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春节不能回家”?

(2019-02-01 23:57:34)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春节不能回家”?

马上就到“除夕”,可是有很多人“春节不能回家”。当然,人们在“潜意识”里,肯定会觉得,“工作特殊”离不开岗位。可事实上,从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过年回家”的态度,已经并不像过去那么“热切”。当然,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春节”依旧是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没有之一的说法)。


因此,对于很多人而言,“春节不能回家”就好像是一种人生缺憾,起码处于“正当时”的人,是难以逃离这种氛围的。只是,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精细化,服务业的深耕化,越来越多的人,在春节期间必须坚守岗位。过去,普遍认知上,“医生”,“列车员”是不能回家过年的“典型群体”。


现在,不能回家过年的人群,已经越来越多。尤其关于酒店餐饮行业的工作者,越到节庆就越忙得不可开交。过去人们“过春节”,多半是在家里团聚,吃年夜饭。外面的酒店餐饮,也会变得相对清冷。然而,现在的人们过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在外面吃年夜饭。甚至,有的家庭,干脆搞“旅行式过年”。


这种情况下,相关的服务行业,自然就得跟上。当然,这里讲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因为,类似的行业服务链条越来越多,就代表必须要有人放弃“所谓的团聚”,才能将“新秩序”得以维持。这种趋势之下,“春节不能回家”就越来越稀松平常。


坦白讲,我们都很清楚,“春节”意味着什么,就“节庆”而言,它是一种大规模的仪式感;就“文化”来看,它是文明沉淀的结晶。只是,随着人们生活的节奏变化,“春节本身”已经开始有所进化。过去所讲的“团圆”,对于很多人来讲,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平常心”。只要平常能多相见,过年不见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至于“年夜饭”,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本身已经不在那么让人惦记。所以,年味越来越淡,也是在所难免。当然,从现实的角度衡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的生活半径越来越大,从过去的几十里,已经增加到几千里。这种情境下,“回家”有时候就会不那么容易,除却距离上相隔,更多是生活本身的束缚。


过去人们总说,父母在不远游,也不远嫁。这过分强调“亲缘关系”的意义,而忽略个体对生活的选择。不过随着交通的便利,类似的观念也在不断被消解,远嫁或远游,越来越成为生活的边缘因素。过去,一个人的家乡,意味着要在此地“生老病死”。


而现在,多数人将会重新构建“第二故乡”,也就是成年后长期要生活的地方。甚至,有不少人会出现“第三故乡”和“第四故乡”,总而言之,个体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这种情境下,亲缘关系对于一个人的牵引,就会越来越小。而春节本身,就是亲缘关系的重镇,所以对于“春节不能回家”,自然就会趋向一种“常态”。这从社会的进化来看,不可避免。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打破亲缘关系的固化,其实才能更好的解放人性。从个体的发展角度而言,一个人只有更为自由的生活,才能更为真实的触摸“亲缘关系”。只可惜,长久以来,有太多人的生活被“亲缘关系”裹挟,很多人只有在父母离世后,才能彻底的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为自己而活。


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直面一个问题,如果允许“过春节回家”这种选择存在,就必须宽容或理解“过春节不回家”的选择。一年里,回家的日子有的是,真要是愿意团聚,可选的日子还是很多的,并且还能错开交通的高峰期,轻松的回家。


说到底,“回家过年”就是一种选择,没必要搞的太过“绑架化”。在乡土社会的氛围中,“回家过年”就好像是一种特定的考核,“回”代表一种“义气”,不回代表一种“不义”。所以,很多人在面对“回家过年”的问题上,总是显得并不自由,因此,也很难说团聚就代表欢乐。


真正的欢乐,一定是建立在自由选择之上的,一个人“不能回家过年”,有被动的因素,也有主动的因素。但是,我们希望是发自内心的“选择”,要不然所谓的“回家过年”,就是一种潮水强推的“摆拍模式”,并不能催发出真正的情感交融之乐。


春节的“仪式感”应该是中性的。因此,我们在进入“仪式感”的时候,不必用一种姿势面对。想回家过年,就回家过年,不想回家过年,就不回家过年。我们没有必要看别人的样子,而模仿或者扭曲姿势。这和义气无关,也和亲情无关,但是却关乎一个人对于生活的真正选择。


最近,有媒体也在报道,强调“反向春运”的兴起。很多人觉得,这是对于“故乡情结”的瓦解。可事实上,这才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趋向。“故乡情结”好不好,我们暂且不论。但是,生活的格局改变,秩序的演进本身,就是一种对新生活的探索。


乡镇的父母进城过年,这没什么不好。春节的“仪式感”要有,但是生活本身的感受更要有。每个人的生活选择不同,不代表背叛什么。就现在来看,人们已经开始接受“春节不能回家”的事实。相信,在未来这样的趋向更加明显。这不是说“春节”不重要,而是春节的意义在变化,人们的生活在进化。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