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黄梅f1宋体锅巴 |
分类: 籁籁的小生活 |
【春日回乡记02】
清明小长假,跟往年一样回乡祭祖。我们是4月3日下午2点多从汉口出发的,将姑姑一家接了一同返乡。那天阴天有雨,春雨时大时小一路飘飘扬扬。走在武黄高速上,透过车窗,沿途都是黄灿灿的油菜花地,一片接一片。想起当年跟随着丈夫第一次回乡,身为湖北人的他很自豪地跟我说着湖广熟,天下足,夸赞着素称“鱼米之乡” 的江汉平原,那情景恍如昨日。
傍晚时分,到达了黄梅。晚饭是舅爷爷家的表叔表婶接客,屋外寒风冷雨,屋里头早已经摆上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正等着饥肠辘辘的我们。。。
↓这是一桌地地道道的湖北地方风味的乡土菜。
有湖北黄梅最有名的特产:鱼面;有三月三的菜粑、有“遇事则圆”的芋圆子,有春卷、鲶鱼炖豆腐、腌菜炆鲫鱼……还有那一碗让多少离乡人惦念的柴火锅巴粥。
这一盆鲶鱼炖豆腐,绝了!
这锅子炖鱼热乎乎地起锅端上桌,架在一口小酒精炉子上小火煨着。
老话说道:“千滚的豆腐万滚的鱼。”豆腐和鱼是比较耐煮的,烹饪的时间要给长一点得有足够的耐心。这锅汤火候十足,汤汁稠浓,鱼肉细腻,豆腐透味。最精彩的是临起锅前撒上的一把鲜嫩蚕豆米,透着清香,入口粉糯糯的,整盆子的汤因着它被激活出了一份清新的口感。
表婶的这锅鱼炖豆腐,老实说,比起我曾吃过的那些农家菜馆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大厨都在民间啊~~~
老古方法做出的家常味道,妙不可言。这道鲶鱼炖豆腐,是整桌乡土菜中最吸引我的菜式之一,向婶婶讨教了做法,改日一定要克隆一个。
↓表婶自家打制的菜粑:
“三月三,吃菜粑”是鄂东地区流行了千余年的风俗。民间说法,防病去灾,一年到头不长疥疮。
↓春日里咬春吃春卷,
满满地一盘端上桌,里面是菜馅加粉丝。不过感觉从皮到馅稍微糊重了一点。
↓梅干菜焖肉
↓春笋小炒肉。

↓周黑鸭,呵呵,武汉的周黑鸭连锁到了黄梅了,这盘剩得多,满桌的乡土菜比它更吸引人。

↓炒蒜苗

↓青蒜炒腊肠,表婶自己酿的腊味,家里最后一批了,要想吃得等明年。
↓鸡蛋汤氽肉丸子
呵呵,我家小朋友对这里面的小肉丸子很感兴趣,频频下手,我还来不及尝尝味道。。。

↓腌菜炆鲫鱼,这鱼这样烧真好吃。
这是除鲶鱼炖豆腐之外,最吸引我的一道菜,咸香,透味十足。
↓鲫鱼是先煎过的,煎得酥脆干香;腌菜是焙干水分后先炒过的,将鱼和腌菜合在一起再用小火慢慢的炆,炆到最后鱼肉酥软味醇,腌菜油亮香浓,鱼也罢菜也罢,滋味交融,都一样地吸引人。

↓这道菜里还有一样美味:鲫鱼籽。
表婶烧这鱼时,将鱼肚子清理干净后,将鱼籽又塞回去一同烧,烧出来的鱼籽色泽金黄,粉糯香美。我属于低胆固醇人士,这个可以多吃点无妨。
↓氽汤圆子:肉圆子和芋圆子
↓看看,鱼肉圆子,多白。
离乡的游子们,心中都忘不了这道芋圆。“芋圆芋圆遇事则圆”,小小一粒的芋圆里面,有着家乡人最美好的祝福。芋圆在黄梅既是过年过节时的年节菜,也是家里人会专程为离家的人或归家的人准备的祝福菜。
↓吃鱼不见鱼,黄梅戏之乡最经典的传统名菜---鱼面!
↓老家那边,天冷的时候吃饭,桌上都会摆上小酒精炉子,炖菜、汤菜,都用小火慢慢焐着,热热地吃。
↓再续点酒精,慢慢吃慢慢聊着,菜,总是热的。。。
↓柴火锅巴粥,酒足菜饱之后,肚子里就牵挂着这碗原香原味粥。
老家那边,现在家家户户做饭也都用的是电饭锅。以前,用柴火烧饭,吃锅巴粥是很平常的事,现在,很难得吃到柴灶铁锅焖饭了,喝上一碗原香味柴火锅巴粥更是难得,一碗锅巴粥算得上是如今待客的最大礼遇了。
锅巴粥,在某些地方也被称为“百把铲刀汤”。锅巴粥的通常做法是:将锅巴捣碎,加入煮米水开时滗出的米汤煮成粥,即为锅巴粥。锅巴粥中尤其以用柴草灶铁锅焖出的金黄焦底锅巴煮出的柴火锅巴粥为此粥中极品。
将米饭铲了来,锅底仅余一层锅巴,倒入煮米水开时滗出的米汤,
↓往土灶里添柴火,把灶火烧得旺旺的。。。
↓搅一搅,快开锅了。。。
↓饭桌那边,有人已经端上了家里自制的腐乳,用一个小红苹果碗装着,这个,可是喝锅巴粥的绝配。。。
↓盛一碗碗喝上一口,那个香啊,喝过一次你一辈子都忘不掉!!!
拍摄花絮:
老家的表叔表婶们,他们可能从没见过像我这样拿着个相机不拍人不拍风景专拍菜的,诧异之余又怕我光顾着拍没吃好,一个劲地招呼道:先吃先吃,来来来,先吃先吃,吃完了再拍。。。


这~~~这~~~,盛情难却,一再被劝阻后,只好讪讪收手,低头跟丈夫嘀咕一句:吃完了可就没得拍了。某人狂笑。。。
|
吃鱼不见鱼,黄梅戏之乡最经典的传统名菜!(2010-04-07 22:59:44)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