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营养师李纯静
营养师李纯静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11
  • 关注人气:13,3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已在家DIY重庆火锅

(2008-11-30 20:35:03)
标签:

杂谈

分类: 经典川菜

   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南北各有火锅的吃法,重庆吃火锅则出现得比较晚,据说以前长江边上的船工跑船常宿于江边一个叫小米滩的地方,停船后即升火做饭驱寒,然而炊具却只有一瓦罐,罐中盛汤,加入各种蔬菜又添以海椒、花椒祛湿,船工吃后觉得美不可言,这食欲便沿袭下来,传至重庆扎根,并渐丰富,成为川人特有的美食。

重庆火锅最初名叫毛肚火锅,毛肚火锅的童年形象是:挑担叫卖,走街串巷,颤颤悠悠漂泊于重庆府的九门八埠。挑子的一头是一座红泥小火炉,上置一只带“#”字格的洋铁盒,里面翻滚着黑不溜秋、麻辣成鲜的卤汁;另一头则是盛装牛杂、调料、碗筷、板凳的橱架。挑子择地而顿,一声长喝,周围一些生张熟魏便呼啸而至,围着挑子受用起来。一人一格,鼓腹而歌,菜饱酒醉,扬长而去。后来吃的人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后,就把毛肚火锅请进了小饭馆定居,登堂入室,成了正果。泥炉依然,洋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其菜式、堂面、规格、器具、味道、技艺诸项均有长足的发展。众食客再也不会为一饱口福而受风雨之苦。这种方式极富传染,大家群起效法,越做越好,重庆市面上的火锅店渐渐成了气候。从此,毛肚火锅告别了它的游牧时代,由荆钗布裙摇身变化为小家碧玉,并流传四方。

吃火锅不同于吃川莱,菜看上桌举箸便知它色香味形诸方面的水平如何。菜肴质量的优劣全仰赖厨师水平的高低,而食客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既定事实。品尝火锅却不同,还得看食者有无经验,是否能根据涮料的不同质地,拿准入锅涮烫的火候,恰到好处掌握好入锅的时间,使自己涮烫的原料该脆的则脆爽不绵,应细嫩的能入口化渣。因此吃火锅每个食者都得参与操作,并且也是对自身烹饪水平的鉴定。

吃火锅要凭经验,常吃火锅的人只用眼观察,便能知晓所烫的原料是否火候恰当。毛肚和鸭肠是较难掌握的两种原料,食家根据它受热后的形状便能判断出是否烫涮得恰到好处,于是便总结出了“毛肚要起泡,鸭肠要起圈”这两句吃火锅的至理名言,也摸索出了一些涮烫品尝的套路。

来北京有好几个月了,生活中少了重庆那火辣辣的火锅,好像缺少了点什么,虽说平时也曾在北京的火锅店吃吃火锅解解馋,但随便怎样吃都觉得跟在重庆吃到的火锅不一样,昨天老父亲来北京看望我们夫妻,特地从老家带来了火锅底料,泡菜等一些乡土特产,让我实实在在的高兴了一把,今天一早就拉上老公去菜场买菜回家做火锅来好好吃一顿。

 

 大家都知道吃火锅主要是靠锅底,所以调这锅底就比较重要了,在我们重庆,一般家里都会做火锅,对于调锅底做法和用料都差不多,今天我做的这锅底用了老父亲从重庆带过来的一包火锅调料,另外加了一些干辣椒,干花椒,郫县豆瓣,酒糟,大蒜,生姜,一起熬了近两个小时左右,味道还算不错

自已在家DIY重庆火锅

自已在家DIY重庆火锅自已在家DIY重庆火锅

吃火锅的菜,因为人少所以菜品不多,在重庆吃火锅最为经典两道菜是毛肚和鸭肠,但在北京我没有买到这两种菜,所以就免了换成了肥牛和鱼。

自已在家DIY重庆火锅自已在家DIY重庆火锅

自已在家DIY重庆火锅

自已在家DIY重庆火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