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终奖是件“大杀器”

(2018-01-01 15:47:16)
年终奖是件“大杀器”

只要你在一个集体中工作,想必“年终奖”应该不会陌生。不管工作内容是什么,只要是员工就总对所属公司的“年终奖”有所期待。当然,“年终奖”也不都是一样。按照形式而言不外乎就两种,一种是真金白银的“年终奖”,一种是辛劳一年的“慰问奖”。总体而言,前者多是“运营秩序”成熟的公司(或事业单位),后者多是“boss主义”的公司。

“运营秩序成熟”的公司(或事业单位),发“年终奖”,会根据“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一次性奖金”。或者以“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方式兑现“年终奖”。但这种情况下,也只是一些“明星员工”能拿到较多的“年终奖”,绝大多数人也只是边上“喝口汤”。

说到底,不是头部员工,“年终奖”再怎么丰厚,那也是别人的“年终奖”。这种情况尤其在“独角兽”公司较为明显,平均“年终奖”让外人羡慕嫉妒恨,可一谈平均水平,很多人却只能瞬间翻白眼。好在,再怎么不济,也好过“boss主义”的公司。

对于“boss主义”的公司,考核的标准就是boss的脸色。公司如若盈利,一切都好办,生活用品,购物卡还是会有。公司如若亏损,boss自然哭穷,忆苦思甜后一切免谈,这不免让很多人心灰意冷,对boss万般吐槽。

坦白而言,一年到头,没功劳也有苦劳,不收到点“年终奖”确实会不开心。这种期待中的情绪,看似充满希望却终究陷入焦灼。没收到“慰问奖”的人,觉得“慰问奖”也是好的。收到“慰问奖”的人,却希望自己能收到“年终奖”,不管多少都行。收到“年终奖”的人,却因为自己不是“明星员工”而感到苦恼不堪。“明星员工”却又觉得,股东们拿到的利润更是可观。这种情况下,不管“年终奖”以什么形式存在,都不会让所有人高兴。

这种焦灼的氛围,大概就是“年终奖”设立的初衷。只要员工都开始焦虑,都开始不满意现状,都开始攀比,大抵boss就觉得公司才能有希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勇夫们多是焦虑的勇夫,而非开心的勇夫。

于此,“年终奖”更像是件“大杀器”。公司公开放出诱饵(盈利目标和绩效考核),员工为此互相厮杀(由外而来的竞争转向内部竞争)。boss们一边喝茶,一边挥鞭,坐收“渔翁之利”。可以肯定的是,由竞争中产生的额外利润,远远超过“年终奖”发放的数额,这大概就是“年终奖”的逻辑。

对于公司而言,何乐而不为。一边发钱,一边得钱,简直就是“好人设”开挂。与此同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却只是失落的宇宙。而最终拿到“年终奖”的人,也依旧不是预期的愿景。正是利用人性中这种趋利的弱点,公司成为大多数人最好的囹圄。它一边教唆人们“高产出”,一边告诉人们“更高产出”后,有更多牛奶面包。于是,合作中有争斗,争斗中必有猥琐,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何“办公室纷争”总是无处不在,而这种生态的形成,却往往又是boss们愿意看到的。

因为,员工们互相一争斗,boss们自然就不用担心员工之间的合谋。职场如斗法,boss们费尽心机,就是希望所有员工发挥最大效能的互相争斗,最终获得公司效益上的最大值。这也就是,为何在很多公司,但凡看到员工们较为和谐时,boss们总会奖励一部分人,批评一部分人。结果很容易想到,被奖赏者和被批评者自然就成为对立的两方,接下来就成为工作上的竞争者。真是一个险恶的逻辑。

如此而来,“年终奖”也只是其中的一件杀器。但威力往往却是致命的一击。很多人因此低迷,很多人因此焦虑,很多人因此离职。有时候,“年终奖”本身并没什么意义,但背后的逻辑却操控着多数人的心。

说到底,这世界很多“明亮规则”的约定背后,往往是基于人性的弱点而成。作为职场中的“大杀器”年终奖,就是这样一种人性弱点的“衍生物”。于此,每到年终,几家欢喜几家忧基本已成定势,因为在人性的黑暗里早已钦定,自然难以逃脱。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