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在时代碎片中记录·思考·读书

写在前面的话
年底写总结,基本上就是感怀多于希望,但作为一年的句号,还是要留封底,继往开来。过去一年依旧保持日更的频率,记录着这个时代的纷杂碎片。不少前辈建议写一些系统的“春秋文字”,好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或许他们是好意,但我总觉得写碎片比写一本大书更重要。胡适当年,还在自己的刊物上书写如何刷牙的文章。散步、遛狗,是日常也是生活;远足、跋涉却是需要机缘和精心准备。
我承认自己的功力还不够。当然,也开始写小说,也算是远足、跋涉前的准备。过去一年走进婚姻,开始有自己的生活,有家长里短,也有柴米油盐。爱人在成长,我也在成长,可我们的父母开始老去。过去一年,集中关注“社会问题”,记录超越常识的碎片,思考接近底线的共识,阅读属于自己的天空。过去一年,如若说是文字充斥着日常的空隙,倒不如说那是一种修行和畅游。
关乎意见与方向,我只代表我自己,靠着自己的经验与理性发言,不强迫任何人,这是底线也是走向共识的起点。很多人说,那么多人的谩骂,为何不回怼。我一向认为,如若将谩骂换成批评我是欣慰的,但他们不换,我也觉得可以理解。骂人是自由,但要是胡乱骂人着实替他们感到悲哀。
如若真骂,相信我比他们更会骂,读过的书足以将他们火化数次。时间会证明,他们不会骂太久,因为根基上就没有定力。同时,我也发现,我的观点社会也在接纳,并没有因为观点不同而被吊打。于是,我选择容忍,如胡适所说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这一点,在过去一年体会很深刻。人的成熟往往是戾气自我克制的过程,如若一个人“到年龄”还戾气满满,大抵内心是自卑的。
在2018年即将来到的日子,对过去一年,是该做个了解。
记录
在自媒体横行的时代,表达早已烂大街。比起人们说的写作,我更愿意承认自己是在记录。历史是过去的称谓,但历史却总在脚下生成。记录不是为单纯的记录,记录中希望能抵达常人的琐碎,生者的灵魂,希望能标的出未来之路。
过去一年,在社会之河里,依然不忘打捞遗失的鱼虾。即便不断重复,不断修正,不断追问,他们依然上钩。很多人问我,反复的记录有意义吗?过去一段时间里,我觉得重复是一种悲剧,但慢慢的发现,当记录的次数越多,越发现记录的重要性,规律在其中,标准却早已不同。
我相信记录的力量。四十年前跳舞是不务正业,三十年前人们还在彷徨是否要开放,二十年前中国的互联网才开始萌芽,十五年前义务教育开始普及,十年前第一次主办奥运会,五年前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如此种种都在记录中前行,无论大环境如何不合时宜,但潮流已经开始,人工退潮的行为简直是不可能。
过去一年,不是每一章记录都在书房。而大多数记录,是在各种事务的交叉中完成。手机上的书写,平板上的书写,电脑上的书写都有。有在饭局后醉意中的记录,也有在旅途中深夜的记录,有在公园散步时的记录,也有在事务忙碌中的记录。
总之,记录从来没有间断过,未来也不会间断,会将记录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一种修行。
思考
关乎思考,可能与我个人的兴趣有关。哲学,社会学,历史学都是我比较喜爱的学科,而这些学科中核心的一环就是思考。帕斯卡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在于思考。这一点于我而言,感受更深刻。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在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转型期,难免算是一种幸事。
过去一年,不管是个人思考还是社会思考,都在表明人们对于权利的诉求越来越强。每个人都在表达,每个人都在维权,每个人都在乎正义,这无疑是一种好的开始。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开始脱离基本的温饱范畴,开始探讨诗和远方,开始青睐佛系人生,开始追逐精神的的高处,这种全民思考下的表达局面已经打开。虽然,不少时候结局缺乏常识注入,但有开始总比沉默好的多。
一切思考都是为人服务,哪怕是最娱乐的思考,也在满足人们最本能的窥探欲。思考没有起点,更没有终点。过去一年,一边记录,一边思考,这种良性互动的延展,彻底进入1+1>2的范畴,让我真正体会到记录的意义和思考的力量。
未来记录不停,思考也不会停,2018年会有更多深入的思考给我的读者朋友。
读书
很多读者留言,让我推荐书单。但对于推荐而言,每个人的阅历不同,自然喜好有差异。而且,理解能力的差异也会导致阅读上的倾向。所以,我常说,读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当真正自己进入书本的境遇时,当然越多越好。不过一边要“博览”,一边也要“精细”。
第一次对读书总结,推荐谈不上,只说读书经历和书单,希望我的经验能对读者朋友们有帮助。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一种生活,如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过去一年保持每周2本的左右的速度在阅读,阅读地点不固定,时间也不固定。旅途,卧室,书房,公交车,火车站,工作之余。大概,只要有空隙的时候,都会从包里拿出书来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虽然已经走向社会,但阅读时间比过去更多。这也打破人们总说工作后就没有读书的魔咒,而这种魔咒实际上只是一种托词,根本不存在。当然,不喜欢阅读也不要勉强自己,人生一世,各有所爱,勉强就不会开心。
最后,用一句话献给我的读者朋友。时间走了,痕迹还在,日子走了,我还在。愿2018年,记录依旧,思考更远,读书更多。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后一篇:年终奖是件“大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