的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在一个心理咨询的疗程里,很可能第一次甚至前两次,都是在倾听。一定要让对方表达完全,不仅仅是对事件的描述,还有他/她的感受,他/她的弦外之音,他/她的期待。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会说得很多,因为这样淋漓尽致地表达的机会,真的太少了啊。

 

试着想一下,如果下次伴侣对我们表达什么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安静地听他/她说,并且还时不时问一下“还有吗”,直到他(她)真的说完为止。一次耐心的倾听相当于一个最贴心的拥抱。你会发现,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他/她。

 

不做太多评判

 

心理医生的原则是“不做任何评判”,特别是道德评判。在他们眼里,没有变态,也没有犯人。在亲密关系里,肯定做不到“不做任何评判”,但“不做太多评判”是可以的。人们特别喜欢把自己的判断和道德观强加给亲人和爱人。大概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能影响的只有他们,所以抓住不放。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会遭到批判和反对,最后必然是他/她闭嘴,交流就此堵塞。很多父母抱怨子女对他们说谎,也有人抱怨伴侣不爱和自己说话。多多少少是因为对方真实的表达得不到接纳。

 

减少谎言的唯一办法就是宽容。如果一个人无论说什么,都不会遭到非议和攻击,他自然敢说真话。而在一个道德标准越高的环境中,谎言就越多。

 

把他/她当作一个人

 

无论这个人是你的爱人还是子女,他/她首先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康德说:“人是目的,而不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实现你意愿的工具,他有他自己的意志。

 

马丁·布伯提出的“我和你”启发了许多心理咨询师。他认为,只有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建立关系时,“我”才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掺杂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才是“我与你”的关系。否则,就是“我和它”的关系:对方沦为了“我”实现预期和目的的工具。

 

“我与你”建立的前提是:看到并尊重对方的真实存在。因为“你”便是世界,便是生命,便是神明。把对方当作一个有灵魂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满足你期待的社会角色,这样,你们之间才算不仅有名义上的亲密,而且有真正的亲密交流。

 

在西方文化里,神父和教堂曾在很长一段时间,承担了慰藉心灵的作用。人们在教堂祷告,或向神父诉说,是指向内心,指向灵魂的,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从所有的社会角色撤出,只留下真实的自我,而上帝和神父是永恒包容他们的。

 

古代的中国文人,在烦琐的人世规矩中,则常常将自我寄情于山水。就像李白,最爱的交流对象是自然万物,他吟唱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潇洒又孤独。好吧,如果在人间实在找不到惬意的对话对象,就偶尔和云说说话吧。鉴于我们太多空洞又热闹的交流,对此千万不要感到奇怪。

 

内容节选自《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品。

心探索杂志频道,点击进入阅读3条原则重塑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3条原则重塑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