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9主帅贾秀全接受采访时说:“我讨厌一切形式的染发和纹身,现在队员身上有这些的,如果下次还想有机会入选,那就把头发给我染回去,把纹身给我洗了。我觉得这个年龄段的球员就应该集中精神踢球,如果你想彰显个性,那就用脚说话”。
本来只是一番对球队纪律的表态,却被社交媒体上各种挖坟,这也让“国青不许有染发和纹身”的话题直奔社交热搜榜。不管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大抵还是难以绕过对“国足”的一些情绪指向。于此,也就得出:“踢不好球就不配染发和纹身”牵强理论。
坦白讲,技能好不好与个性怪不怪,本来是没有什么关联的。可是,在我们的生活里。像这种绑定的人设逻辑,大抵是很常见的。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基本上染发和纹身会成为一种禁忌,这对于年轻男性群体较为普遍。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大凡学生染发和纹身是会被打上各种不道德的标签。我记得中学时代,别说是染发和纹身,就是头发稍微长一点,就会被班主任各种“批斗”。甚至,有一些女生的头发自然黄、自然卷,都会被拉到办公室各种询问。总之,有别于别人,就算一种对纪律的触碰,无差别的状态貌似已经成为成功教育的主要标志。
坦白讲,学校这样要求也是为学生好,不希望学生在个人打扮上花费太多经历。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里,却把爱打扮的学生给标注上各种不道德、不上进的标签,就有点误人子弟的意思了。
当然,回到“国青不许有染发和纹身”的话题上,相信U19主帅贾秀全是出于好意,但潜在的技术不行就不配彰显个性的论调,不免会让一些人将负面情绪付诸到对国足蔑视上。非但不能更好的面对国足,反而会将踢不出好成绩的原因归咎于球员的个性上。
说到底,还是应该一码归一码。这对于一个多元的时代而言,尤为重要。尊重每一个人选择个性的自由,应该是社会良性发展应有的胸怀。只要不违背初衷,不违反常规,不影响他人,就没什么好限制的。
纵观各类国际赛事,个性球员并不少,有技能超群的明星,也有技能平平的运动员。他们个人的技能高低,并不会影响他们自己选择个性的自由。很多时候,我们总不能为了回避批评和审视,就自主的选择禁锢在无差别的特征里。
一个运动员也好,一个球队也好,评价的标准就是技战术水平的高低,至于硬要拿个性说事儿,大抵也是难以站住脚。这就像我们世俗里认为的高考状元,都应该长的不怎么帅,只要出现几个又帅又会打扮的高考状元,就立马成为头条新闻。
事实上,这种错位的评价机制里,其实表达的是一种惩戒权限逻辑。貌似本职、本能、主业干不好,就不配在别的细枝末节里有所表现。这种带有要挟和交换的逻辑,非但不能促成一些事情的正常发展。久而久之,反倒会成全另一种扭曲的禁忌。
然而,我们也不鼓励过分的夸张个性在生活里大行其道。只要是发自内心,并且不超越生活的正常范围,就不应该成为一种禁忌。很多时候,并非个性本身的危害大,恰恰是对于个性危害的认知放大,让很多人走入一种迷途,觉得个性是一种“坏东西”,觉得个性是一种“万恶之源”。
实际上,所谓的禁忌都是脑子里意淫出来的东西。作为运动员,踢好球是本质工作,彰显个性是私生活,为何非要混为一谈、纠缠不清呢?这分明是两码事儿好不好,希望运动员在生活上比较正统这没什么问题,当是强制性的要求,就真有点问题了。
当然,生活中如这般逻辑的事情儿也很多,排资论辈,权限交换,表面看起来很道德,其实骨子里最不道德。这已经是一个多元时代,就请不要再轻易开倒车了,好不好?
原创文章,谢绝无署名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