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上官俣
上官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19
  • 关注人气:1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地震周年里的心灵寄语

(2009-05-12 14:28:21)
标签:

地震周年纪念日

个人情感

心灵地震

情绪

恶性循环

笑对人生

情感

分类: 我的文集

  写在地震周年里的心灵寄语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我的心情也降到了来北京以来新的低点,原因有二:一是悼念去年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灾难中逝世的同胞,心情沉重。在那场令人震惊的灾难中,无数生灵涂炭,地震的时候我在北京,也经历了微震后那样的惊慌失措,如今回想起来还觉得心有余悸;二是个人的情感问题,幼稚的自己在遇到情感方面的问题时总是惊慌失措。

由于今天是地震一周年纪念日,现在关于灾区的报道铺天盖地,灾区的重建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灾区同胞的生活也慢慢恢复正常,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们脸上也慢慢绽放出幸福而灿烂的笑容,从他们的笑容里,我读出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美好而精彩的一面,因为在全社会的帮助下,地震给他们造成的创伤正在一点点的弥补,大到国家的宣传,小到个人个努力,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灾区的创伤正在恢复,国家的悲痛正在痊愈。

但从昨天到现在,经历了一次心灵地震的我,隐隐的伤痛才仿佛刚刚开始,估计也不会在短期内结束。一直认为拥有一颗平常心是一种境界,能做到心如止水是一种修炼,因为很多时候自己的情绪总是很幼稚,那么容易波动,被外界所干扰,而成熟的情绪是稳定而不容易波动的,但我却很难做到心如止水。

有时候人的情绪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因为我们大多都是凡人,所以总会让外界的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绪,遇到自己不高兴的事情总是会去朝不好的方向去想,结果越想就越不舒服,越想就越容易产生很极端的行为,而这往往是恶性循环,当自己冷静的时候仔细回忆下,很多时候,事情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糟,而是自己把事情想的过于糟了,过于悲观了。

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去积极的面对困难,比如生活,比如困境。我想,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如果能撇开世俗的眼光,细细体味,就不难挖掘到很多事情乐观的一面。我们应该以一颗开放、豁达的心看待人生,热情地拥抱生活,让它愈加显现出灿烂与辉煌。就像我很早以前看过的一段精彩文字里感慨的那样:

“生命美如斯,意气风发时,举杯共饮,此时何妨把酒问盏;困顿失意时,更应笑谈风云,豪饮沧桑。”

 人来到这个世界很不容易,而且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很多磨难,比如亲朋好友的离开,年迈长辈的逝世,恋人无奈的分别,事业遭遇的挫折,还有就是这可怕的自然灾害,就像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它让十数万同胞丧生,令整个国家陷入长久的悲痛里,去年地震后的那一段时间里,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在一点点滴血,而这个时候尤其更需要我们去笑对人生,泰然处之,把自己的情绪朝好的方面转化,不要过于悲观失望。

其实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恐慌怕死的,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但去年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是一片空白,为什么呢,也许生命就是空白的,没有什么精彩能让我回忆。死,我不怕,因为一直认为死是一个人新的开始,是生命又一个轮回。但人生中还有很多东西我还没有经历,生活还不够精彩,理想还没有实现,如果就这样死了那岂不是很遗憾?很窝囊?

好好努力,让生活精彩起来,让自己活得充实一些吧,在为遇难同胞祈祷的同时,也好好安慰此时正在处于心灵地震中的自己,在心里难受的时候想想她对我的好吧,如果今后我的人生还要经历一次地震的话,那么希望下次地震来临的那一瞬间我的脑海不是一片空白,有很多精彩值得我回忆,紧紧地抱着她,如果这样的话,就是离开这个世界,那我也会走的很安详。

 

  工作好忙,憋了一天终于挤出这一千多字来~~~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

 

我是怎样由一个阳光男孩变成大龄剩男的 曾经   如果我有一个女朋友 永远的流星  心灵的流浪 

一个落魄北漂苦难的2008年 我的牛年相亲小记   流星路,江湖情(原创短篇小说) 快乐的忧伤 

昔日遗憾 永恒的紫色  心中的你 情感的困惑    忘记*想起 我的春天 茶花姑娘  庆国庆七言一首

爱上包养我的少妇1  失明的天使 夜殇 执著     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妓女 满江红(仿岳鹏举)

写在地震周年里的心灵寄语 欧洲杯之德国队     讨伐联众江湖评委的檄文 永远的尼采 尼采语录

剑侠2行脚商人任务指南 经典QQ签名 我的一天   美利坚是伟大的 男人找到女朋友的八个原因    

进来测试下左右你一生命运的“生命定数”      北漂如何在北京成长 混在北京必备的六大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