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错换人生案:“姚策去世”,姚郭两家“战事”会不会进一步升级?

(2021-03-23 15:53:14)

姚策终究还是没有躲过“最后一疼”的重击,3月23日上午,在他的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本来是美好的一天,一大清早就被各种电话问我是不是已经去世,也谢谢大家还这么关心我,目前还很好,大家各自安好”。


要知道,这段较为轻描淡写的“回应”,本来是为“辟谣”而存在的文本,然而仅仅过去几个小时后,相关文本已被删除。与此同时,有媒体通过姚策的爱人熊磊证实,姚策因病救治无效,于3月23日上午去世。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姚策的“最后一疼”迟早会到来,只不过就看疼痛之于时间的累积够不够,他本身的意念强不强。因此回到社交媒体上的“辟谣操作”,大概率可能是家属代劳的行为,并且这也反映出,对于所谓“谣传的存在”也并非空穴来风。


说到底,从“错换人生案”铺开这一年来,它本身已经不是简单的“民事案件”,更多的意义在于案情本身涉及的问题真可谓包罗万象,法理的、伦理的、人情的、是非的,甚至就算以道德尺度涉入,也需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探讨”。


所以,人们无论是对“错换人生案”本身的真相追逐,还是对于当事人姚策病情的关注,可谓称得上“紧盯不放”。因为对于“当事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策动整个事件的走向,并且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更像是基于“他(她)者的焦头烂额”在想象自己的“琐碎生活”。


只可惜,能真正去“阅读”这起“错换人生案”内理的人却并不多,反倒是“情绪性吃瓜的人”一浪高过一浪。甚至直到现在,还有人会揪住“姚策和养母的是非不放”,并且在姚策离世消息传出后,仍然认为这是“因果报应”,不得不说入戏太深还真会忘掉“死者为大”的存在。


只是,比起外围的舆论雀跃,当事人姚策的离世,最能策动的人,还是“姚郭两家父母”。虽然目前并没有传出“姚郭两家父母”具体的丧子悲态,但是在真实的亲人离世中,想必本能性的悲伤注定会逆流成河。无论如何,在当事人姚策离世之后,“姚郭两家父母”总该迎来短暂的“息战”。


当然很多人也强调,姚策既然已经离世,有关他和“姚郭两家父母”的恩怨暂且放一放,起码先不要再提调。甚至有不少人还认为“他总算彻底解脱”。只是,形而上的理由为死者解脱,形而下的原因为生者开脱,但这都已经跟死者彻底失去关系。


就如哈姆雷特所说,谁知道那死亡之地是个什么样子?也许死比生更糟,谁知道呢?所以,对于“姚策离世”来讲,如果撇开“错换人生案”的纷杂,那么还是把他的离世归于病患性死亡更好一些,起码这对他也是一种别样的解脱性注解。


另外,“姚郭两家父母”的“战事”一直在“隔空喊话”中相持不下,但是始终都还是“文战”,并没有进入“血仇的地步”。因为对于“姚郭两家父母”来讲,都很清楚“姚策离世”后,难免会进行仪式性的会面,所以一直都是端着喊话,虽然双方早就按耐不住情绪,但还是不能“破口大骂”。


这一点上,其实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人情世故”的根深蒂固。不过更为主要的是,当事人姚策离世后,当事人郭威还勾连着“姚郭两家父母”,所以就算难免走向“决战”,也会把最难堪的“战事”放在姚策的葬礼之后。


要不然,就算一方拿下高地,一方被打倒在地,可能多年以后,各自在回望这场悲剧时,还会陷入无法安放的境地。毕竟人心是肉长的,即便未来的忏悔和悲伤只是自洽式的短暂表达,可终究还是存在过,所以还是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当事人姚策终究只能带走自己的遗憾,却不能阻止“姚郭两家父母”的“战事”升级。事实上,当事人姚策最幸福的时光应该就是“错换人生”未被戳破以前,那时候,即便他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情不乐观,但是在全身心交融的情感之中,内心始终应该是丰盈的。


人们常说有德性的人总是被造就出来的,没德性的人多是被纵容出来的,然而这种尺度放到家庭纠葛上往往会瞬间失效。因为以人的尺度来讲,姚策和“姚家父母”的关系永远是存在的,就算在他未来的墓碑上已经改成“郭策”,也依旧无法改变事实本身。


不得不承认,舆论对于家庭纠葛的考量永远是线性的。但是对于人性的存在,却往往预见性不够,因为在善良和邪恶之间,从来就没有缓冲带。以至于善良和邪恶也总是被条件化的,所以对于外围的人来讲,最重要的可能不是追逐真相,而是如何在真相之外,找到自己的坦途,最大限度地去抵达自己“小范围”的“美美与共”。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姬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