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醒扬州梦——穿越杜牧心灵的故乡4
(2009-07-05 18:25:15)
标签:
杜牧扬州梦文人二十四桥历史散文文化 |
分类: 纯属杂谈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今天我们读唐诗,往往有恍如隔世之感,它们构筑了如此饱满、充盈、鲜活、自得的心灵世界,山高水长,空谷足音。唐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荡气回肠的激情,金戈铁马的震撼,一唱三叹的感慨,其创意之新颖,匠心之独运,形象之生动,语言之精练,韵律之优美,底蕴之深厚,意境之高远,涵盖之广博,实属罕见。唐代文人的诗作常常是墨迹未干,迅即光被传抄,洛阳纸贵;或播于人口,或诉诸管弦,或题诸酒肆、茶楼、寺观。上起宫廷,下迄民间,并波及日本、新罗等域外异国。说来也妙,今天的我们再复杂的事物,再微妙的情感,再深刻的思想,只要一句唐诗就圆满解决了。一种文化,特别是蒙有千余年历史尘埃的文化,能这样久远地为人们所钟爱,能与电脑时代的中国人的现实社会生活结合得如此紧密,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和谐交融,这种超越时空的诗歌之旅,实乃文化史上一大奇观。
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对诗歌的评价极为精当,特在此予以引用——
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产生出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没有发现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那些宗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的生活之上点缀着的漂亮补丁,是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们在诗歌中发现了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
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之于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于这个辛勤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于人们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谁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中国人信奉两种宗教,一为历史,二为诗歌。
文如其人,诗亦如其人。为什么唐代出那么多才子?是因为唐朝有足够充裕的育才、揽才、惜才、识才的氛围。始于隋朝的科举制极大的调动了天下士人赢取功名的积极性,科举取士始创于隋,唐代承袭其制,并加以完善,打破了汉魏以降门阀士族把持政权的局面,使成千上万出身寒门的庶族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精神力量是难以现象的,长安顿时成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像现代的高考,而是实实在在的功名。而且科举以辞赋为科目,极大地促长了唐诗的发达。你可以想象当年唐太宗的那句不无得意的感叹:天下英雄尽入彀中也!这是怎样的气度呀!
千万别忘了,这里的才子不光是指男人,还有女才子,薛涛,鱼玄机,刘采春,李冶,真的是太有才了。这种才能背后是极为强烈的独立和自主意识,可惜如昙花一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武则天称皇的正面意义是值得称道的。她将中国的女权主义推到了空前的高度。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地域的宽广辽阔,想来无非几首诗,几个地名而已,它们实在可称为中国人精神的后花园。我在在北京经常看见老外穿着绣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衣服,招摇过市,极为得意。唐诗给我们铺陈了心灵的底色,让我们知道,眼界竟可以如此博大,心灵竟可以如此充盈,人生竟可以如此有趣。它们所饱含的沛然之气,就这样不绝如缕,绵延至今。真的要感谢唐代的文人们,留自你们心灵深处如清泉般的屡屡文脉,能历经战乱、颠扑而不曾遗废,让孤独的我们依然能够徜徉于心灵的故乡,这些可爱的人物可以称作心灵导师,比之如今那些如过江之鲫的大师真不知道要高几许呀。
有唐一朝,不足300年,但其沛然的文脉足以令人久久惊叹。我不是历史研究者,也不擅文学研究,只是凭借一些粗粗的分析和比较。历朝历代,其实唐朝的诗歌并不是最多,清人所编的《全唐诗》,收集了唐朝2200多个诗人的48900多首诗,尽管如此,宋朝和清朝的诗歌数量还是盖过了唐朝,举个例子,清朝的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觉得自己什么都强,什么都狠,有生之年据说作诗作多达14000多首,平均每隔两天就要作一首诗,真不知道他老人家精力怎么如此旺盛!但这煌煌万首诗作中,竟没有哪首让人记得住,说明一个道理,胆大和艺高并不成正比。在历史长河的诗歌大赛中,唐朝诗歌终究是拔得头筹。非常之世必有非常之人,现在流行给英雄呀、名士呀、美女呀搞排行榜,我总觉得这是人才缺乏的表现,如果满大街都是人才,你排得过来吗?排行还有意义吗?而置身于唐代人才的灿烂星河,直教人看得眼花缭乱,难分伯仲。清人赵翼说:李杜文章千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平心而论,唐朝之后,有多少人才盖得住唐人的风头呢?
后人论唐诗,公推李杜,李白杜甫,诗仙诗圣双峰并峙,不容置疑,当然文革时期,出了件极为无聊的事,非得给李杜分一个高低伯仲,最后新时期文坛第二面旗帜郭沫若发话了:杜第一,李第二,并有煌煌专著论之,扬杜抑李之举终成笑柄。及至晚唐,又冒出来小李杜。其实这个小字,只是指的是时间顺序,可我总觉得,在很多后世文人的眼中,“小”竟成了水平低的代名词,我觉得相当没劲。臧否人事,离不开他说生活的环境,所成长的时代,实在是不好比的,硬要比较,只能显示出自己的无能。
我总觉得,但就小李杜而言,杜牧的价值其实是被低估了,其实李商隐我也很喜欢,觉得他的才具很诡异,对他的评价,只可会意,不可言说,一说出来,就显得流俗。但是研究李商隐的著作、文论远比杜牧多得多,甚至还衍生出不少索隐派,但就他写的《锦瑟》一诗,就搅得文坛波澜不断,各种奇思异想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难道真有这么好玩吗?未必。相形之下,杜牧就显得寂寞得多,这很不正常。
而放在整个唐朝文坛的兖兖诸公中,杜牧也是被相当程度的被低估和误读了。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后世文人论杜牧的论著,其中也有不少给杜牧说公道话的,但是言之寥寥。真的是太奇怪了!
杜牧已经孤独了一千年,真的不能再让他孤独下去了!
有唐一朝,既能写诗,又能弄文,还能作赋的文人其实并不多,而杜牧就是三者皆擅的少数人之一,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否认,甚至有人认为,杜牧是继柳宗元之后的晚唐第一大家,但提起来总是遮遮掩掩。更重要的,杜牧知兵。用杜牧的话说就是“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请记住,这里的知兵绝对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的管用,杜牧曾作《守论》、《战论》、《原十六卫》,颇为后世军事家倚重,还注孙子兵法,并成为有史以来注解孙子兵法最好的“三大家”之一。杜牧的观点是:“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尽管他长期在牛李党争之间受夹板气,可还是能以国家大义为重,上书常常不给他好脸色看的上司李德裕,告诉这个仗应该怎么打,那个仗要什么招,比如唐武宗年间,讨伐抗命的藩镇泽路刘稹时,杜牧曾上书李德裕,陈述用兵策略,李德裕采纳他的意见,获得胜利。很有意思,唐代的文人之间虽然彼此心存芥蒂,可是一旦涉及国家大义,往往能捐弃前嫌,以国为重。从这一点,我倒要李德裕投上一票,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的思维常常是非此即彼,如果要为杜牧说话,就非要一个劲地说李德裕不是东西。历史已经苍老得无法辨认,个中原由,无法穷形尽相,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相处,往往是单处一条龙,共处一条虫,能如杜牧李德裕那样但为家国求同存异的,十分罕见,很值得后世者研究,尤其对中国的国民性改造相当有用。
真的要感谢李德裕,如果不是他抛开朋党之私,启用杜牧的用兵良策,那么杜牧的兵家之称可能会黯淡得多,至少他给了杜牧一个证明自我的机会。后世的研究者把杜牧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是否过誉暂且不论,单就这个荣誉而言,是绝对要记上李德裕一笔的。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直贬弃自己的李德裕竟成了自己的伯乐,历史的吊诡想必一定让杜牧哭笑不得。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文人变得弱不禁风了,及至清朝,蒲松龄笔下的《儒林外史》跑出了一个范进,简直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手无缚鸡之力的病秧子,实在让人寒心。心雄万夫、拔剑四顾的文人形象竟至于成了稀世珍品,这是中国文人的悲哀。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如果一个国家只是懂文,而不知武,这个国家可能就彻底松弛了。有唐一代,既能自豪地成为文学家,又能称职地作为军事家的,可能除了杜牧、王之涣等人之外,寥若晨星。如果一个文人能够知兵,其忧国就不会像“漫卷诗书喜欲狂”那样空忧一场,而是更有可能更有能力切切实实的功在家国,尤其在乱世,文人的知兵善战就特别令人肃然起敬甚至潸然泪下,及至宋朝,辛弃疾、范仲淹的胆剑琴心更是将文武之道推向新的高度,成为文人知兵的鲜活例证。
从这个角度上说,我欣赏杜牧过于唐朝的其他诗人。只可惜,杜牧没有像辛弃疾那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般潇洒地“沙场秋点兵”,真的是太可惜了!我甚至想,如果杜牧真的是马革裹尸,而不是终老樊川,历史又会如何评价呢?
中国人都讲求盖棺论定,可是杜牧却盖棺而无法论定,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放在杜牧身上是极为合适的。杜牧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世的第一评价是:风流,你在网上搜索关于杜牧的文章,几乎没有说杜牧不风流的,这种评价,多有暧昧的意淫的成分,大多不足为观,甚至是极为可笑的。历史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唐朝妇女的袒胸露怀波涛汹涌搁在现在就是道德败坏有伤风化,那你说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在唐朝文人的好色差不多就是一种时尚,即便是好色,也是色之有道,所谓“多情而不色情,风流而不下流”,杜牧绝对是达标的。我们把聚光灯独独打在风流这一个极小的侧面,对杜牧来说是多大的不公呀!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
流星路,江湖情(原创短篇小说)
一个落魄北漂苦难的2008年
昔日遗憾
爱上包养我的少妇
写在地震周年里的心灵寄语
剑侠2行脚商人任务指南
测试下“生命定数”
三国演义十大憾事
十种值得深交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