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错换人生案:“郭威姚策的孩子”,为何无法避免认亲断情的现实?

(2021-03-22 20:48:14)

“错换人生案”的下半场“偷换风波”依然扑朔迷离,可关乎“姚郭两家父母”未来的“死磕局面”基本上已经定性。坦白讲,就算是“错换”未被实证为“偷换”,那也只是结局本身的样子,而回到世俗嘴脸的道场里,既然真刀真剑的相向过,就意味着“老死不相往来,从此陌路”。


只可惜,“姚郭两家父母”的关系撕裂还不只是他(她)们自己的问题,更关乎“姚策的小家庭”和“郭威的小家庭”。要知道,对于姚策和郭威的撕裂来讲,伴随着“姚策最后一疼”的到来,更多的情感和责任的平衡,只能靠郭威去完成。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郭威姚策的孩子”因年龄还小,就导致无法掌控或理解情感秩序的重组,从而只能被迫进入新的情感秩序。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她)们是被赋予弥合使命的,也就是通过理顺他(她)们的血缘同一性,来弥合他(她)们各自父亲的悲剧人生。


不得不承认,在世俗圭臬之中,每个人不仅属于他(她)自己,更从属于他(她)被迫确认的关系链条。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在“姚策郭威的孩子”认知里,眼下只是单纯的“认亲断情”,可当他(她)们真正长大成人之后,或许才有更为深刻的“反刍”。


事实上,我们都很清楚一个事实,在小孩子的认知里,所有的情感构建都是基于“累积效应”的,也就是谁对他(她)好,谁陪伴他(她)多,他(她)就跟谁感情好。当然,基于人性本身的“亲母感应”(心理投射意识),孩子还是以父母为情感核心的。


之所以会谈到这个方面的问题,就在于小孩子对于亲密关系的构建,往往还是依靠父母在延伸,起码在未成年阶段,很难有实质性改变。不得不承认,在所谓的“亲缘执念”中,无论是“定义权”,还是“阐释权”都在长辈手里,以至于这场“错换闹剧”的推开,终究还是大人们的事儿,而“郭威姚策的孩子”只能任凭摆布。


就目前“姚郭两家父母”不断隔空喊话的情况来看,“两家亲的图景”自然是不太可能,以至于“郭威姚策的孩子”改姓的问题自然也是无法回避的(早前媒体报道中当事人有谈到过孩子“改姓”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讲,除却考虑到“姚郭两家父母”的意愿,更多的考量是基于回避“郭威姚策的孩子”进入社会可能遇到的“异姓”尴尬。


在一定程度上,姚策和郭威已经在社会上有固定的熟人链条,“改不改姓”就是个人意愿,对于具体的生活影响不大。而他们的孩子现在还没有正式进入社会,所以为避免偏见的侵扰,“改姓”似乎是有必要的,但意义更多是为弥合外部世界的秩序,对于自我的意义并不大。


当然,上面也提到“姚郭两家父母”的“亲缘同一性”问题,也就是他(她)们属于这个事件中主要的受害者,但是却无法依靠自己去弥合伤痛,只能是将所谓“错失的岁月”通过隔代的情感构建进行弥合,但这种情感,对于“郭威姚策的孩子”来讲,多半也是被动的。


另外,“郭威姚策的孩子”在出生前后,都受到过“非亲缘性爷爷奶奶”的关爱,这段关系的存在,虽然是基于郭威姚策而存在的,但是它却也是真实存在过的情感。只是作为“郭威姚策的孩子”还小,能轻易忘掉这段情感的存在,可“姚郭两家的父母”能轻易忘掉吗?


坦率地讲,如果说“亲缘执念”是人性本能触发的意识形式,那么养育和照料所构建起的情感关系,可能更为真实一些。从这个层面上看“郭威的孩子”和“郭家父母”的关系,以及“姚策的孩子”和“姚家父母”的关系,自然也就更让人揪心一些。


然而,此时此刻的“姚郭两家父母”可能还顾不得这些更为琐碎的情感,但并不代表他(她)们在纷争彻底平息后,不会反过头来琢磨其中的滋味。很多时候,“局中人的荒唐”永远是在自我回看时才能激发某种忏悔,就像浪子回味年轻时的放荡不羁时,总不免在想起初恋女友时,留下“对不起的眼泪”。


要承认,一个人只有到一定年龄后,才能理解世俗变故中的人情冷暖,不为其感伤,不为其感动。所以对于“郭威姚策的孩子”来讲,要想理解各自父亲的悲苦,可能还得经历“另一个28年”才能明白。而此刻,他(她)们只属于这场悲剧的延伸,除却听父母言说,根本感知不到任何自我认同。


就如普鲁斯特一再阐明的立场:“真正经验到的东西”完全有别于“仅仅体验到的东西”。存在的质感并不取决于事件的堆积,生命的丰盈其实更在于内在化的体认与理解。所以唯有精神才是构成意义和理解意义的东西,而客体自身并不产生意义。


于此,如果说生活总是被一些“执念”缠绕,陷入幽暗莫名暧昧状态,那么现象学的眼光则教会你如何让现象显露,如何让生活重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这些看似简单却晦涩的道理,不见得人人都明白,但是“姚郭两家”终归是要去实践的,每个人都无法绕过去。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姬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