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子图书馆骚扰女生:“不生小孩学习干啥”,为何他会瞬间翻脸

(2021-11-09 22:58:26)


一段非正常拍摄的视频中,一男子盯着一女子看,当事女子不满并进行提醒,但很快却遭到男子大声质问:“这么大岁数了,不回家生孩子在这学习啥?”据悉,事情发生在上海图书馆内,视频传开后,多人指认涉事男子是名骚扰惯犯,而爆料者(也是女性)的初衷主要在于提醒其她姐妹小心此人,并希望借这个事情推动图书馆建立黑名单系统。


有必要说明是,如果仅以“盯着”就将涉事男子的行为定性为骚扰,显然有些牵强。但是伴随着当事女子说出涉事男子还存在言语骚扰时,再回过头审视涉事男子恼羞成怒的绮语,就基本上可确认涉事男子确实在“耍流氓”。


只是就事论事的讲,即便涉事男子确实是在“耍流氓”,但在他没有做出接触性的骚扰行为时,我们也只能停留在道德层面对其进行谴责,或是希望图书馆方面对其进行限制。可巧合的是,正因为“不生小孩学习干啥”这句话的存在,使得事情全面进入舆论视野。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如果说涉事男子“盯着骚扰”和“言语骚扰”属于有针对性的骚扰行为,那么他直言“不生小孩学习干啥”更像是带着偏见对求知女性的冒犯。就此而言,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何事情会被推向公共舆论场。


要知道涉事男子之所以拿“不生小孩学习干啥”质问当事女子,就在于他一方面想通过道德偏见从气势上压制当事女子,另一方面想以此挑起争执把水搅浑并借机离开。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没有爆料者的拍摄和传播,那么这场风波也就到此为止。


不得不说这场风波之所以能被追究到底,就在于在场者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借着追问植根于世俗秩序中的性别偏见,把涉事男子再次拉回到风波中心。虽然我们很清楚,涉事男子不一定会受到绝对的惩罚,但是这段插曲的存在,还是能起到既定的打击作用。


坦率地讲涉事男子之所以是名惯犯,就在于他在过往的骚扰过程中,应该总能轻易地脱身。基于这个可推导的前提,我们再去看待爆料者的反攻实践,就会觉得她不只是在打抱不平,而且是在努力磨平道德层面的性别偏见。


因为直到现在,女性在很多场景下依然存在被歧视的一面。虽然有不少女性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既定的男性尊重,但是回到性别语境中,依然很难绝对抽离出来。就比如涉事男子抛出的“不生小孩学习干啥”这句话,其实可以衍生出很多类似的话语,比如“不生小孩工作干啥”,“不生小孩结婚干啥”,“不生小孩活着干啥”等等。


总之将女性的意义先入为主的置于生育框架下后,好像谈论任何关于女性的问题都可以进入“不生小孩”的质问序列。这种情况下,“不生小孩”就会被道德化,被标签化,被歧视化。


另外对于不尊重女性来讲,如果说骚扰行为只是个别男性的弊病,那么涉事男子言语层面的偏见,更多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果。毕竟就“(女性)不生小孩学习干啥”这句话来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公理”。


不过就具体的语境来讲,涉事男子可能也并不认为“(女性)不生小孩学习干啥”是正确的,而他之所以大言不惭的叫嚣,就在于这话本身的歧视性可以攻击当事女子。因此我们在具体分析这场风波时,还不能只是抓住语言本身去追究,更需要基于现实去整体性的审视。


之所以这样说,倒不是帮涉事男子解围,而是我们在看待具体的言语歧视时,需要结合当下的主流认知。从某种层面上而言,虽然两性平权依然需要男女性共同努力实现,但是当前来讲,绝大多数人已经很少会公开强调“女性必须为生育而活”。


与此同时,就涉事男子瞬间翻脸的行为,也透着较为流氓的逻辑,试想如果他借着骚扰的行为搭讪成功,大概率会是另外一副面孔。不得不承认,涉事男子从根本上就没有尊重女性的意识,以至于被搭讪者不从时就恼羞成怒。


在这个事情上,不尊重女性是一方面,而最为核心的推动是“巨婴逻辑”。说到底,本来是自己的问题,却还想着往别人身上推。类似的认知思维,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并且是不分性别和长幼的。


所以很多时候,如果真要掰扯是非,都不需要把事情的性质拔高到绝对层面,只需要就着如何消除“巨婴逻辑”就可以解决掉绝大部分问题。就比如解决涉事男子耍流氓的问题,仅凭现场回骂是不解决问题的,但要是图书馆建立起黑名单体系,那么这类人渣就能大概率收敛很多,并且这也比较符合现代社会的治理趋向。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姬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