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子被包养3年后遭抛弃:“欲跳楼轻生”,为何会出现自我作践?

(2021-11-14 20:46:44)

江苏扬州一年轻女子欲跳楼轻生,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时,女子已经坐在4楼外楼层之间的连接处上,单脚还悬空着。据女子的姨妈称,女子之所以作出此举,是因为她被已婚男子(跟妻子有4个孩子)包养3年后抛弃(男子的妻子发现了他(她)们的关系)。不过在消防人员的劝说下,女子情绪逐渐稳定,最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在一定程度上,媒体叙事层面主要是为强调消防人员如何合理处置紧急情况,就比如有提到:一组消防人员不断与女子沟通(安抚情绪),另一组消防人员迅速系好安全绳采取施救行动。至于女子姨妈的讲述,也只能算是对事情的补充说明。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即便女子是报道中的核心人物,但也只是存在于道德叙事层面。要知道,“包养”在我们所熟知的世俗秩序下,是很不受待见的。一般来讲,谈到“包养”多是基于以“金钱关系”为基础的恋爱,人们惯常称关系中的女性为:小三、二奶;对应的称关系中的男性为:糖爹、干爹。


当然在这个事情上,只要是完全养着的,并且是以“金钱关系”为基础的感情形式,都可以算“包养”,并且不一定是男方出轨(“包养”多见于男性“包养”女性,不排除也有反过来的情况),也可以是正式恋爱关系。


只是就算世俗层面给“包养”定下尺度,但是真正身陷“包养”关系中的人,不一定就能履约。然而吊诡的是,但凡“包养关系”被捅破后,女性总是最受伤的那个人。在这一点上,女性不仅会受到经济层面的损失,也会受到身心层面的打击,甚至就世俗道德来讲,也总是最先把严苛审视指向女性。


就此而言,我们在审视女子被包养3年后遭抛弃欲跳楼轻生的操作,大概就不能简单地归为“她离不开那个男人”,而是要基于“她自认为被抛弃就是人生无望”背后的逻辑进行追问。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为深刻的理解,她为何会作践自己。


就事论事地说,仅凭女子姨妈的讲述,也只是能知道女子“欲跳楼轻生”的核心推动,至于提到的“包养关系”到底是什么性质,或许只有当事人最清楚(当然也只是自认为的清楚),但也未必是真相。


因为对于一段关系的认识,当事人很容易进入幻象模式,也就是完全以自己的理解去看待,而非是以事实为基准作为认识依据。当然就“包养关系”来讲,也绝非铁板一块,其中既有利益考量的尺度,也有不可忽视的情感依赖左右着。


在这个问题上,被包养者通常会深陷于“理想的生活蓝图”难以自拔。比如包养者会跟被包养者承诺跟妻子离婚,然后俩人结婚,这主要建立在“包养关系”已经转变为“情感关系”的情况下,但是到底承诺是真是假,只有包养者的妻子找上门开撕时才能看得出来。


另外,女子因“包养关系”被捅破就不想活了,到底是因为“金钱关系”的终止绝望,还是因为“感情关系”的扯断绝望,这其实也是值得掰扯的问题。并且在这个厘清的过程中,最好要全面的去道德化。


毕竟在绝大多数“包养关系”中,女性总是处于被蒙蔽的状态,这种时候要是以绝对的“金钱关系”看待“包养关系”显然是不准确的。甚至对于很多被包养的女性来讲,在进入“包养关系”的后期,已经产生情感依赖。


这种情况下,如果包养者的妻子突然站出来,那么被包养者自然就会很绝望。因为在“恋爱关系”中被抛弃,跟“包养关系”中被抛弃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恋爱关系”中与其说被抛弃,不如说是情感的扯断,更多之于“不爱了”;而“包养关系”中被抛弃,如果是在包养者妻子的推动下,那么关系的结束,更多在于欺骗。


与此同时,“成为你自己”即便被现代人摆在很高的位置上,但是真正能做到先“成为自己”,再成为“关系角色”中的人还是极少数。以扬州这位年轻女子最终放弃轻生的念头来看,她依然并不是因为认识到“成为自己”的重要性才选择放弃轻生,而是听到消防人员提到“你心疼你爸爸你还这样”才有所触动。


不得不承认,人作为寻找意义的动物,而意义的生发却多来自于同类的需要。从这个层面上看待扬州这位女子对“需要”(她需要包养者)和“被需要”(她被爸爸等家人需要)的平衡,大概也算是对“爱”(爱情)和“被爱”(亲情)觉解的过程。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扬州这位女子在走向自我作践时,更多的推动应该来自于“生活的失控”。简而言之,对于把自身存在感完全依托于别人的人,很容易把生活的失控归咎于自己,并且通常总是以毁灭自身的方式结束眼前的痛苦。如此来看,自我作践者应该被同情,而非被鄙视。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姬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