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丽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生活视频后,“一条热评”引发舆论争议。“热评”的大意是:“女性最大的失败是无儿无女,活出自己是自欺欺人,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才是人生终极追求”。据悉,“这条热评”成为TOP1。可与此同时,也成为舆论争议的“导火索”。
对于“这样一条评论”,如果不带任何情绪去审视,可能也只是“社交媒体之海中的一点水”,并不会激起太多浪花。甚至,如果不是出现在杨丽萍的社交媒体之下,可能根本不会有人去关注。然而,“这两点”却异常的被同步。于是,杨丽萍还没表态,社交媒体中的“观念之争”却已经战火连天。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作为“评论”的发起者,可能也只是基于自己的尺度,在表达自己观念。但是,就因为杨丽萍属于独立女性的典范,这样的一条“评论”,就引发舆论层面的普遍争议。坦率地讲,争论的本质其实就是“生不生孩子”,也就是生育选择的问题。
但是,这种本来较为温和的问题,却因女性被打上“生娃机器”的标签,争论的气氛瞬间就凝重起来。并且,很快扯上“女权主义”,直至“话题转移”,鄙视链摊开。要知道,对于女性“生不生孩子”,就现在来看,这都是容许存在的。所以,只要不影响别人,都值得尊重。
可惜的是,在“生儿育女”这件事情上,历来是“非黑即白”。就如评论杨丽萍“无儿无女是失败”的网友来讲,可能认为“生儿育女”是自己的幸福源泉,这没毛病。但是,把自己认为是幸福的事情,作为衡量别人幸福的尺度时,就显得有些荒唐。
当然,反过来也一样,很多认同杨丽萍选择(不生孩子)的网友,在讽刺挖苦“评论”杨丽萍(无儿无女)的那位网友上,其实也是充满“自己的尺度”的,并且情绪上也是比较极端。不得不说,争议的焦点并非是“杨丽萍的选择”,而是基于“生育认知”和“人生意义”,绝大多数人都太过结构性。
“女性生儿育女”才算完整的人生,这是一种相对朴素和普遍存在的认知。但是,很多女性并不认为这是一种选择,而是认为这是一种“女性宿命”。说实话,女性选择生儿育女,并不意味着就是生娃机器,可怕的是认为生儿育女是必须做的事情。
当然,类似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比较主流的,并且被冠以传统的标签。事实上,以现代社会的组织形式来看,这只是较为“优化”的一种选择方式。因为,人类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最持久,最稳定的行为,就是繁衍生息。所以,它本身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也较为容易实现,更容易融入所处的社会形态当中。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组织分化,从“不婚族”到“不生族”已经不再是“大不孝”的事情。只要自己愿意,没什么不可以。当然,背离主流秩序,所要承受的代价也是很大的。所以,出现“杨丽萍的选择”争议,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这算社会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之路。
上面也说过,选择“不生孩子”,只是一种社会性的选择。所以,不应该被过度地美化。因为,只有人们在看待“生与不生”的问题时,能不带情绪的介入,才有可能迎来“消除偏见的”可能性。所以,对于这场舆论争议而言,无论是支持女性生孩子的一方,还是鄙视女性生孩子的一方,可能认知水平都差不多。
说实话,你可以为自己的选择定标准,这是值得敬畏的。但是,你没有可能以个人信奉的超高标准来规范旁人,命令旁人,指责旁人。你没有权利以崇高的理念为根据而漠视普通人的正常利益,正常生活。所以,一切贬低对方的行为,都是可恶的,卑劣的。
看到站杨丽萍的网友谩骂评论杨丽萍“无儿无女”的网友是“母猪”,总让人觉得有些悲凉之感。因为,对于生命的繁衍生息而言,不该如此诋毁。“不想生就不要生”,但是,谩骂想要生的女性为“母猪”就有些过头。说实话,世界这么大,杨丽萍不生,总有人生。所以,并不会影响大的人口基数。至于,杨丽萍幸福与否,终究是自己的事情。
所以,不要以为“杨丽萍的人生”就是尺度,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认知就是尺度。王蒙曾说,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三个:第一,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低的估计与自己不同的人的力量;第二,是以自己为尺度衡量旁人;第三,面对严重的问题,常常抱侥幸心理。
“第一”和“第三”主要强调自我评价,但是“第二”更多是评价他(她)人。说实话,我们并不是阻止评价他(她)人,而是,作为评价的尺度要搞清楚。既要摒弃“你行你上”的杠精思维,也要消除“跟我一样”才能幸福的绝对思维。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杨丽萍的选择”属于小众的选择,她属于艺术家,对于生命比常人有更多的理解,这本来没什么可惊奇的。但是,这也不该过分地去拔高什么。从现实出发,对于名流而言,对生活的控制和选择,本来就比常人更自如一些。这是选择问题,更是现实问题。
于此,要承认“价值和意义”的多样性,也要承认“选择和认知”的多样性。讨论人的有所不为的底线,同时不统一做人的共同的标杆,承认价值的统一性,也要承认多样性,大狗要活着,小狗也要活着,大象固然威风,小羊也自可爱,银杏可以千载,小草可以一岁一枯荣,用不着有你没我,也不必傲视与自己非属同类从而并无可比性的种群。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争论“女性是不是生育机器的问题”,可能早已失焦。因为,对于自带“女权主义”视角的女性来讲,更强调的是言论的正确性。说实话,就是我该生还是要生,但是,不能在态度上把我看成“生育机器”。当然,这还算比较理性的。
而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有一些女性为证明自己是“女权主义”,较为极端的把生孩子理解为女性自甘堕落的行为。所以,她们一提到生孩子,就觉得自己被侮辱,甚至觉得成为女性都是可耻的。不得不说,比起评论杨丽萍“无儿无女”的认知,这样的认知更让人无法理解。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