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院涂鸦(三十二)

(2012-05-19 10:19:01)
标签:

思想

闲谈

体验

细节

创作

理论

困惑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鲁院涂鸦(三十二)

因为对面高楼玻璃的反射,每天清晨,这个窗子向西的房间也能早早地接收到阳光。五点过钟拉开窗帘,阳光也就铺满了屋子。没有风的时候天气十分闷热,打开的窗子也如同关上的门,没有给屋内的闷热带来一点缓解。这段时间因为研讨特别多,也就思考得特别多。而思考有时候就特别折磨人,也特别打击人。在理不清头绪的时候,感觉创作就像一池不是很深的清水,不管会不会游泳,都可以下到池子里去搅和一下,让各种各样的姿势都运用出去,只要能把水搅浑就达到了目的。

鲁院涂鸦(三十二)

梳理是一种加强记忆的方式,每天都能给自己一点时间,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每一种经验都梳理出来,让每一个日子都重新获得一个很充实的时段。这几天的日子都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听课、参加研讨活动、甚至于包括应酬,仿佛都挤在了一起。这期间,在同学的引荐下,见到了著名作家衣向东,一同与他喝醉时也得到了他的一本赠书,包括他对小说创作的理解和经验。他那种独到的经验和对创作的解析,是很多上课老师们讲授不出来的。上课讲的都是理论,私下交流才谈的是经验,而在实际操作中,理论不一定会用得上,经验却不能缺少。

当然,对于所听的每一堂课,都会有所收获,收获的多少就得要靠自己的喜好和顿悟,比如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李荣灿主讲的《涉外经贸热点问题》,我就只能接收到一个表面现象,无法让很多专业的经贸知识在自己在大脑中形成概念。于我来说,能知道这一点皮毛也很知足了,至少大脑中已经储存了一种印象,以后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会来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有些课是可以忽略不记的,既然坐到了课堂上,我还是把很多听课的感受都记了下来,哪怕课不对自己的胃口,哪怕自己不是很喜欢的课,也还是值得记录。空闲时翻翻听课记录,重新梳理,还是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感受。那些来讲课的老师,就像餐馆里的厨师,炒出一些五花八门的菜,即使感觉到不合胃口,但如果慢慢用心去品尝,也能尝出其中的滋味。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的课很专业,也很理论化。因为太理论化,课就上得很严谨、密集,对于小说、戏剧、影视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就很透彻、很专业。而这一节课,我的记录就很浅显,难于梳理出自己感受的东西。但课上的这些严谨知识,对于那些想从小说往电影、电视、戏剧改编方向去发展的人来说,就很有指导意义。

喜欢成曾樾副院长的课,这种喜欢首先是直观的,平和的喜欢,成院长说他不是在给大家上课,而是来和大家闲谈,闲谈就谈出了一种轻松,一种氛围,而在轻松的氛围下,一堂课的思想就出来了。《体验与细节》,是成院长交给我们的创作体会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这其实应该是最重要的创作手段,但恰恰也是最不引人注意的手段。很多凭经验创作的作家,强调的都是自我,自我的表现,自我的感受,自我的价值取向,自我的喜怒哀乐,自我的认知等,创作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以这样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不知道作家们怎样让读者去与之认同?体验很重要,细节很重要,用心去体验出来的创作感受很重要,而通过体验创作出来的让大众接受的文学作品,才更重要。

鲁院涂鸦(三十二)

这世道,困惑的东西太多,陷入创作怪圈里的人,困惑就更多。而自认为很有思想的人,却都是把困惑埋藏在心底,不愿意表露出来。因为如此,许多思想和理论就变得模糊和模棱两可。

(以上插图均来自网上,跟文字内容无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