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最喜欢吃之——京味八旗楼

(2012-01-12 16:04:24)
标签:

杂谈

    今天承涛哥邀请,去久闻其名的“京味八旗楼”吃饭。很喜欢这种带点儿民俗、带点儿古意的饭馆。热情的涛哥点了炒肝、卤煮、褡裢火烧、三不沾、葱爆羊肉、鸡里蹦、爆肚、焖酥鱼、西芹百合——我有漏下未记的没有?吃的太满意了。这里的爆肚、炒肝是我吃过最可口的,卤煮和葱爆羊肉都挺地道。


    最重要的,是头一遭吃了老北京特色的褡裢火烧和三不沾。要我自己去,这两样是绝对不会点的。第一不熟悉这是些什么吃食;第二,都瞅着其貌不扬的,勾不起腹中馋虫的兴趣。不过,如果人类的历史早以其无数的例子确立了不能以貌取人的真理的话,那么今晚我们宴饮的经验也足以雄辩地说明,以貌取食物亦常常是一种不应当犯下的错误。概括地说,这两样食物都很好吃。


    据说褡裢火烧形似褡裢,故名。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是褡裢,所以,反倒只能根据褡裢火烧的样子揣测褡裢的形状。总之,既不像锅贴,也不是肉饼。好像是一只截短了的小擀面棍,里面有馅儿。火烧现煎出来,面很有咬头,比较筋道柔韧,馅儿很新鲜,味甘美。细细尝了一个,觉其味远在北方各省常见的各式肉饼、锅贴、煎饺、韭菜盒子之上。目测其以韭菜鲜肉为馅,但遍查网络,考诸史实,云褡裢火烧为光绪年间新东安 市场小摊贩姚春宣夫妇创制,以海参、虾仁、肥瘦猪肉、韭黄等为馅,故滋味有别于一般肉饼者。只是不知这家店的火烧是否还从古法制作。


    所谓三不沾,是一道看似一盘玉米大饼的甜点,色泽甜润黄亮。以勺取食,始觉其有果冻般的质地和触感,但是比果冻更加粘腻,胶着着团在一处,取之稍费力。 食来却细腻滑嫩,有几分像鸡蛋羹、有几分像日本豆腐,又有几分像焦糖布丁,但又全都不是。这样凭空揣想着,倒在吃饭的过程中横生了几波的趣味。回来查询网络,原来以鸡蛋、面粉、白糖及水搅匀炒成的。因不粘盘,不粘牙,不粘筷子,故称“三不沾”。网上说炒时用猪油,是制作要诀之一。但是我观其颜色,总觉更近鸡油而远猪油,不知是不是也可以鸡油代猪油为之呢?单色釉瓷器中有“鸡油黄”,色艳者与此“三不沾”绝似,或可为我此处猜想之佐证。


     从八旗楼饱餐出来,涛哥又折到一家专营烧饼夹肉的店铺里。这家店名叫“西海子西园烧饼夹肉”,大号“京东一绝”。自然是吃不下。不过热腾腾的芝麻烧饼和猪肘肉珠联璧合地配在一起,在冬夜里威风凛凛地发散着慰藉人心的暖意和香气,就是瞧瞧也是好的。涛哥买了两个送我回来吃,感激啊…期待明天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