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己给自己接生”:掌声里的高级黑如何炼成?

(2017-08-19 19:17:10)
“自己给自己接生”:掌声里的高级黑如何炼成?

一名产科医生,因为选择“自己给自己接生”,成为社交媒体上热捧的“极客”。不过,在接生过程中,为保证母子平安,护士长、护士以及助产师都在一旁守候着。于此,所谓的“自己给自己接生”还是有一定条件的。对于常人而言,在没有一定的接生知识和医疗人员作为保障时,还是建议谨慎为之。

对于多数人而言,“自己给自己接生”应该体现在应急的状况下。比如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遇到马上要生的情形,在医生和家人没有赶到或者在去往医院的途中,可以尝试的应付一下。毕竟,女人生孩子,自古以来都是一场生命大考。过去医疗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能活着把孩子生下,也算是去鬼门关走一遭。

现在,医疗条件虽然越来越好,但也会时常听到生孩子殒命的事情,这也说明接生的过程充满各种复杂和突发的因子。当然,有的人身体条件好,接生很顺利。可是,有的人身体相对差一些,就容易遭遇各种风险。

“自己给自己接生”成功当然值得骄傲,可是一旦失败就是大事儿。人命关天无小事儿,何况医疗条件已经很完善,执意选择铤而走险确实有点冒险。作为医生自己而言,选择这种方式,而且是在全方位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可能是考虑到临床的试验,也可能是对自己职业的致敬,着实可以理解,也值得鼓舞。

可是,对于普通妇女而言,“自己给自己接生”真是不建议去做。我不太理解,一名产科医生“自己给自己接生”为何会赢得那么多掌声,如果是因为挑战的难度和生活的刻奇,这大概又算是一次看起来很美的“高级黑”。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大凡被不正常的赞美和掌声加持时,就说明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这边是“自己给自己接生”完美落幕,那边却是生孩大出血;这边是“自己给自己接生”回忆难忘,那边却是产科室生命垂危。总之越是掌声雷鸣,背后往往鬼哭狼嚎。

另外,从普罗大众的实际生活出发,这种“自己给自己接生”的方式,目前而言真的很不成熟,别看掌声很汹涌,可并不得人心。一个很扎心的现实,能去北京生孩子的,不在当地生,能去香港生孩子的,不在北京生;能去美国生孩子的,不在香港生。

总之,每每听到,某明星去香港生孩子,去美国生孩子,就总觉得生孩子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接生作为重要的一环,大抵是不可以随意乱来的。越缺什么,就会越在意什么。不是热捧就是狂踹。热捧的可能只是为应景,狂踹的却一定不怀好意。

“自己给自己接生”,到最后也只不过就是娱乐新闻而已。当事人不会在意,医院不会在意,屁民更不会在意,但这个过程依旧能完成不少媒体的KPI。坦白讲,人家都大摇大摆去香港或美国接生,你却在自家出租屋里讨论“自己给自己接生”,而且还配上梁静茹的《勇气》,这是有多丧才能逼出如此平和的心态。

有时候想想,我们所面对的生活,真是实用主义情怀极高的炼狱,一边意淫美好的存在,一边美化苦难的审美艺术。就算自己不喜欢也没关系,反正“高级黑”的逻辑已经形成。今天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自己给自己接生”真牛掰,明天就可能在香港的医院接生,后天就在洛杉矶的月子中心做产后大保健。

言不由衷没关系,只要骨子里的丧性不变,就总能发酵出“高级黑”最喜欢的肥皂泡。就像,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最后写到的陈清扬一样,她的谎言和诚实之间,最终还是选择常识的存在。毕竟,在常识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高级黑”也不会例外。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