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8年前南医大女生被杀案告破:“陈年罪犯”,为何越来越藏不住?

(2020-02-24 04:34:19)

 

28年前南医大女生被杀案告破:“陈年罪犯”,为何越来越藏不住?


有媒体报道,223日,28年前南医大女生被杀案告破(1992324日)。目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据悉,事发当年,因破案条件不足,凶手没有明确。不过,随着案情逐步浮出水面,罪恶和不幸,终究会被重新审视。


坦白讲,近些年破获的“陈年悬案”还真不少。甚至,我们发现,那些曾经的“恶魔”,已经走向“新的生活”。只是,罪恶终究是罪恶,他(她)们终将会被审判。当然,这一切得益于“刑侦技术”的进步。尤其,对于DNA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通过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进行追踪,还可以通过罪犯的近亲进行追踪。


总之,当“刑侦技术”对于案情复盘越来越准确的时候,就意味着“陈年罪犯”越来越藏不住。这28年来,算是国内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于凶手而言,可能潜逃的最初10年会有紧迫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会放松下来。毕竟,除却被害人的家属,以及办案的警察,旁人可能日渐模糊。


当然,今天我们再次提起这件“陈年旧案”,也是基于案情通报的结果。人们一边觉得“不可思议”,一边觉得“大快人心”。甚至,最感到“一头雾水”的人,应该是杀人凶手。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28年,警方一直没有“死心”。


要知道,这样的案件,如果放到过去,可能就成为永远的“谜团”,而凶手将永远逍遥法外。这种较为无奈的困境,不仅让受害人无法瞑目,也会给受害人的家属带来永远的负疚感。甚至,也会助长凶手的侥幸的心理,让犯罪行为更加猖獗。


所以,对于“陈年旧案”的破获,很大程度上,不只是对受害人(受害人家属)是一种正义的交代。从社会层面而言,也是一种对恶的无死角打击。并且,随着“刑侦技术”对“证据链条”的系统性加持,“陈年罪犯”不好藏已经成为事实。而这本质上,属于健全社会的良性进化。


要知道,指纹技术,面部识别技术,DNA技术的不断发展,除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会加持“刑侦技术”的发展。甚至,在公共场所,或者涉及安全风险的私密场所中都被“监控”(摄像头)覆盖时,凶手想要逃跑,基本上越来越不可能。


这从作案的可能性上,也会消解犯罪行为的发生。当然,对于亡命徒而言,不在我们探讨的范畴内。因为,从根本上讲,亡命徒对生命本身已经绝望,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而我们谈论的罪犯,是指作恶后,还想尽力逃避审判的人。


因为,对于很多“陈年罪犯”,如果不再作案,他(她)们也会有所改变。起码,从人性的复杂层面看,有这种可能性。当然,一定程度上,也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在惩罚的社会中,犯下杀人罪行,意味着一辈子已经毁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罪犯很难活在阳光下。


所以,面对“陈年罪犯”,所包含的悲剧,其实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害人是无辜的,所以悲剧;一方面,施害人毁掉一生,也是悲剧。尤其,对于“潜逃几十年的罪犯”,在一定意义上,他(她)们已经“上岸”,已经走进正常的生活轨道。但是,对于曾经犯下罪行,却终将需要直面审判。


当然,这样强调,并不为罪犯辩护,而是作为人性的拷问来讲,个体对自己的责任,确实是需要的。因为,很多时候,他(她)们所犯下的罪行,并不一定是预谋好的。尤其,对于奸杀案来讲,基本上属于失控后的施害。


但是,既然罪行已经犯下,就代表永远犯下。而作为对恶行的惩治,即便受害人难以复还,但是,作为公共正义的追问,却依然需要继续。因为,从社会的视角入手,法理的惩治更在于威慑恶行和正义救赎。所以,只要罪犯还活着,就一定会追查下去。


于此,对“陈年罪犯”的打击,就当下来讲,社会意义比案件本身的意义更大。起码,让人们知道,发生的就代表永远发生,不会因为时间的长度被抹去。尤其,对于那些在逃的罪犯来讲,这是一种直接的敲打。因为,侥幸并非常有,总有一个时刻,必须面对审判。


毕竟,从案件发生的时长来讲,可能受害人的家属也已经失去追寻的希望。28年,意味着当年的很多人已经奔向中年。甚至,有很多相关人的可能已经离世。所以,案情再怎么残忍,可能也难以显现出来。起码,当年的气氛已经消失。


反倒是,对于罪犯的落网,可能罪犯本人和他现在生活的周边人会比较不知所措。当然,这也是“罪有应得”,没什么好悲凄的。毕竟,凶手多活出的这28年,也算是已经够本。但是,对于他当年为何要杀人,却依然是案情的核心问题。


不得不承认,公众关注这起陈年旧案,可能并不是关注凶手和受害人,而是关注自身所处的环境,是否存在对正义的绝对追求。就如警方在案情通报中所称:“28年来,专案组牢记职责使命,坚持盯案不放,采取多种措施,锲而不舍地持续攻坚”。


因为,对于个体来讲,人们肯定“渴望”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并且也是正义的。这种情况下,追踪“陈年罪犯”本身,就意味着对个体“渴望”的一种回应。起码,会让人们觉得,暂时不好破的案件,不见得以后也不好破。


世界可能不会绝对公平,但是,在正义和罪恶上,永远是没有商量的余地。28年足以孕育一个人,如果当年的女大学生还活着,可能孩子已经二十多岁;如果凶手没有杀人,可能现在的生活格局不会被打破。但是,这就是命运,没有修正的机会。而我们只愿正义能来,哪怕迟到也行。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