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换人生案”再现新疑点之后,“姚郭两家父母”的站位又被对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偷换风波”被掀起之后,“姚郭两家父母”基本上算是走向“反目”。但在这个过程中,姚家的父母,郭家的父母,姚策及妻子,郭威都是相对被撕裂的,而最为平衡的便是郭威的妻子。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郭威妻子始终是离内情最近的人,当然也是两家人当中“最清醒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她也只能出现在合照中,而不能通过媒介发出任何声音。因为对于她的身份站位来讲,最好的姿势就是陪着郭威度过“最撕裂的日子”。
要知道,在“错换人生案”的上半场中(当前把“偷换风波”称为“错换人生案”的下半场),姚策和妻子就房产分配问题已经跟姚家的养父母发生很大分歧,虽然后来因姚策的病情加重有所缓和,可始终还是悬着的。
之所以会如此,就在于房产分配会直接影响到姚策妻子及孩子未来的生活(毕竟离姚策的“最后一疼”越来越近),并且早前的情况是,郭家对于房产分配也是没有落实的,这导致“姚郭两家父母”自然就会陷入对立状态。而对于郭威来讲,即便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好像也被推到“撕裂处境”。
毕竟一边是“亲缘关系”,一边是“养育恩情”,短时间内确实也是很难做到“自我平衡”。这种情况下,作为郭威的妻子来讲,可能也是最清楚他的感受以及其余当事人的处境,可就因为必须选择沉默,以至于她终究也只能当个“局外人”。
因为就国内家庭中媳妇的角色来讲,只要不涉及直接的利益或是非问题,在婆家的纷争站位当中,往往是被边缘化的,也就是她的言行更多是建立在丈夫的站位之上的。所以,只要郭威的“撕裂处境”没有改善,她也只能默不作声地陪着,接受着事情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在“错换人生案”的上半场中,郭威及妻子是相对置身事外的,因为主要的家庭矛盾集中在“姚家内部”,而“郭家父母”主要的精力放在跟医院索偿上。期间,郭威虽然跟“姚家父母”已经开始亲缘互动,但还是比较克制的,直到后期房产分配戳破后,才彻底进入“撕裂处境”。
要承认,无论是“亲缘勾连”,还是“养育勾连”,本身都算是“我执”的投射。我们有理由相信“姚家父母”对姚策的感情是真实的,是不可割舍的,也有理由相信“郭家父母”对郭威的感情是真实的,不可割舍的,所以人们才希望“两家亲”成为现实。
只可惜,在人性的纷扰里,“最优解”并非是当事人们想要的答案,以至于“我执”的信念才会不断的发酵愤怒,成为互相死磕的核心力量。因为在不甘心的背景里,当事人们都想找到最初的局面,哪怕是硬拼出来的效果。
另外,就“错换人生案”的下半场来讲,其实最受煎熬的反倒不是姚策,而是郭威。因为姚策在病情逐渐加重的过程中,意愿重心更多是在身后事上,至于“错换”也好,“偷换”也罢,似乎已经没那么重要,可对于郭威来讲,真要是“偷换”被实证,很大程度上也是无法接受的,起码在短时期内精神是崩溃的。
所以,作为当下的郭威,应该是也充满后怕的,他既不能阻止生母彻查到底的决心,也无法在真相到来时做到心平气和。因为比起生育的无法感知,养育的恩情可能才更为无法抹去,所以他选择不站队,而执意平息纷争也在情理之中。
坦率地讲,如果不是姚策患病,可能“错换”和“偷换”都不会被提起,“姚家父母”依然会跟养子姚策岁月静好,“郭家父母”依然会跟养子郭威岁月静好。他(她)们老死不相往来,所谓的“错换人生”更像是别人的悲剧,与他(她)们无关。
与此同时,既然媒体舆论已经帮“姚郭两家人”把可能的后果利弊早已剖析清楚,想必作为即是“当事人”,也是“局外人”的郭威妻子应该也会有所考量,并且也会尽可能的让自己的丈夫郭威不那么“撕裂”。因为比起“真相本身”,“直面真相”才是更为艰难的事儿。
因为在不远的将来,“姚郭两家父母”终将只剩一个儿子郭威,这种情况下,作为正常的处事方式来讲,郭威还是要两头兼顾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错换人生”带来的伤害(即便有一方父母存在过错,作为儿子也要尽可能把负面情绪扛下来,以避免传到孩子身上)。
而此刻,自然是郭威的艰难时刻,但此刻注定是郭威妻子出场的最佳时机,她既需要抚慰郭威的“撕裂情绪”,更需要承担起姚郭两家父母精神重建的必要支撑。因为只有作为儿媳的角色,才能更好地面对“两方婆家人”,做到不偏不倚。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姬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